“素質男人”網上聊天 60位富婆被騙3百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東北新聞網8月11日訊 (記者 馬哲)日前,記者從沈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獲悉,繼破獲"串聯33號"網絡詐騙案件之後,刑警支隊重拳出擊,再度破獲公安部督辦"串聯37號"重大網絡詐騙案件。這夥“網絡巨騙”織就的迷局使60多個中年“富婆”成為了他們的犧牲品。   此網絡詐騙團夥相繼在沈陽、南京、重慶等17個城市,網絡詐騙案件60多起,詐騙金額達381餘萬元,涉案嫌疑人孟祥星、韓曉龍、韓龍已被警方拘捕歸案。警方通過本網正告另外一名在逃的嫌犯張大力放棄幻想、速來歸案。   一個中年“貴婦”牽出驚天騙局   2004年6月22日,一名三十幾歲的中年女子來到了沈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報案。她叫汪紅(化名),闊綽的穿戴一看就是一位養尊處優的女“貴婦”。   她哀怨的向民警敘說自己不幸的遭遇——被她那名“風度翩翩”的網友騙走20餘萬元現金的經過。話語間,透出來的是無限的懊悔。   汪紅在沈陽某公司工作,丈夫也是事業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這是一對外人看起來蒸蒸日上的家庭。但在汪紅內心卻有著些許富足之後的空虛和彷徨。於是,她閑來無事的時候喜歡上網聊天,最頻繁光顧的是新浪網"我是沈陽人"的聊天室。   在不經意中,一名叫做"素質男人三十五"的神秘網友進入她的視野。從生活聊到情感,汪紅感到與其敘談得特別投緣,於是留下了自己的聯絡方式。   不久,汪紅與"素質男人三十五"在沈陽某商務賓館會麵了。這個露出真麵目的男人看起來穿戴體麵、談吐優雅,讓汪紅對他產生了好感。相識之後,吃飯、喝茶、約會成了家常便飯。接觸中汪紅得知,"素質男人"叫韓啟明,是個生意人,與他人合夥經營電腦配件、掌上電腦及數碼相機,住豪華商務公寓,可謂不一般啊。汪紅深深被其打動。一個蓄謀已久的陰謀就這樣漸漸罩向了這個中年“富婆”。   他們在吃飯的時候,"韓啟明"往往看似漫不經心的發著牢騷,向善良的汪紅傾訴著自己苦惱。原來是他想要購進一筆電子商品,但不想通過自己老板獨立做成此事。   "韓啟明"不露聲色的觀察著汪紅的神色,繼續向她兜售著這個美麗的謊言。他說,“這批貨風險小,要是通過公司,不知道被老板盤剝多少。假如自己幹,那麽得利。。。。。。。不如你‘讚助’我一些,到時候不但拿回本金,還有你的分紅。”   汪紅將信將疑,但還是猶猶豫豫的給了"韓啟明"九千元。   兩天,汪紅在忐忑中等來了"韓啟明"的電話。“她不僅拿回本金,而且還“賺”了一千餘,汪紅覺得"韓啟明"不但帥旗,而且可信。   以後又一來二去,從“讚助費”從一萬元變成了三萬餘元,可是連本帶利收回的好運依然在繼續。   此時的汪紅已經被利欲熏心,對"韓啟明"這個她心目的情人再也構築不起一絲一毫的防線。   而此時的"韓啟明"也顯現出猙獰的麵孔,他獅子大開口,對汪紅說購貨資金不足,需要二十餘萬元。結果汪紅毫不遲疑的將自己的血汗錢,分別從幾個銀行提出,存入"素質男人"提供的帳戶。   這次汪紅再也等不來連本帶利的鴻運了,等到的隻是"素質男人"從網絡上消失了,豪華商務公寓人去樓空,撥打熟悉的電話號傳來卻是盲音。冷酷的現實將汪紅從迷夢中擊醒。   沈陽刑警支隊對此案高度重視,不僅感覺案件重大,款額巨大,而且分析還會有相似的被害人。為此成立的專案一大隊迅速展開調查,發現在沈陽與此案相類似的案件有三起,網絡詐騙過程手段極為相似,涉案總金額五十一萬元,經技術部門確定,此應為團夥作案,嫌疑人已逃離沈陽。   此案成為公安部督辦案件,市局將此案列為"串聯37號"係列網絡詐騙案件,並要求專案組速破此案,抓捕嫌疑人。   在相關部門配合下,專案組獲得嫌疑人已到蘇州的線索後,立即南下不辭辛苦的追至蘇州。   抓捕在“石街”   石街是蘇州聞名的商業街。繁華的地段,往來的顧客摩肩接踵。   經過先前周密的排查,幹警們鎖定“城市廣場”。長時間的敲門無人應聲。刑警支隊決定開門。通過技術手段,門“吱”的一聲開了,裏麵空無一人。環視四周,整個房間布置得非常豪華。通過對現場的觀察,幹警們決定守候。10分鍾。。。。。。,30分鍾。。。。。。,一個小時。。。。。。,2個小時過後。門外,腳步聲越走越近,剛剛走進屋內韓曉龍還沒有回過神兒,就被守株待兔的幹警一舉拿下。接下來,孟祥星也落入法網。經過現場的緊急突審,幹警們順藤摸瓜將同時在大連的同案韓龍(男、34歲,大連市人,化名韓啟明行騙)抓獲後凱旋回沈。   一夥網絡“巨騙”終於現行了。   剖析“網絡巨騙”   刑警支隊宋曉晶支隊長最後詳盡的剖析的這夥“網絡巨騙”:   嫌疑人是:孟祥星(男、33歲,黑龍江人,暫住大連,化名孫宏江行騙);韓曉龍(男、36歲,青島市人,化名郭岩行騙,東北師範大學畢業);韓龍(男、34歲,大連市人,化名韓啟明行騙,大連理工大學畢業)。   作案對象:他們在網上尋覓35~45歲的城市女性伺機下手。這些婦女必須經濟上闊綽,家庭生活不合。最重要的一點,好占小便宜。     作案特點:流動範圍大。在2001年幹了第一起,他們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前後在11個省詐騙總金額381萬元。他們之間相互配合天衣無縫。   作為慣犯,他們往往並不急於動手。經常是花費2~3個月的時間在網上鎖定一個城市的幾名網友,篩選的比例是5:1。每個人會見女網友的先期投入是4~5萬元。一個人配2~3部手機是常有的事情。當一個人約見網友時,其他人往往會扮演“牽驢”的角色。要麽通過電話商談子虛烏有的“大生意”,要麽冒充商業合作夥伴或老板。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們租用的是一間豪華公寓。也就是說對待“咬鉤的魚兒”,他們“收網”(女網友將匯款寄到他們指定的賬戶)的時間是同一天。一旦錢到手,他們就一起溜之大吉。]   警方提示:此案涉案金額巨大,網民不僅倍受精神損傷,而且伴有巨大經濟損失。這說明一點,網絡上的東西不全是可求、可信的,有很多虛假、有害、欺詐的東西充實在網絡空間裏,有些人不經意就被騙的血本無歸。在此警方提醒人們上網聊天時,有選擇、有識別的聊,不可輕信他人,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