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某張姓作家為凸顯粟大將的資曆、威望、戰功,有這樣的描述:再看看有那些上將甚至大將被粟裕指揮過。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身為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帳下共有一位大將:張雲逸;11位上將:許世友、張愛萍、宋任窮、韋國清、陳士榘、唐亮、葉飛、王建安、鍾期光、宋時輪、韋國清、傅秋濤。 1947年12月,毛主席電令:“由粟親率(華野部隊)南下,與陳(賡)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26 19:54:23)

關於長春圍困戰,最早接觸的,是張正隆的《雪白血紅》。盡管當時的敘述有些單薄,但這段曆史從無“不可對人言”。隨便翻翻手頭的幾本書,都有關於圍困長春的記載: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 這是《遼沈決戰》中肖勁光的文章,詳述了軍事圍困,經濟封鎖,政治攻勢的整個過程。 這是《東北解放戰爭史》 這是《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25 21:57:22)
今日看到長春圍困戰又被冷飯熱炒。既然是冷飯,一定也曾經熱過。把17年的我的一篇文章再重新貼出來吧: 關於長春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在製造了一個傀儡政府的同時,選擇長春作為“滿洲國”的首都,更名“新京”,成為東北的軍事、政治和文化中心。日本集中國內一批一流專家,采用歐美式建設理論,到長春進行規劃設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25 21:57:20)
今日看到長春圍困戰又被冷飯熱炒。既然是冷飯,一定也曾經熱過。把17年的我的一篇文章再重新貼出來吧: 關於長春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在製造了一個傀儡政府的同時,選擇長春作為“滿洲國”的首都,更名“新京”,成為東北的軍事、政治和文化中心。日本集中國內一批一流專家,采用歐美式建設理論,到長春進行規劃設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