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博文
現代化國家,物質基礎上一定是工業化國家;世界上不存在一個農耕,或半工業化社會的現代化國家,特別是當意識形態與認知方法,滯留在農耕模式情況下。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麵對的最大問題,一直是由農耕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型的問題,磕磕絆絆,今時今日依然如此。所謂工業化社會,不單單是生產方式的轉型,還包括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新意識,新認知。農耕時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所謂“兩個中國”,應該是中文語境中的一個偽議題,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後一個字都是“國”,而這裏的“國”就是民族國家“中國”,所以世界上有兩個“中國”。但在英文語境中,從來沒有過twoChinas,因為無論theRepublicofChina,還是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都是依托民族國家China(中國),然後出現分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此“國”非彼“國”,一個中國的正確表述——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China),這個國家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中國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政權,使用過不同國號。中國的現狀,是存在兩個政權當局(authority),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與“中華民國”當局。中華民國,曾經是中國的國號,在台灣仍然被使用;現在,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中國(China),作為一個民族國家(不考慮朝代),她已經存在了數千年,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曆史,農耕文明高度發達,文明形式曾經對周邊區域影響巨大的古國。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這個國家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政權,使用過不同國號。在政權體製上,她大部分時期采用的是農耕文明的帝製。中國最後一個帝製政權,是謂“大清帝國”。隨後,中國出現了兩個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類社會發展史,較受廣泛接受的劃分,是三個階段,即采摘/狩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化社會。曾經滄海,難為桑田。已經進化到高一階段發展形態的社會,通常情況下,不會退化返祖到低一級社會形態。典型事例說明,二戰前的日本和德國,屬於工業化社會;盡管二戰被打殘了,被占領了,被遏製了,不影響其戰後重建,是工業化社會的重建,兩個社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現代社會),已經一百多年,先進社會=工業化社會,已是共識,無論東方西方。中國傳統的官民社會架構(以科舉製度為特征),在人類處在農耕文明時期,成就了中華農耕文明的輝煌。人類社會步入工業文明階段,中國統治階層(無論滿清,還是當下),盡力延續農業社會特征的官民社會架構,獨享治權,拒絕民權。中華文明的工業化演進,自洋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6-03 07:32:05)
中文的“國(國家)”,最少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傳統的“王朝”、“政權”的意思,比如常說的“國家要求我們。。。”,“我愛國,國愛我麽?”,這裏的國家指的是政權當局。“大清國”中的“國”,中文語境指的是王朝;說"辛亥革命,終結了滿清帝國",這裏的"國",意思是"王朝"、"政權",絕對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此“國”非彼“國”,一個中國的正確表述。——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China),這個國家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中國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政權,使用過不同國號。中國的現狀,是存在兩個政權當局(authority),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與“中華民國”當局。中華民國,曾經是中國的國號,在台灣仍然被使用;現在,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人類社會,由農耕文明轉入工業文明,物質基礎與上層建築,都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民主政體的建立與成熟度,與該社會的工業化程度,密切相關。 當世界處在農耕社會階段,中華文明的先進性、係統性、外展性、持續性、傳承性,以及她的成熟、華麗、穩定,有目共睹,也無人質疑;世界範圍內,能夠同中華農耕文明並駕齊驅的,可能隻有希臘-羅馬文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China),這個國家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中國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政權,使用過不同國號。中國的現狀,是存在兩個政權當局(authority),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與“中華民國”當局。中華民國,曾經是中國的國號,在台灣仍然被使用;現在,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國號,並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是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