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field

筆端無花,記錄所見所聞所感,而已。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博文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人們要認識和人類共存的動物隻能通過書籍和畫冊。能夠在博物館觀賞動物標本或者到動物園觀看活生生的動物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待到年紀稍長,再到動物園,感覺就不同了。看到一條腿被鐵鏈拴在柱子上的小象無聊地搖擺著身體;狹小的獸籠裏孤獨的老狼不斷地繞籠行走;被喂飽因而無所事事的猛獸懶洋洋地躺在角落打著瞌睡或發呆;籠裏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在結束了動物世界的巡遊後回到內羅畢。中午在國際會議中心旁的“天天”中餐館午餐,相當的豐盛。肯尼亞接待的旅行社老板和大家見了麵。“天天”的老板是香港人,他父母在抗戰期間來到肯尼亞,他兒子去美國留學,娶了個搞餐飲的兒媳回來,於是有了這家“天天”。這樣的地段,這樣的檔次不容易。由於會議中心與內羅畢市政廳比鄰,四周圍著鐵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告別馬賽馬拉車行319公裏,來到納庫魯湖國家公園(LakeNakuruNationalPark)。公園海拔1753-2073米,麵積188平方公裏。這個湖因電影《遠離非洲》而名聲大噪。納庫魯在馬賽語中意為:揚塵。又是塵!由於其他動物已看到很多,在這裏最想看到的是犀牛和火烈鳥。根據行前做的作業,在納庫魯湖聚居的應該是以被稱為小型紅火鶴(LesserFlamingo)為主的火烈鳥。這個公園的火烈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雖說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MasaiMaraNationalReserve)和塞倫蓋提土地相連,但因分屬肯坦兩國,我們必須繞道邊境城市辦理出入境手續。這一繞就是230公裏。馬賽馬拉是我們這個行程的重點之一。它是肯尼亞最著名及最佳的野生動物和馬賽村落保護區,麵積1672平方公裏。在這裏除了看野生動物,尤其是看角馬和斑馬等食草動物的大規模遷徙和渡過馬拉河外,還要造訪仍維持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從奧度瓦伊峽穀到第三個國家公園塞倫蓋提國家公園(SerengetiNationalPark)是142公裏。塞倫蓋提在馬賽語意是,一個擁有無窮無盡土地的地方。麵積14763平方公裏。198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自然遺產。著名的肯尼亞馬塞馬拉國家保護區是塞倫蓋提往北延伸的一小部分。我們在塞倫蓋堤的酒店是這樣的,一幢三套,樓上一套,樓下兩套。據說夜晚常有大型動物來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離開安波塞裏,車行178公裏進入坦桑尼亞,到達東非巡獵之旅的大門城市阿魯夏(Arusha)。在阿魯夏午飯後再行172公裏到達目的地恩格龍格龍保護區(Ngorongoro)。恩格龍格龍的發音應該是N-格龍格龍,傳說是過去馬賽人放牧的牛群的牛鈴聲。當然我們沒有聽到,因為放牧的牛群不再允許進入保護區。約300萬年前,恩格龍格龍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蓋滿了塞倫蓋堤區。今日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離開內羅畢去第一個國家公園:安波塞裏(AmboseliNationalPark)。路程222公裏。公園位於肯尼亞坦桑尼亞邊界,海拔1100-1210米,麵積392平方公裏。1948年規劃為動物保護區,1974年升格為國家公園,是肯尼亞最早的一座國家公園。這裏除了能看到眾多的動物,還是一睹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5985米)的最佳地點。(如果不去坦桑尼亞,到肯尼亞又不去安波塞利的話,很可能就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7年8月中下旬,我們到赤道橫貫的東非國家肯尼亞和緊挨赤道的坦桑尼亞看野生動物。上海今夏炎熱,有人在網上調侃,說要去非洲避暑。非洲,赤道,好像有點嚇人。我們在那裏的十幾天基本上都是晴好天氣,白天穿短袖T恤,不在太陽底下不出汗,早晚穿長袖T恤或外套。在兩個海拔較高的國家公園,還必須穿厚外套。和上海比,或許真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這是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人生如戲--我的外國朋友們的故事”連載完了,要對期待作者繼續講故事的讀者朋友們說聲“抱歉”!自己的和朋友們的故事還有很多,但按本係列“如戲”的標準無法獨立成篇,收錄在此。再要寫,就要寫另外的係列了。 說到“另外的係列”,就想說說這個“係列”的緣起。有人說,我寫這個“係列”是“十年磨一劍”。此言不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內森畢業後艾米莉升入大四,修我的經濟發展課。她作為作業寫的文章條理清晰,論證嚴密,常常是班裏的最高分。但在課堂討論時她卻不象她的同學們那樣積極踴躍,屬於比較安靜的。那個班的學生大部分是畢業班的,有不少在討論中表示畢業後要投身於減少貧困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有關工作,其中也不乏年輕人天真而空洞的豪言壯語。這種豪言壯語有時會造成一種氛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