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人們要認識和人類共存的動物隻能通過書籍和畫冊。能夠在博物館觀賞動物標本或者到動物園觀看活生生的動物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待到年紀稍長,再到動物園,感覺就不同了。看到一條腿被鐵鏈拴在柱子上的小象無聊地搖擺著身體;狹小的獸籠裏孤獨的老狼不斷地繞籠行走;被喂飽因而無所事事的猛獸懶洋洋地躺在角落打著瞌睡或發呆;籠裏的猛禽銳利的眼光望向它們無法翱翔的高遠的天空......心裏不是味道。這裏不是它們原生態的家園,不是它們原該生氣勃勃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世界!這也是我們一直想去東非看看在自然環境下生活的動物世界的起因。
從付旅行社定金到出發,我們等待了6個多月。期間,看了很多東非遊的攻略及攝影遊記。網上的動物照真是多不勝數。照片大致是兩類,一類是動物的近照:大頭照,半身照,全身照,拍得是那麽清晰,精細,直讓人羨慕。時機,光線,器材,技術,缺一不可。另一類是動物處身於自然環境之中。我們更欣賞後者。因為前者雖美,卻感覺不到是在哪裏拍的,我們千裏迢迢去非洲,要的就是看真實生活中的動物世界。我們決定放棄一些清晰,換得更多的“現場感”。
幾乎我們讀過的每篇遊記都提到,非洲動物雖說很多,但真正要看到,拍到好的照片還是要憑運氣。在電視,雜誌中看到的野生動物視頻或照片的後麵,是拍攝者長期的追蹤,和超耐心的等待。我們在坦桑尼亞的司機兼導遊曾為 "Discovery 頻道"的攝影記者開車。他說,為了拍某一種動物的某一個鏡頭,他們等了整整三天!我們在公園內就這幾天,還要花很多時間在途中,中午動物又不太活躍,我們有那麽好的運氣嗎?
非洲沒有虎和熊,獅子就是最主要的肉食動物,大草原上真正的王者。
在殖民時代,東非是殖民者最熱衷的狩獵之地,而獅子是他們主要的狩獵對象。狂熱的獵殺使東非的獅子數量急劇下降。獨立後,政府為建立保護區向土著的馬賽人征收土地。不甘土地被占的馬賽人也大量獵殺獅子以示反抗。一個多世紀的屠戮曾使東非的獅子幾近滅絕,又經過幾十年的保護,獅子的數量才逐漸增長起來。
去前曾聽說也許能看到的獅子為數不會很多,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總共不到八天的巡獵,連那一起午睡的十七頭獅子在內,我們看到的獅子不下六七十頭。隻是看到成年公獅的次數不是很多。常看到的是母獅帶著幼獅,幼獅無法辨別雌雄,造成的錯覺就是陰盛陽衰了。
情侶。
半成年的兄弟姐妹。
獅子是真正的王者,大草原上沒有天敵。對於遊客的巡獵車,視若無睹。瞧,這頭躺在車來車往的大路邊的獅子,酣睡得多麽肆無忌憚!
這對熱戀中的情侶緊貼著我們的車隊走過,對我們長槍短炮的注目禮嗤之以鼻。
據導遊說,捕獵通常由母獅進行,因為它們要撫育幼崽。捕到獵物後,如群裏有公獅,就由公獅先吃,然後是幼獅,而勞苦功高的母獅則最後才吃。
捕獵時的母獅會潛伏在草中悄然前行,直至跟前才一躍而起,直撲獵物。
這隻母獅悄悄接近它想捕獵的羚羊,但機警的羚羊察覺到了危險的接近,讓母獅無功而返。母獅繞到另一邊再次嚐試,可惜夕陽已下,天色轉暗,我們無法看清了。(據說有紅外攝影器材的,這時可以拍到絕妙的捕獵照片。)
大草原上的食草動物都是獅子的食物。角馬。
斑馬
連與獅子並列東非“五霸”的非洲水牛也是。又是孩子們優先。母獅臥在樹後陰影中警戒。
獅子一般都在草原中生活,偶爾也會上樹。不知這頭母獅抽的什麽風,竟然躺在高高的光禿禿的石山頂上,似睡非睡。
直至我們的車開到石山背麵,看到正在玩耍的這兩個可愛的小家夥,才知母獅上山的原因。
母獅最為辛勞。別獅皆睡她獨醒,隻為孩兒睡得香。
公獅隻管繁衍後代,生下崽兒就扔給母獅撫育,自己閑暇悠遊。
想著,是不是該在獅群中提倡下女權主義,或者至少男女平等?
和獅子並列東非“五霸“的另一種肉食動物是花豹(Leopard)。花豹應該和中國的金錢豹是同類。
花豹是名副其實的獨行俠。據說除了交配時,幾乎不太可能看到兩頭或以上的花豹在一起。而且花豹的主要生活地點是在樹上。
花豹捕獵的對象一般是較小型的食草動物,如羚羊。它會把捕到的羚羊叼到樹上,避開希圖不勞而獲的家夥們的覬覦。這是那頭花豹叼到樹上吃了一半的羚羊。
吃飽了,伸個懶腰。
趴在樹杈上美美地打個瞌睡。
我們在八天巡獵中總共隻看到這一隻花豹,還是在遠處的樹上。
另一種主要的肉食動物是獵豹(Cheetah),又稱印度豹。獵豹的頭相比它的軀幹顯得比較小,尾巴則比較大,利於奔跑。它和花豹的主要區別是兩隻眼睛下方各有一條黑線,身上的花紋不是環狀而是實心黑圓斑。
還有一個區別就是獵豹不上樹,主要生活在草原上。草黃季節,它的花紋正是絕好的迷彩。
獵豹有點象騎士團。它們會幾頭一起協同作戰捕獵。非洲工藝木雕的一個重要題材就是成群的母獅或獵豹共同捕獵的場景。
它想穿過道路去另一邊,十幾輛不識相的車子堵住了它的去路。
河西豹吼:你們煩不煩啊!
猜猜躺著的是頭花豹還是獵豹?
在東非看到的肉食動物中,我們最不喜歡的是斑點鬣狗(Spotted Hyena)。鬣狗不但形象肮髒猥瑣,而且是十足的投機者。
當多頭鬣狗一起行動時,它們足可獵殺一般的食草動物。但實際上它們很少自己捕獵,而是等待獅子或豹子捕到獵物飽餐離開後去吃殘餘的骨肉。
看看這眼神,不用猥瑣二字,真還不知道怎麽形容為好。
在迪士尼的動畫片“獅子王”中,鬣狗就是大反派刀疤眼的主要幫凶。
要在草原上一眼認出遠處的鬣狗不太難。那走路時前衝的頭部就是它們的招牌。
另外一種食肉的投機者是豺,豺狼虎豹中名列第一的豺。
東非的豺又分為黑背豺(Black-back Jackal)和金背豺(Golden-back Jackal)。黑背豺的背部有漂亮的間有白色花紋的黑毛。
金背豺的背部沒有黑色毛皮,但金棕色的背毛也挺漂亮。
這是一天傍晚回旅館途中見到的黑背豺幼崽。不知是自己貪玩跑丟了還是被它娘遺棄了,孤零零地呆在路邊。見到我們的車竟然就地臥下,抬頭看著我們,怪可憐的。當然我們是不能收養它的。不知夜裏會否被其他動物吃掉。如是,它的命也!
暮光下,四頭獅子正在痛快地飽餐它們捕獵到的斑馬。
一群黑背豺在不遠處打轉,顯然是期盼獅子能口下留情,給它們留點殘羹。
偏偏那幾頭獅子不識趣,吃飽了幹脆躺下打起盹來。怎不急死肚子空空的豺們啊!
還好,遠處奔來一頭冒冒失失的長脖子,驚起了獅子......
四隻獅子幾乎吃光了一頭斑馬,肚子滾圓。趕緊散散步消消食去吧!
獅子還未走遠,黑背豺就急不可待地跑向獅口餘唾。
這幾個覬覦了半天的家夥撲到殘餘的斑馬骨架上立馬開吃。
敢情轉了這麽半天,就吃點殘渣。不能爭點氣,自己去捕個什麽來吃它一個痛快?
在草原上爭吃殘肉腐肉的還有禿鷲(Vulture)和禿鸛(Marabou Stork)。
嘴大腿長的是禿鸛。
頭小翅大麵目猙獰的是禿鷲。
為爭那點殘食,兩隻禿鷲互不相讓,鬥了起來。那張開的翅膀可真夠大的,要讓它忽扇一下肯定夠嗆!
再有就是大名頂頂的鱷魚了。成年的馬拉河鱷魚比亞洲鱷魚大得多,足有亞洲鱷魚兩三條那麽寬。
平時躲在水中,有時深藏不露,有時露一小塊背部。
沒看到“鱷魚的眼淚”,竟看到了鱷魚的微笑!不過不要被這樣的微笑所迷惑,它們可是遷徙的食草動物最為險惡的天敵。
非洲野狗(African wild dog),當然是肉食動物啦。
這是在非洲瀕臨絕種動物名單上排在非常前麵的物種。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導遊都說在他們多年的工作經曆中,一共隻看到過一兩次。
挺精神的。
奇怪的是,在這群野狗中,有一隻的頸部竟有個頸圈。難道是被研究者捕捉後再放還草原,做追蹤研究的?
據說不太容易見到的香貓(Viverricula Indica) ,不知為何晚上來到旅館的陽台上。以草原的鼠類為主要食物,所以是“肉食”動物。
有人說,動物世界是個遵循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殘忍的社會。這個沒有說錯。但我們以為,人類社會遠比動物世界更為殘忍,甚至肮髒。
在廣袤的大草原上,如若沒有肉食動物,食草動物就會無限地繁衍,直至消耗盡所有生存必須的資源,然後再為爭奪資源而自相殘殺。肉食動物的捕獵,為的是自己的生存和後代的繁衍。一旦吃飽了肚子,它們不會象人類一樣因了貪婪而繼續無節製地濫殺。而它們的捕獵又在客觀上維持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早就聽說有這麽一句話:動物是知足不知恥,而人類是知恥不知足。這次的東非之遊,我們見證了前一句。動物的欲望極有限,吃飽肚子,生育撫養幼崽。雖有雄性動物的爭鬥,但它們來明的。說不知恥,無非是交配並沒躲起來,一旦過了發情期就到此為止。而人類卻不同,幾十年的人生經曆所看到的大量的是既不知恥又不知足。人的欲望太多,永遠無法滿足,為達目的爾虞我詐不擇手段,隻能靠法律來規範。而無法無天,有法不依則不是新聞。“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能是人類社會的未來嗎?
-------
覺得應為:
動物是知足不知恥
而人類是既不知恥又不知足
謝謝留言和補充的關於獅子和其他動物的知識!
對鬣狗和鱷魚是出於本能的反感,也許和過去看到聽到所留下的負麵印象有關。
好像現在無法想象再到動物園去了。
是的,我們運氣挺不錯的。我們是八月中旬去的。其實動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但雨季很不方便,旱季較好。七八月份是高峰,因為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食草動物大遷徙中的馬拉河之渡。尤其是不去坦桑尼亞的話,在肯尼亞隻有七八月份或前後有可能看到渡河。
雄獅不是生下孩子就不管了。他們付責保護領土不受侵犯,這樣雌獅才能安全捕食。他們還保護幼崽不被傷害,不然別的雄獅一但來了就立可殺掉不是自己的孩子。失去雄獅保護的pack是有生存危機的。
雄獅一般沒有雌獅活得長,因為多死於暴力(為保護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