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從2010年10月開博以來,在留言中總是遇到一些難堪的局麵.有些問題是很尖銳地提出來,雖然在對答中並無勝者.但它使我十分不安,我曾錯在哪?現在或將來怎麽改善這種潛在,或公開的質問和敵意?我算什麽?當然我也突然意識到不管我做什麽.也許根本僅僅真是自語而已。
為了保持一份完整對話記錄.我存放在這裏---僅擔心國內的那網別某天又被和諧。反正他們也看不到,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Re:[跳躍的小喇嘛]
一段給我在某個西藏網站上無名者的留言;
(恬不知恥不怕玷汙佛之袈裟。)
是的是的,我也許是走錯了地方,走入了你的地盤,?我已考慮退一步?
其實.我開博之前有朋友就建儀我不要來---講這些網境外IP地址多.是以單一觀點和氣氛。它超越了我注冊的文化藝術。
果然是的,你給我的這頂帽子是置人於死地的。
你評的主題;是一張84年的畫,離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因為畫西藏,所以可以盡情地進行形式主義的實驗。如果畫一個內地的工人,進行木刻語言、肌理對比之類特別形式主義的探索,可能會被批評是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可是畫翻身農奴,那你的政治正確性早就得到保證,因此藝術家找到一個避風港,可以盡情施展自己在形式上的才華。但是可以表現民主改革,大家可以投票選鄉長,很快樂,挺起胸膛做主人。這一階段20年的跨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旅行者來到他們心目中“最後的地平線”西藏旅行。對西藏的香格裏拉想象影響到西藏繪畫,符號化西藏、純粹消費西藏的模式出現了。瑪尼石、風馬旗、轉經筒、藏寺佛塔、藏戲、磕長頭的人等最典型的符號化細節,便於讀畫者確認“這是西藏”。對於西藏服飾、建築裝飾過分的津津樂道,加劇了平麵裝飾性的泛濫。西藏的變化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藏漂”文化人那裏,西藏經驗一再被表述為一種終極體驗。“純粹”、“震撼”、“寄托”、“超越”、“生命”、“覺悟”之類近乎宗教語言的表述反複出現。在上一個階段也就是陳xx青、xx軒等人的畫麵中,大量看到牧民形象,卻看不到喇嘛。到1980年代中後期,意識形態控製相對寬鬆,西藏人宗教生活的內容,開始大量出現在畫麵中。來源:作者重新編文標:口述:邱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1-02-10 17:37:47)
雖然美國是我生命中在某一個地方渡過最長時光的國家,但幾年中除了個別采訪時不可迴避時曾零星有點記錄之外、從去年10月初在雅昌開博至今、博文發了50餘篇.我很少提到美國,也從未有任何一篇文字完整談到在美國的生活或工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第五章·把心帶回家》我們的生命都消耗在緊張焦慮的奮鬥上,消耗在講求速度和打拚的漩渦中,消耗在競爭、執取、擁有和成就上,永遠以身外的活動和先入為主的偏見讓自己喘不過氣來。國內有一本同名書,不知是否同一作者?國外這本中文譯本我看了三次.雖然仍然記不注,但知很好.謝噶瑪啦在這裏介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