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家的日子

這是我的世界,小而真實;這是我的生活,普通,還是真實。
正文

SOHO畫廊

(2006-06-28 00:57:27) 下一個
今天陶瓷課老師帶我們去SOHO畫廊去上課。來紐約這麽久,除了98年在SOHO參加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大遊行,就再也沒來過SOHO。SOHO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家聚居地。由於上次來是夜間,對SOHO區無甚印象,這次我一心想著好好感受一下這裏的藝術氛圍。

  老師要求2點半到指定畫廊。可我出了E號地鐵,已經2點半,四下一看才300多號,但畫廊在500多號,遠著那。我越走心越涼,這就是SOHO區嗎?路上的行人也沒看誰有藝術家的氣質,看起來都是一些臃臃腫腫的打工族。周圍的房子也很破敗陳舊,街道也不是很幹淨。雖然地處曼哈頓,但與曼哈頓的豪華地段相比簡直就是天上地下。最讓我吃驚的是這裏的行人過馬路並不遵守紅綠燈,這還是我在美國第一次遇到。

  畫廊在六樓,不大,但作品不少。作品的擺放類似於博物館的風格。我不是搞藝術的,對藝術純粹是附庸風雅。我去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現代藝術博物館,那裏雖是大家的作品,我也看不出那裏的比這裏的作品好在哪裏。 據說紐約會聚有三十萬音樂家,二十萬畫家。作品能得到SOHO畫廊認可也算是鳳毛麟角。中國來紐約畫家不少,但在時報廣場,中央公園附近拿個小馬紮給遊客畫像的居多。離開指定畫廊,老師讓我們順著街道一家家畫廊看下去。畫廊是隨便進入,不收費。每家畫廊都很雅致,幹淨。作品的現代感很強。有的繪畫作品,攝影作品是巨幅,有一麵牆那麽大。有的作品表現“性”這一主題,真的是過於黃色,我本想有時間帶女兒來藝術熏陶,也不得不打消念頭。我也發現一個中國畫家的作品,表現跟**有關的主題。

   我很enjoy SOHO畫廊作品帶給我的感官上,思想上的刺激和震撼。但更大的衝擊還是來自於藝術之外。一些畫廊,當你推門而入,你會發現空無一人,包括管理人員。有的畫廊作品幾乎全部是易碎的雕塑,陶瓷。無需監視是否會有人碰壞了他們的作品;精美的畫冊隨意的擺放在門口供人翻看,不擔心有人會順手拿走。 這些細節上給予你的信任和尊重,讓你無形中體會到做為人的一種尊嚴。這是我在美國時常能體會到的“文化震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