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L和太太Y剛來美國,住在Aparment。太太Y沒有工作,閑聊中交了幾個住同一社區的朋友。朋友極力拉Y去附近的一個華人教會,說那裏的人多好多好。Y一合計,反正在家裏也沒事,去就算多認識幾個朋友也不錯。可死腦筋的L卻死活也不願意去,沒辦法,最後他們夫婦兩采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去每星期的家庭聚會。家庭聚會通常在一位教友家裏舉行,形式沒有那麽正規。L和Y去了幾次,發現朋友說的果然沒錯,教會裏的人很熱情友好,孩子也有禮貌有教養。看著夫婦兩對教會慢慢有了好感,教會裏的朋友勸他們星期天去教會看看。Y和L猶豫了好幾次,最後盛情難卻,答應了,可有一個問題,他們不知道教會在哪。這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自告奮勇地說第二天來接他們。Y和L很高興,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收拾停當在家裏等著,可左等也沒人來,右等也不見人敲門。直到了中午,夫婦兩終於放棄了。從那以後,他們再也沒有去任何一家教會。
(二)
中文學校有一老師A,五十多歲,很有修養,也和靄可親,對學生家長經常問寒問暖,親切寒暄。教中文也不馬虎,以嚴厲要求著稱,每次都要求學生把上一次課他布置的一篇要背誦的短文當眾背出來。雖然小孩多頑皮好玩,但還是有點怕這個老師,所以多數都能達到他的要求。可就有一個孩子,偏偏是歪瓜裂棗的料,就是橫著走。A急了,怎麽就碰著這麽一位主,一次下課的時候,告訴孩子的爸爸說孩子沒有背出來,回家抓緊訓練,下午給我打電話背,如果還背不過,我要把他帶到我家來訓練。孩子的父親挺認真,孩子也稍微有點怕了,畢竟是孩子嗎。終於會背了,孩子打電話去,A正在睡覺,十分地生氣,電話把他吵醒了,說,晚上再打。從那以後,那孩子的中文一落千丈。
(三)
G自從生了兩個孩子之後就有點產後憂鬱症,再加上在美國舉目無親,雙方父母又雙雙被拒簽N次,兩個孩子又離得很近,所以生活似乎沒有甜蜜可言。體力上的勞累還可以接受,可心理的孤獨很是難挨,唯一可以交談的老公又每天得早出晚歸忙於生計。好不容易老大上了Preschool,班裏有一中國小孩,很是投緣,玩得來。慢慢地認識了孩子的媽媽,也是在家裏不工作。這不正好嗎,何不你來我往呢?先是去他們家了幾次,彼此都很愉快。G想,好不容易交了個朋友,可得好好把握。可老是去人家家總不是回事,而且G也是那種受人滴水之恩就湧泉相報的主,於是約那個媽媽一天到家裏來作客。客人要來的前一天晚上,孩子睡了之後,G忙到半夜,把家裏打掃幹淨,地板也擦了,她認為這是對客人的尊敬。第二天一大早,G準備好了飯菜,隻等客人來。可左等也不見人,右等也沒見車。一打電話,那媽媽說,我今天有點累,不想來了,怔了半天,都不知道電話該放哪。從那以後,G的憂鬱症有點加重了,老是和老公吵架要回國。
對孩子,我覺得還是要教導孩子做守信用的人。隻是適當的時候也解釋別人沒有守信的合理原因,孩子會更理解和寬容吧。
一點小建議,睿ma見笑了:)
第二個故事---那孩子學中文,為他自己還是為中文老師?
第二個故事---對G來說,改變思維方式,不太關注別人的行為,也許更有用。
國人特點是不守誠信。見怪不怪其怪自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