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失敗了,一切回到原點。我們要重新探索讓女兒好好安靜入睡的方法。
女兒睡覺的時候不是在床上玩上一兩個小時不睡覺,就是哭著要人抱。你光抱著她坐在床上或沙發上還不行,她會又哭又搖的,搖到你站起來。而且光站著也不行,你還得抱著她到處走才不再哭鬧。有時候我們太累了,就坐在床邊上用腳蹬地來搖她,假裝是在走動。可那小精靈一下就識破我們的詭計,又開始哭鬧到我們真的站起來走動為止。唉,真是服了她了。
於是,每天晚上,我還是抱著她,唱一些歌謠,慢慢地搖她入睡。但每次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把她哄入睡。
記得我經常在車裏放的音樂中,那 《The Secret Garden》(《神秘園》)的最初 兩套係列《 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和《White Stones》很好聽,但也常常在車裏把兒子催眠了。
我靈機一動,哼唱起那其中的幾首曲子來。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那效果出奇的好--女兒很快就安靜下來,過了一小會兒就在我肩頭上睡著了。
剛開始時,我隻記得《 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中的第一、第五和第六首。後來,因為白天在車裏不斷地放那些音樂,我記得越來越多的曲子,逐步加上了第二、第三和第四首。這就把這一集的頭六首都記住了,也就自然形成了一個“爹地的經典催眠曲係列”。
在大多數情況下,光這六首美妙的曲子就足夠讓女兒安靜入睡了。但有時候她特別精神或者特別吵鬧,這六首曲子不夠用,我就加了一些別的曲子,例如那首特別深情的“Appassionata”,還有“Dream Catcher”和“Greenwaves”等。另外還有幾首慢華爾茲曲子。
慢慢地,我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其中最基本的,是要按著音樂的節奏走路,並且把自身變成一個“振動放大器”,把來自腳部的振動適當放大,讓懷中的女兒像在坐火車似的振動中昏然入睡。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我們女兒後來表現出來的對音樂的敏感和喜好恐怕跟老爹的“音樂催眠教育”不無關係。
“爹地的經典催眠曲係列”的頭兩首是速度比較慢的三拍子華爾茲舞曲,我是踏著那“1-2-3”的節奏來走的,就當是在跳華爾茲吧。接下來,我減低速度,用更慢的兩拍子節奏來走隨後的兩首。大多數情況下,這個速度的變換能使女兒變得有點昏昏然了,而且經常在第四首快結束的時候就酣然入睡了。第五首的華爾茲舞曲我也是用前麵第三、四首的二拍子節奏和速度來走的(神奇吧?)。其作用就是要延續和增強前麵兩首的效果,讓女兒睡得更深、更沉。第六首是快一點的華爾茲(合適跳 American Smooth),即使用兩拍子的走法,還是比前麵的曲子快。但如果女兒到這時候還沒睡著的話,用這個速度變換來打破那種半睡半醒的狀態也有點效果。有時我也用另外一些慢華爾茲來接上或者代替這首曲子。所以說,這個係列的編排還是挺符合實戰要求的。
另外一個重點是要善用男生低沉的嗓音。據說有研究發現成年男性的低沉嗓音對幼兒具有安撫的作用。我對此深有感觸。
當我開始哼唱那些催眠曲時,並不知道這個研究結果。隻是因為我的聲音有點低沉,唱不出高音來,所以高音部分大多降低八度來唱。後來慢慢地發現稍微高一點的音往往沒法讓女兒安靜下來,而低音卻有鎮靜作用。於是我就盡量用低音來唱。有時甚至降得太低了,沒法唱,就喘口氣,又提高八度來唱。再往後更發現女兒常常是在一片低迷朦朧的音樂聲中入睡的。就更加強了我多用低音的信心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