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最新發現說明,在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大量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不過,它們所環繞運行的已經是古老切日漸衰弱的恒星。隨著新型空間探測器的陸續升空,科學家們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捕捉到這些行星的蹤跡。
其實,早在大約40年前,科學家們便已獲得了有關存在“小行星-白矮星”係統的初步證據。當時,天文學家們在分析白矮星光譜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較重的元素。部分學者曾認為,這種重元素可能是在恒星誕生過程中形成的。不過,又有科學家對此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
科學家們將兩顆白矮星產生的紅外輻射與塵埃雲團產生的紅外輻射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這些塵埃物質受到了白矮星的強烈吸引並最終成為了白矮星上重元素的來源。
專家們在大約10%的白矮星光譜中都找到了金屬元素存在的證據,這就意味著,在它們的周圍可能存在這某些不為人知的行星係統。不過,取得這項重要發現的科學家們認為,由於這些光譜特性存在的時間並不持久,因此,有行星陪伴的白矮星的比例實際上有可能會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