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我有一種寂寞惆悵,由此便引起了一些思考,當然
是很不係統的。和許多大家之作來比,我的思考是難以成文的,但
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更加促使我寫一篇文字以表達這種概念。我
把它叫做“陽春白雪”到“下裏巴人”,希望北春和北春的朋友們
能夠看到。
首先想到的是工業界的幾個成功例子。福特汽車在發展中提出過一
個概念,要把汽車從高貴階層的奢侈品變成普通民眾的日常用品。
由此創造了流水線生產和零部件產品鏈管理。微軟的巨大成功在於
它把計算機定義為“個人計算機”並且把最普通的民眾定義為“用
戶和係統管理員”。今天的複雜龐大窗口係統竟然可以被五歲的兒
童掌握控製。與此相似的例子還有麥當勞快餐店和沃爾瑪銷售業。
在現今中國社會,有一定影響力的運動必定是從草根生長的社會力
量。在台灣民進黨是本地區的“下裏巴人”,它與民眾的感情聯係
並不是“獨立運動”的理論,而是一曲“綠島小夜曲”的柔情似水
的旋律。台灣著名的綠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關押持不同政見
的民主化人士的監獄所在地。“姑娘啊,你為什麽還是默默無語”?
這是飄入民心深處的呼喚。而長篇大論的台灣曆史研究隻是給政客
和國際社會看的,與民心和選票並無關係。再一個例子,毫無疑問
(法)(輪)(功)也是“下裏巴人”。它甚至沒有任何理論。讓龐然大物
所畏懼的隻有人人都懂得,童叟無欺的三個字,“真善忍”。有人
說,他們隻上過六年小學。那很好,兩年就學一個字,六年正好學
會“真善忍”。轟動中國標誌曆史的天安門事件,並不完全是基於
北京大學的民主講壇和西方文化的啟蒙。它的號召力是在於“反官
倒反腐敗”。這是北京市民眾可以懂得的話語,也是他們騎三輪車
送水直到搶救死傷學生的原因。
記得當年在北京大學聽大學生“競選宣言”和西方民主自由的講座。
當時有一種耳目一新熱血沸騰的感覺。但是回想起來,其實什麽也
沒有聽懂。以前在大學圖書館,常常讀“北春”的文章。但已經有
很多年沒有看了。偶然看看網上的“北春”,發現越發看不懂了。
就是這種寂寞惆悵引起了一些思考。
記得一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得了天空失了大地”。北春和北春
的朋友們正象春天的細雨,久久地飄在高高的天空。為什麽不在地
球引力的作用下直接落在草地上,深入到草根旁?不是不能,而是
不肯。“北春”這麽多年就這樣“ 細無聲”地睡在大學圖書館的某
個架子上,年複一年,並沒有“潤物”的效果。為什麽不能變成幾
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民間小報?我曾經給某個地方小報投稿,
那邊收到的人回答說,不能有“反動”的內容。這是一個在西方國
家的中文媒體。北美的華人組織也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其原因之一
就是普通華人除了人民日報海外版,並沒有聽到不同的聲音和看到
不同的文章。近十幾年,我唯一聽到過的不同聲音是劉濱雁在某大
學的講座。另一個年輕人說他在大學裏聽了某學運組織者的座談會。
今天北美的中文媒體,華人組織,甚至中文學校,幾乎和北京市裏
沒有差別。當有人說,北京市裏的知識分子已經腦死亡,難道北美
和世界的自由知識分子還活著嗎?如果隻是有呼吸,沒有發出聲音,
那和北京市裏的知識分子有什麽區別嗎?如果隻是發出“陽春白雪”,
不能傳達到“下裏巴人”,不能引起民眾在心裏的回響,那和隻有
呼吸的活著有什麽區別嗎?
多年來,北春和北春的朋友們試圖規勸國內高層,充當紫禁城牆外
的另類翰林院角色。其效果是明擺著的。當然,從“陽春白雪”到
“下裏巴人”,是有很多實際的問題和行為方式的問題。但是這可
能是北春和北春的朋友們的必由之路。這是我的看法。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rrentevent&MsgID=130452
雪紅血白 2006-03-23 09: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