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外婆 (5)

(2014-05-01 21:24:25) 下一個
媽媽的生母從我記事起一直住在天目西路老北站的對麵,所以我們叫她北站外婆。關於媽媽的身世我們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一種說法是十八歲在紗廠做工的外婆愛上了寫字間的大學生,有了媽媽。但大學生不知道,留洋去了,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當然也就沒了音訊。外婆一人無力撫養,就托廣東老鄉給孩子找個可靠的去處。於是我媽媽就到了橫浜橋外婆家。大家都是廣東人,自然是要幫的。但兩個外婆從未謀過麵,我覺得她們也不願意見。

北站外婆後來找了個劉姓的廣東人,安居下來。總覺得良心上過不去,她在結婚後去育嬰堂領了一個女嬰,也就是我的阿姨。等到外婆上了年紀後,是這個阿姨為她養老送終的。外婆後來還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老實木訥,找了個厲害的媳婦,外婆後來就被她趕出門的,再也沒有回去過。小兒子是個文學青年,後來不知怎麽會弄得一事無成,靠外婆接濟過日子。

他們住在老北站對麵的大樓裏,非常結實的六層樓,典型的72家房客。下麵是個大型的日夜食品商店,我的記憶裏永遠是川流不息的人,因為馬路對麵就是火車站廣場。大樓好是好,搞不懂為什麽沒有衛生間,上個廁所要到樓下的公共廁所。所以家家都隔出一個放馬桶的地方,布簾圍著。家裏永遠是外婆倒馬桶,一天兩次。廚房就是狹狹的走廊,煤氣灶一個接一個。下午五六點的時候最熱鬧,這家的飯菜香和著那家的,小孩們則開心地東串西走,看看王家姆媽吃點啥,梅琴家是不是又在吃鹹帶魚。大家都叫外婆“劉婆”,她的小菜是公認燒得最好的。弟弟小時候體弱多病,是外婆一手一腳把他帶到五歲,不知道喝過多少廣東湯。 外婆是個勤快人,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倒馬桶,買菜,燒早飯。等上班上學的一走,她就開始擦灰,拖地板,撿菜,燒中飯。她不僅帶自己的外孫,一個接一個,直到七十歲,隔壁的孩子她也幫忙照顧午飯。72家房客的居住條件是不好,但那種鄰裏關係猶如大家庭,溫馨實在。每次去,招呼從二樓打起,直到五樓,大家都知道劉婆的大女兒來了。和舅舅一般大的鄰居見了我父母,也都尊尊敬敬地叫一聲:阿姐,阿哥,回來啦?

我們通常是十月一號去外婆家吃飯,然後在六樓的大天台上看人民廣場放的煙火。天台很大,就是這幢樓的平麵麵積。住戶們天晴時在上麵曬衣,小孩們在床單中奔跑追逐,好不快樂!春節的時候,則是樓梯過道裏掛滿了風雞,鰻魚鯗,各種自製的鹹肉。有一年,我竟然發現一個風雞是公雞,羽毛漂亮得就像書裏寫的那樣。於是,我就站在樓梯上,愣是把一個公雞拔成半個禿雞,雞毛拿回家做毽子。

我和北站外婆開始親近也是從三年級開始,之前她在我眼裏是弟弟的外婆,而我的外婆在橫浜橋。那時我們住在虹口公園對麵,弄堂出來是18路終點站,買七分錢的車票,就可以到北站外婆那裏。每年春節,她都和我爸爸說,要我大年夜中飯吃好就去幫忙,其實是知道我在父母身邊不開心,給我找借口。因為交通簡單,十歲的我就開始大年夜獨自去北站外婆家,父母到晚飯的時候才帶弟弟一起來。那些年,那些個下午,我就和外婆在走廊裏撿菜,聊天。她勸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要惹他們生氣。如果有什麽事情,可以到她這裏來。然後她會給我一些糖果和雲片糕,讓我解饞。其實,我最討厭吃雲片糕,白白甜甜,一點奶油味都沒有。和橫浜橋外婆不同,北站外婆教我的是如何煮菜,煲湯和做人,她愛我,但不寵。從她那裏,我學會煎魚要不粘鍋,得在油熱之前放一片生薑。所有的廣東湯原則上都可以放花生。做人要勤快,女孩子最怕被人說懶。等到圓台麵支起來後,我開始擺碗筷。當人人到齊吃飯時,外婆跑進來宣布開飯,然後說:”今天都是丹丹幫的忙,否則你們哪能有這麽現成的年夜飯吃?所以先要多謝丹丹的能幹。“一兩句話,把我的自尊心捧得高高的,覺得自己很有用。



(照片源自網絡。我們家就住在這片房子的後麵,照片右邊原來就是18路終點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丹三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煤OldMike' 的評論 :

你那麽早就離開上海啦?我知道可以去香港是小學兩年級。同班同學的外公外婆在香港,她和父母去團聚了。一年後回來看我們,我們都不認識她了。她穿得很洋氣,香個洋娃娃。那是我第一次對香港有個實質的認識,就是穿得很資本主義,很好看。
丹三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棒棒' 的評論 :

謝謝你花時間看我的回憶。那時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些親人影響我至今。我愛她們,沒有她們對我的寬厚的愛,不會有今天的我。
丹三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安娜晴天' 的評論 :

謝謝你幾次三番過來看我。我的花粉症好了,因為昨天開始下雪了。五月雪,第一次遇到。

我開始寫童年的故事,因為耀漢一直問我:你小時候去過德國嗎?你小時候玩樂高嗎?你小時候喜歡吃奶酪嗎?太多這樣的問題,讓我很難解釋。因為他真的是不明白我生長的環境。所以我決定寫下來,給自己,給愛我的人,給耀漢。這是一個很掙紮的過程,麵對自己和過去,我盡量寫得客觀,但很難。特別是北站外婆,提筆寫的時候,我才想起我竟然從未問過她的身世。我太理解你說的,不再寫童年。我想,等到我把這個專輯寫完,也就是一個交代了。 我的童年生活裏,還有幾個恩人,我要把她們寫出來,然後翻過這一頁。

抱抱你和安娜!
安娜晴天 回複 悄悄話 丹妹,母親節愉快!
身體好一些了嗎,要出門了吧,保重!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一口氣把5篇外婆都讀完了,寫得真好!
安娜晴天 回複 悄悄話 坐板凳。
丹妹,看你寫兩位外婆,你是有心人,這些過去的小事能記得住,落筆,寫下你的回憶和我們分享,感謝你。
其實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也是中國故事,甜酸苦辣的往事匯成中國曆史,真正的曆史。
看到你寫的弄堂小事,很溫馨,看你說炸魚不粘鍋,(我娘娘燒得一手好菜,我其實特別喜歡做飯)煲湯原理,真的是這樣。
我童年這些故事,我忘記了,其實沒有忘記,學著忘記了。我的內心依舊感傷,不願再提起,不會再落筆,安娜知道的就是,媽媽有一個非常幸福的童年。這份愛,沉澱同時輕盈的愛,支撐著我們,過好今天,走向明天,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快樂公平的童年,這一點,我們都做到了。
寫下去,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

抱抱丹丹妹妹。
老煤OldMike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外婆往靜安寺,隻紀得弄堂走進去有一口井,再走一點點路左邊就是她家,外公是北大教授,娘舅是助教,有一個叫朗朗阿姨,另外還有一個小的,也有可能二個,1962年離開前去和外婆說再見後,在香港可能是文化大要命時候給她寫過一封信,把她嚇壞,從此我哥再也不去她那邊了((我親媽早死了,我家也有海外關係))在我來美國前的幾個月,1973年10月份,曾經和我哥去杭州玩,他對我說朗朗阿姨的丈夫是這裏排第二大的官,往事如蘿,一專眼幾十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