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1)
2011 (248)
2013 (207)
2014 (113)
2016 (71)
2017 (58)
2018 (149)
2019 (195)
2020 (212)
2021 (295)
2022 (175)
2023 (110)
托馬斯•品欽(Thomas Pynchon, Jr,1937年3月8日),美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V.》(1963年),《拍賣第四十九批》(1966年),《萬有引力之虹》(1973年)等。
1973年《萬有引力之虹》出版, 1974年普利策文學獎的三位評委都決定把獎項授予品欽,但被11 位理事推翻,他們裁定此書“無法卒讀,浮誇,濫用筆墨,淫褻”;因為沒有作品可替代,當年的普利策獎小說獎空缺。同年,《萬有引力之虹》獲美國全國圖書獎,但品欽拒絕受獎,最後由別人代領。
《尤利西斯》是現代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深刻影響著20世紀上半葉,有評論家說《萬有引力之虹》是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在美國乃至世界20世紀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其大膽、離奇、晦澀堪比《尤利西斯》,深刻影響著20世紀下半葉。影響之大,甚至通俗作家劉慈欣也將《萬有引力之虹》列入自己的推薦的“明星級”科幻書單。同是文學巔峰,同樣引起廣泛爭議,但《尤利西斯》的地位牢不可破,後者則存在巨大爭議,有評論家認為它是一部“預告世界末日”的囈語。兩部作品同樣精深到無法卒讀,但也是公認的不可不讀的奇書。《萬有引力之虹》像百科全書那樣龐雜,品欽有意為它營造的各種不確定性增加了閱讀的障礙。此書涉獵各種門類的知識:巴甫洛夫心理學、性心理學、文學、哲學、人類學、統計學、控製論、空氣動力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曆史、宗教、軍事、音樂、打油詩、占星術、甚至易經的蒙卦等等,幾乎無所不包,是後現代文學的大雜燴,營造出一種神秘、荒誕而怪異的藝術效果。
《萬有引力之虹》小說裏出場的人物達400多位,很少能貫穿全書,大多像道具一樣走過場,匆匆出現,又匆匆消失。
有別於傳統小說,《萬有引力之虹》是一部非線性化和去中心化的作品,這也正是後現代文學的敘事特色。它承載了作者對戰爭、科學、社會、曆史、人類文明的深刻思考,披著諜戰小說的外衣,風格獨特,故事怪誕,情節錯綜複雜,或沒什麽情節,看你怎麽理解。全書由許多零散插曲、小故事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議論構成。小說故事通過許多不同人物來敘述,有多條相互交織的敘事線。不同敘事者有不同的敘述風格和語氣,有的用意識流,有的用通俗的語言,五花八門,古怪零亂。小說夢境般的幻想中充滿了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關係。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的歐洲,小說的線索圍繞著德國軍隊設計、生產和調度V2火箭的過程展開。品欽在創作中引用了大量關於V2火箭的曆史文檔。二戰中倫敦頻頻受到德軍一種威力強大的火箭彈襲擊。這種火箭讓人聞風喪膽,盟軍各種機構都想破解它的轟炸規律,預測它的下一個轟炸目標。一個奇怪的巧合令盟軍大惑不解:在盟軍情報交換站工作的美軍中尉斯洛索普,習慣把他性虐他人的地點用各種顏色的星形貼紙標在一張地圖上,而這些地點隨後無一例外地成為德軍火箭襲擊的下一個目標。作者這樣描寫轟炸令人匪夷所思,彰顯了戰爭的荒誕,也使小說披上超現實的色彩。在科學理論無法解釋的情況下,盟軍一方的官員與科學家,竭盡全力試圖找到火箭基地。
小說主線圍繞著斯洛索普張開,他被盟軍委以重任,為追尋導彈的秘密,開始了一連串奇異的旅程,而且吸引和牽連了各式各樣的人,幾乎所有出場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偵查與反偵查的爭鬥中。
隨後小說描寫了德國軍官的性虐待和性變態,論述了科技和性欲總是結合在一起並走向死亡的荒謬理論。小說還提出了社會學的“熱寂說”,主人公的名字斯洛索普Slothrop中的s l o t h由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的首個字母組成。熱力學中熱寂說指出隨著“熵”的單向增加,宇宙中的熱能散發完後會冷寂下來,達到完全均衡,宇宙即成為死寂世界。作者認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切活動也能用“熱寂”法則來解釋,當各種狂熱在熱能耗光之後也會冷寂,趨向死亡,借此隱喻科學技術造就的現代世界終將走向滅亡。
在以蘇聯流亡生理學家波因茨曼為主的各方人物謀劃下,斯洛索普被送到一個賭場賓館,在海邊從章魚嘴裏救下了荷蘭美女雙麵間諜卡捷,與其廝混。他開始學習語言和導彈知識。在此期間,他了解到商界,政界和敵國勾結的內幕,英國政界和德國導彈的牽連,他發現了用於火箭G型仿聚合物的一些情況,以及G型仿聚合物作為刺激物和產生條件反射式勃起的關係。
斯洛索普甚至發現了關於自己的身世秘密:大蕭條時期,他還是個嬰兒,在哈佛大學讀書的父親因為交不起學費,竟把他賣到雅夫博士的實驗室做嬰兒勃起條件反射實驗。雅夫博士從年輕時就一心想超越人類的碳基局限,合成一種不死的矽基物質。這次他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原理,在小斯洛索普的身上做兒童性反應試驗,用一種化學物質,不斷激發男嬰的勃起。他試圖合成一種仿生塑料,這種塑料就是G型仿聚合物的前身。後來這種化合物用在了火箭上被叫做“黑色裝置” 的絕緣裝置。這一點似乎解釋了在火箭降落於某個地點之前,為什麽他會產生強烈的欲望,以及他性虐行為地點同火箭落點之間某種神秘的感應。
後來斯洛索普輾轉來到德國火箭製造基地,此地已屬盟軍占領區了。他邂逅了貫穿小說的副線,來尋找導彈部件的黑人支隊領袖恩讚。恩讚是德國在非洲殖民地一個黑人部落的女人和一個德國士兵生下的孩子,被一個同性戀和施虐狂的德國軍官帶回歐洲,做自己的副官,控製著他的思想和行動。
恩讚始終帶著原始思維,後來他慢慢有了自由意誌,帶領占領區的赫雷羅難民一起組成黑人支隊,在火箭基地的廢墟中尋找火箭碎片和神秘的“黑色裝置”。赫雷羅人不相信單向度的時間,希望重新裝配一枚帶有“黑色裝置”的火箭,他們相信通過某種方式發射這樣一枚火箭,就能夠回到時間的原點,就能拯救瀕臨滅絕的部落。
製造導彈的中心工廠很熱鬧,英,美,蘇各國還有黑人支隊都在搶導彈部件。斯洛索普混進中心工廠的隧道裏,卻遭到追殺。斯洛索普尋找導彈的計劃一路曆經艱險,每每逢凶化吉,死裏逃生,但最後莫名其妙的“碎裂”了。他躺在占領區的廢墟中,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十字路口,成為十字架本身。隨後,他看到天邊“一根粗大的彩虹陽具,從雲朵的陰部戳出來,插入大地,穀地裏濕乎乎的綠色大地。”他喜極而泣,他的身體竟然奇跡般地消解並飄散。品欽沒有寫斯洛索普的死,而是讓他的生命發生了由三維向二維的變形、轉化。這正呼應了全書第一章的引語,“大自然不解消亡,隻解演變。”
《萬有引力之虹》這部充滿了性器和武器的小說,通過“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斯洛索普的命運,揭露了現代社會的病態、荒誕和瘋狂。《發條橙》作者,英國著名作家安東尼·伯吉斯說《萬有引力之虹》是“一部為了結束一切戰爭而寫戰爭的書。”
《萬有引力之虹》是一部百科全書似的作品,每章自成一體,每一章都可以作為閱讀入口。第一個寫出這樣作品的作家是開創者,即使有很多讀者批評品欽的這部宇宙之書不連貫、可憎、雜亂、臃腫、虛誇、無聊、支離破碎、胡言亂語和難以理解等等,也會肯定他的原創性。後來者模仿借鑒的作品,一定要有質的飛躍,正如馬爾克斯模仿魯爾福的魔幻現實主義,他的《百年孤獨》遠遠超越了《佩德羅•帕拉莫》。
此書出版後,獲得極大成功,品欽卻從“人間蒸發”了,近四十多年裏見不到一張照片,沒人知道他在哪裏,隻能通過在報紙上“留言” 和他聯係,以至於有媒體認為品欽是《麥田裏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而尋找品欽,也成了美國傳媒界幾十年裏從不放棄的一場追逐。不可思議的是,2004年品欽居然出現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裏。他的隱居,給這本神奇的書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