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1596——1650):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哲學、近代科學的始祖、解析幾何之父,據說他是在看到蜘蛛織網而想到平麵直角坐標係的。出身於法國貴族家庭,從小身體贏弱。笛卡爾有一個女兒,不幸5歲時就夭折了。有人說是他和情婦所生,也有人說他與女仆日久生情,因害怕一些朋友上門祝賀影響他的研究與寫作,在荷蘭悄悄結婚了,沒有多少人知道。婚後一年兩人生了個女兒。關於笛卡爾的愛情故事還有一個更美好的版本:他成為一個瑞典公主的數學老師,彼此心生愛慕,她父親知道後極力反對。他們的通信被國王攔截,為了通過她父親的審查,他有一封信的內容隻有短短的一個數學公式:r=a(1+sinθ)。她收到後馬上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原來是心形圖形。笛卡爾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意思是不能懷疑那個正在思考著的“我”的存在。笛卡爾還說:我可以懷疑一切,甚至我的存在,但我的懷疑不容置疑。
帕斯卡(1623——1662):法國數學家、哲學家,出生於法官家庭。16歲時帕斯卡寫成了高水平的數學論文《圓錐截線論》,笛卡爾看了他的手稿後,不相信這是出自小帕斯卡之手。未滿19歲他製造了的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器,為以後的計算機設計提供了基本原理。在一個熱衷於賭博問題的朋友的影響下,他和費馬通信討論,並因此誕生了數學理論概率論。31歲放棄數學研究。著名哲學著作有《思想錄》。他認為因為人的思維能力的有限性,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人對上帝的關係是信仰關係。帕斯卡爾提出了關於信仰上帝存在的賭博論證。賭上帝存在時,假如上帝真的存在,信奉上帝的人就贏得了一切;如果上帝不存在,也一無所失。從小就體弱多病的天才帕斯卡爾曾經暗戀過一位貴族少女,但在上帝麵前他為這種激情感到羞愧。帕斯卡的名言:人隻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
洛克(1632——1704):是經驗主義的開創人,同時也是第一個全麵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的人,在政治哲學界產生極大影響。出生於律師家庭。他在牛津大學的幾年間寫過很多忸怩的調情信。他和其中一個女人的通信曆時很長時間,並多次暗示他想結婚。洛克最嚴肅的愛情對象是愛達瑪麗斯·庫德沃斯,她年僅24歲,而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洛克與她互贈的詩歌表明,男方想要愛情,女方想要的卻是友誼。她後來嫁給了一個男爵,但把年老多病的洛克養在她家裏,他的後半生備受哮喘折磨。她家裏存放著洛克的全部行裝和近5000冊書。洛克在她家裏工作並接待賓客,直到去世。他的墓誌銘寫到他是一個以自己的小財產過著富足生活的人。
斯賓諾莎(1632——1677):近代西方哲學公認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猶太教會以其背叛教義,把他驅除出教。他是泛神論者,不承認神是自然的創造主,他認為自然本身就是神的化身,因此招來基督教會的痛恨。20歲時曾與克萊拉相愛,後來她移情別戀一個英俊瀟灑的男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戀愛以失敗告終,給他帶來巨大的打擊,他寫到:“實際上當一個人想象著他所愛的女人失身於他人,他不僅會因為欲望受阻感覺煩惱,而且他還會討厭她,因為他不能不將他所愛對象的形象和另一個人的生殖器及排泄物的形象聯想在一起。” 他把一筆豐厚的遺產贈予了與他爭遺產的同父異母的姐姐,最終自己無力維持生計,靠磨透鏡和朋友接濟勉強度日,走上了哲學苦修的不歸路。磨鏡片的時候吸入了大量的硒塵,傷害了他的健康。他因為生活艱難和身體狀況不佳而選擇獨身。美國作家辛格寫過短篇小說《市場街的斯賓諾莎》。
萊布尼茨(1646——1716):出生於德國教授家庭,曆史上少見的通才,他的研究涉及所有領域,在數學史和哲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和牛頓先後獨立發現了微積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數學符號被更廣泛使用。萊布尼茨大概是最早接觸中華文化的歐洲名人,有傳言萊布尼茨看到陰陽八卦才發明二進製。事實是,萊布尼茲先發明了二進製,後來才看到傳教士帶回的《周易》八卦,並發現八卦可以用他的二進製來解釋。他說“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他認為他與他的思維已經生活了這麽久,不希望任何人打擾他與思維這種親密的關係,所以決定終身不婚。他的一個著名觀點是每一件容易的事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而每一件困難的事對他又是容易的。所以對他來講數學哲學是容易的,婚姻是困難的。直到去世前幾個月,他才寫完一份關於中國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
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運動的泰鬥,在戲劇、詩歌、小說、政論、曆史和哲學諸多領域均有卓越貢獻。父親是一位法律公證人,母親來自一個貴族家庭。他深受教會和當局迫害,哲學生涯是在危險的環境中度過的,有勇敢的女性相伴和不少風流韻事。他的書信集出版後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人夏特萊侯爵夫人的莊園,隱居同居15年。她是數學家,比他年輕12歲。她的丈夫有時和他們同住。他們的住處有藏書二萬多,還設有物理實驗室,他們一起研讀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起做實驗。後來夏特萊侯爵夫人懷上了伏爾泰的孩子,但是由於難產而死。伏爾泰有著強烈的“中國情結”,崇拜中國儒家思想,並將中國的政治體製視為最完美的政治體製。他有時給乾隆皇帝寫信,但中國皇帝卻從來不給他回信。盧梭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寄給伏爾泰,此文的觀點是人類的不平等是人類自身在社會化進程中造成的。伏爾泰在回信中寫道:“從來沒有人用這麽多的才智來讓我們變得愚蠢;讀您的大作讓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過,由於我丟掉這個習慣已有六十多年,我遺憾地意識到要重操舊習在我是不可能的了……”他們因此結怨。伏爾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叔本華(1788——1860):唯意誌論哲學家,自幼性格孤僻,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影響,認為人總是在欲望得不到滿足和得到滿足後的空虛中備受煎熬。這個頭號悲觀主義者、厭世者、女性仇視者,對自己的生命卻非常愛惜,睡覺時枕頭邊要放一把匕首或者手槍,每天堅持散步。雖然叔本華接受佛教思想提倡禁欲,卻過著奢華舒適的生活。叔本華倡導同情倫理學,但他在生活中除了對動物,特別是他心愛的名叫“世界靈魂”的狗表現出仁慈之外,很少給周圍的人感受到仁愛的機會。他是個“詼諧且能侃侃而談的人”。33歲那年叔本華在柏林愛上19歲的女演員兼歌手卡羅琳·利希特,有的說她不來電,有的說他們保持情人關係,但卡羅琳是朵交際花,她同時和好幾位男子保持親密關係。次年卡羅琳生下一子,但顯然不是叔本華的。他心生怨恨,他說世上哪有愛情,壓根隻有生殖衝動!他認定愛情的美好隻是一種欺騙,而婚姻更是一場悲劇。不結婚不等於不過性生活,他有過多次“色情而不熱情”的風流韻事,也有嫖娼經曆。晚年他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一位女雕塑家慕名而來,且為他雕像。他說她博學、有洞察力,和她在一起感覺好像結了婚一樣。
克爾凱郭爾(1813——1855):存在主義先驅,丹麥人,父親出生貧寒,後經營羊毛致富。他體弱多病,且有先天生理缺陷,從小就染上了憂鬱症。克爾凱郭爾一生沒有謀求任何職業,靠巨額遺產生活,他隱居哥本哈根,埋頭著述,多以自費出版。他有過女朋友,而且已經訂了婚。因為要從事寫作、追求殉教式的純粹精神生活,和擔心無法踐行婚姻中對幸福的許諾而放棄婚姻(參看 克爾凱郭爾和奧爾森:世上最美好的愛情 )。克爾凱戈爾認為,人之最大罪惡就是性行為,因為它與人的自然狀態聯係最為密切。假如以獻身宗教和上帝作為生命的最高體現,超越肉體拒絕婚姻就成為他們的當然選擇。
斯賓塞(1820——1903):出身於教育家庭,著名英國哲學家,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斯賓塞在達爾文《物種起源》(1859)發表之前7年就提出了社會進化的思想,認為進化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斯賓塞提倡快樂教育,在侄子的父母雙亡之後收養了侄子,在他以快樂的方式教育下,侄子14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被劍橋大學破格錄取,後來成為著名的植物學家。他認為在不侵犯別人的權利下,每個個體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而做事。他一生的著作吸引很多讀者,他可以依靠著作的收入維生。有一次他在路上遇一個朋友問他:“你不為你的獨身主義後悔嗎?”斯賓塞愉快的答道:“人們應該滿意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我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滿意。我常常這樣安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個女人,因為沒有做我的妻子而獲得了幸福。”
尼采(1844——1900):大哲學家、詩人,一生中可能有三次墮入情網,想過結婚,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熱烈地愛上了比他小18歲的莎樂美。在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他和保羅、莎樂美之間“三位一體”的戀愛中,兩次求婚都被拒絕。他與莎樂美的肌膚之親也隻到親吻為止。(參看 美女,作家,情人)因為種種誤會莎樂美還斷絕了與他往來,致使他在女人麵前失去了自信,對女性的看法充滿偏狹和怨恨。他說結婚“終結了短促的瘋狂,代之以漫長的愚蠢”,言之鑿鑿,好像他經曆過失敗的婚姻。尼采過著獨身生活,最接近終生伴侶的女人似乎是他的妹妹伊麗莎白。尼采的思想宣揚解放,但尼采本人實際上是個禁欲主義者,隻有過不多的逛妓院的經曆,糟糕的是還因此染上當時無藥可治的梅毒。沒人知道他是否和普通女人發生過肉體關係。他從小體弱多病、神經衰弱、終身受扁頭痛折磨。尼采寫了《瓦格納事件》批評瓦格納,後來他又感歎:“六年來一直反對自己最崇拜的人,這是非常痛苦的。”也許這是造成他精神分裂的一個原因。瓦格納說尼采的疾病是由於過度手淫造成的。攻擊尼采時瓦格納揭人隱私,顯然不是君子所為。尼采不是超人的代言人,他是不喝酒的酒神狄奧尼索斯,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他寫過《悲劇的誕生》,他的個人生活就是一場悲劇。
維特根斯坦(1889——1951):哲學奇才,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據稱他參加一戰是為了“體麵地自殺”)完成了標誌所謂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邏輯哲學論》,他認為所謂的哲學問題已被解決。他說哲學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語言的問題,“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他曾經愛上一個瑞士姑娘瑪格麗特,兩人一度談婚論嫁,他的條件是不要孩子。有人說他們因為他的精神潔癖而分手。他是個雙性戀人,最有名的同性伴侶是大衛和弗朗西斯。他出生於歐洲最富有的三大家族之一。戰爭結束後,他走上自己的朝聖之路,完成了“經濟自殺”,將父親遺贈的財產散盡,一部分給了哥哥姐姐,一部分給了藝術家們,包括建築師盧斯、畫家科柯施卡、詩人裏爾克等等,自己一生卻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對自己苛求又用同樣的準繩要求他人。他在逝世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告訴他們,我已經有過非常精彩的人生”。據說毛姆的小說《刀鋒》就以他為原型。
福柯(1926——1984):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薩特之後法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都在關注著知識與權力的關係問題。代表作有《古典時代瘋狂史》、《性史》等。他的思想對曆史學、哲學、文學和文學理論、社會科學乃至醫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年輕時患有嚴重的憂鬱症,甚至企圖自殺。他在1950年至1953年間是法國共產黨員。同時他也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坦承“這輩子對知識的全部追求就是為了吸引漂亮的男子。” 福柯經常專程去北美“曆險”,在大街上熱烈追逐年輕英俊的男子。即使是在艾滋病已經開始在美國同性戀圈子裏流行的上世紀80年代初,福柯還是每年會去舊金山,那裏的公共浴室一直是同性戀者的天堂。不幸的是,福柯也因此感染了艾滋病並死於艾滋病。
哲學家的幽默:因為伏爾泰對咖啡的依賴性很大,每天都會喝大量的咖啡。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看到他喝這麽多,便提醒他對身體有害,長期喝咖啡就是一種慢性自殺。伏爾泰很機智地回答,我猜它也是一種慢性的,否則我都喝了60多年了怎麽還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