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華傑編譯:學術冒泡與伊格諾貝爾獎

(2006-03-10 02:29:50) 下一個
文2002-6-24有改動

學術冒泡與伊格諾貝爾獎

劉華傑編譯

《不可能研究雜誌》(The 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簡稱《冒泡》(AIR)是一本科學幽默雜誌,原名《不可複現結果雜誌》(Journal of Irreproducible Results),1994年改為現名。此雜誌自稱:“我們出版的內容有1/3是真正的研究,有1/3則是胡編亂造,另有1/3則是讀者很難區分的東西。不過我們總是標出哪一項來自何種據稱嚴肅的期刊,我們甚至建議讀者自己去查閱它們。”《冒泡》總部(AIRheads)日夜勤奮工作,努力生產三種氣泡產品:1.每年出版6期帶有大量漂亮圖片(nifty pictures)的《冒泡》印刷版雜誌;2.在網上每月一期免費發行《迷你冒泡》(mini-AIR,即小氣泡)珍聞簡報;3.更新名為“冒泡熱線” (Hot AIR)的網頁。一般說來這三種媒體上的內容互不重複。

此雜誌的網頁聲稱:在美國,許多人多年來一直閱讀《迷你冒泡》,甚至以為根本不存在印刷版的雜誌。不少科學家、醫生和工程師說,《冒泡》雜誌是他們訂閱的唯一的一本其家人和朋友同時也願意閱讀的雜誌。更有不少教師說,他們喜歡用《冒泡》上的文章用於課堂教學,以一種巧妙的方式使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

編輯部的這夥人還負責組織評定一年一度的伊格(可恥)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並舉行頒獎典禮,通常邀請一批真正的諾貝獎獲得者光臨頒獎。 此雜誌的主編是亞伯拉罕(Marc Abrahams, marca@chem2.harvard.edu),主力工作人員有高林(Amy Gorin)、吉爾伯特(David Gilbert)、蘭德斯曼(Seth Landsman)、莫裏斯(Robert T. Morris)等十餘人。

從1991年到1998年每年年底他們都要及時評出本年度的伊格諾貝爾獎。《科學美國人》也經常報道每年的盛典。1999年的評選結果可能於近期公布。現就過去部分獲獎情況舉例如下:

1998年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的席德(Richard Seed),他試圖通過克隆自身和其他人類個體而刺激世界經濟增長。當時美國有線電視網(CNN)、《中華讀書報》和《科技日報》關於席德的行動都作了報道和評論。

1997年天文學獎(真正的諾貝爾獎無此獎項)授予新澤西的霍格蘭德(Richard Hoagland),他聲稱識別出月球和火星上的人工生命,包括在火星有一個人的麵部及月球上有10英裏高的人工建築。

1996年文學獎授予後現代雜誌《社會文本》(Social Text)的主編(兩位),他們迫不急待地發表他們自己也看不懂的一篇長達35頁的“論文”《跨越邊界:通向量子引力的變換解釋學》,而論文的作者索克爾事後披露這是一篇試探後現代學者科學文化水準的把戲,可惜這些文化大師們沒有能力識別此惡作劇,此事引出著名的“索克爾事件”。《社會文本》主編攻擊索克爾違反科學道德,而索克爾則辯稱自己隻是做一個社會實驗,以檢驗當前學術左派社會建構論的實力,並以期校正左派政治運動的方向和策略。後來此期雜誌以專輯《科學大戰》出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即將出版中譯本),但刪除了索克爾的那篇論文(前言中略的說明)。《中華讀書報》和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曾以專文介紹並評論了“索克爾事件”的經過。北大哲學係教授陳嘉映在《論證》上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及此事件(根據的是《萬象譯事》)。

1994年文學獎授予哈伯德(L. Ron Hubbard,1911-1986),他是著名科幻小說家“科學教派” (Scientology,台灣譯作“山達基教”)的教主,他的代表著《戴尼提》(Dianetics)曾轟動一時。

1993年生理學獎授予哈佛醫學院的麥克(John Mack)和坦普雷大學的雅格布斯(David Jacobs),他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得出結論:那些認為自己曾被外星人綁架的人可能確實被綁架過。實際上,至今無任何證據表明存在外星人,特別是無證據顯示外星人光臨過地球。前不久,雲南某航空科技展覽會上竟播放了長達兩分鍾的所謂UFO錄像。多家媒體不加分析地進行了吹噓式報道,如此錄像如何有價值,在世界上如何罕見等。 實際上這類“有價值”的錄像在世界上多得很。當然,邏輯上人們永遠也得不出結論說不存在外星人(參見休謨問題), 實際上,從邏輯上以及進化的角度看,存在外星人、甚至存在許許多多種外星人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隻不過,外星人如果存在的話,也肯定在離太陽係非常遙遠的星係,到過地球的可能性才是極小極小的。

1991年文學獎授予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此人以擅長講瞎話著稱,是公認的偽考古學家,其名著《眾神之車》聲稱人類文明曾受到古宇航員的影響。此書有多種中文譯本,曾風行一時。近年來董妙先曾借用其中的材料編造其《多四季論》,北京某博士生李衛東更悄悄地借用丹尼肯的材料構造其《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據說此博士生因寫此偽科學著作名聲大噪,畢業後遂又得意地推出兩部“劃時代的”偽科學著作。(《科學時報》1999-12-20)



(c)Liu Huajie, Jan. 5, 2000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