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4 16:57更新 來源:合肥晚報 第1頁/共1頁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新聞:
北京民族文化宮“鎮館之寶”恐難以恢複原狀
重新檢視文物珍品的館藏境遇
11月15日上午11時許,北京市熱力公司位於西長安街薩拉伯爾餐廳西側的一處熱力主管道突然破裂,民族文化宮大劇院配電室、舞台地下設施、圖書館地下書庫、博物館地下文物庫等處大麵積進水,數十萬件珍貴的曆史文獻圖書等文物被高溫熱水浸泡熏蒸。這是民族文化宮1959年建館以來遭受的最為嚴重的一次災害。
17日下午,筆者趕到事發現場,民族文化宮工作人員介紹說,受損文物有圖書館、博物館館藏文物、典籍和膠片等文獻資料,其中包括堪稱鎮館之寶的《大藏經》和一些線裝書及20多萬冊珍貴文獻。
爭分奪秒救文獻
《大藏經》會爛掉嗎?
圖書館館長吳貴飆說,由於圖書館與管道破裂處相距較近,且書庫位於地下一、二層,因此受災最為嚴重。藏有60多萬冊圖書文獻的地下書庫灌進了大量的暖氣熱水。由於書庫的位置較低,積水曾一度達40多厘米,不少放在書架底層的文獻完全被浸泡。經過初步統計,有2萬多冊圖書被浸泡,其中就包括145包國家一級文獻的清代善本《大藏經》。有關專家認為,此次灌進書庫的暖氣熱水,除了溫度達到90多攝氏度外,其中含有的化學成分對紙張的損害也十分嚴重。“此次水患損失無法估量。”
圖書館負責藏經的工作人員洛布說,被水打濕的《大藏經》已有300多年曆史,共有4萬多頁。整理以後的《大藏經》壽命會打折,有的字跡已經看不清了,有的有了濕過的痕跡,熱力管道裏麵的水有軟化物,對《大藏經》非常有影響,處理不善,經書可能幾年後就會爛掉。整理好的《大藏經》經專家要求將會被冷凍。
民族文化宮圖書館副主任楊崇清說,水災發生後,館裏工作人員立即對浸濕的《大藏經》進行搶救,在一位曾在榮寶齋當過技師的工作人員幫助下,工作人員將《大藏經》逐頁夾在兩層宣紙裏,吸出裏麵的水分,整理工作直到16日淩晨兩點結束。
水災的第二天,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四名專家專門趕到民族文化宮進行技術指導。在對藏經的整理修複中,工作人員主要是用牙簽將浸濕了的《大藏經》挑開,用宣紙吸水兩次後,再用重物如磚頭或是書本壓住,最後用烘幹機把壓好了的藏經烘幹。目前民族宮正在多方聯係,盡快將受潮文獻轉移。
在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和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工作人員已經把大量典籍、文物移出庫房,分別進行陰幹、冷藏等進一步的處理。
多年呼籲不見回音
意外之中有必然?
北京熱力公司調度中心工作人員稱,經查,事故原因是民族文化宮外一個主熱水管道炸裂,導致熱水外流至地麵較低的民族文化宮地下室。熱力公司在當日12點20分到現場進行檢修。據北京熱力公司調度中心的消息,截至當日晚8時,該處主熱水管道破裂處已經修好。
民族文化宮辦公室主任魏玲告訴筆者,盡管熱力公司管道爆裂屬於意外之災,但是這一災難值得我們反思。早在20世紀80年代,民族宮就開始就博物館、圖書館庫房狹窄、條件簡陋等問題向上級有關部門打過報告,請求改善文物保管條件,擴大典籍文物庫房麵積,但是該報告至今沒有回音。
長期以來,由於各部門“割地”為營,各自為政,配合工作有欠協調。圖書館、博物館對自己所屬典籍、文物的保存隻能做到館內保存,“自己管好自己家的事”,而對於這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災變,還未具備任何預警和應對能力,更遑論“未雨綢繆”了。
相關專題: 考古量今
相關報道:
·北京民族宮受損《大藏經》恐難複原 將再建冷庫(2005-11-22 11:19AM)
·北京民族文化宮遭水泡的文獻可能折壽百年以上(2005-11-18 10:19AM)
·北京民族文化宮遭水泡文獻可能將折壽百年以上(2005-11-18 07:55AM)
·北京民族文化宮數十萬文物遭泄漏供暖水浸泡(2005-11-17 14:12PM)
·民族宮緊急搶救受損館藏 大藏經等藏品正在搶救(2005-11-17 11:19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