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的妥協
(2014-09-30 10:56:41)
下一個
凡在對抗中,要不時地妥協。戰爭中的談判是這樣,商業爭執中的交易是這樣,對於罷工、罷課、罷市的衝突對抗中,發揮妥協的藝術也是這樣。
談一個不妥協的例子。六四的侯德建回憶,他當時是勸大家見好就收的,結果勸不了,自己也就搭進去靜坐了。他大概說的是實話。沒有妥協的廣場,發生了大家都不喜歡看到的事。至於後來的社會發展和效果如何,那是另一個題目。
再談一個妥協的例子。BC省的公立教師罷課2個多月。雙方幾經調停,就是沒結果。正好全國總工會新主席(工會聯合會主席)當選,女省長和教育廳長偷偷麵會總工會新主席,達成了交易,然後和BC省教聯主席在酒店密會,達成妥協。三天後走了過場,讓四萬教聯員工投個票下台,結束了罷工。這都是後來紕漏的。也被省長證實有這回事。
現在香港的占中幾天了。大陸的國慶照過,中央們也老神在在,從國家主席到副主席,從軍委主席到副主席,到所有的委員,都一數出席酒會,連個留守中樞的都沒有。要是一窩端的話,斬首行動太容易。上麵不正,要前沿的指揮所也學樣,那就糟了。現在是皇帝不急,大陸的百姓也不急,照放黃金周,不過這次香港圈錢的份少了。自找的。
為何中央們老神在在按兵不動, 因為香港占中那點事不比疆獨,充其量就個台獨一類的活動。老習不管,也管不了。派了個欽差大臣汪洋,一個泥鰍式的人物,見了高個子就稱大哥的那種。做交易員很好很適合。不像張治中那種高個子太原則,結果談判不掄,自己不歸招安了。
汪洋的靈活一定會召見香港各派大佬,曉之於情,動之於理,利之於弊,嚴之於害,讓各派管好自己的兄弟,走走過程,見好就收。
問題在於,有組織的罷工好談,泛泛的群眾運動就難了。被鼓動的孩子們聽嗎?被離間的泛民聽嗎?堅獨英派聽嗎? 不過別忘了香港人很實際。大利益當先,會思考,會自我了斷。皇帝不急,百姓不急,隻有海外的小民急。急又何用?惟有港人自覺利益受損,民意分化,才會罷手。敵人分化你,擾亂你的建設,你也要學會分化敵人,不是嗎。
總之,對抗中講妥協,一門大藝術。曆史是這樣,現實也該是這樣。這是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