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胡金銓先生和我曾是房客

(2007-03-08 03:15:57) 下一個
       (寫在《北京文壇四大天王》一文之後)

那時港台有兩大著名的北京籍導演:一是胡金銓,二是李翰祥。

我認識胡大導演是1988年的事。不是我要認識他攀比他,---那時我根本不知他是誰。他和我都隻是同一屋簷下的房客。

那時小女剛出生,租了一間好點的小屋。房東是英國皇家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一生獨居未嫁。她每天彈彈鋼琴,唱唱歌(美聲的),生活很是優閑。

一天,房子裏搬來了另一個房(訪)客,50多歲,很是健談,跟房東用粵語高談闊論,一看就知他們是香港時期文化界的老朋友。第二天遇到我,他立馬改用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跟我攀談。可見房東早把我給賣了。每天我下班回來,他都喜歡跟我講老北京的老故事,那真叫是有味。芝麻小事他都能娓娓道來。當然也問我一些京城的新聞什麽的。一個星期下來,兩人就成莫逆之交。他喜歡吃我做的蔥油餅和打鹵麵。我稱他“胡大哥”。

我隻知他是個老北京。直到一個周末,房東宴客,來了很多港台的文化名人和影視明星。人人稱他“胡老”、“胡導”、“胡大導”、“胡老師”,我才納悶起來。問一個台灣來的外省人教授,才知他是大名鼎鼎的“胡金荃大導演“。那天的宴會,他還拿我的驚訝開了個玩笑:"還是楊子老弟最好,稱我胡大哥“。他的身材跟我一樣,不算高,兩個人的腦袋都大,胖瘦也差不多,有的賓客就開玩笑說,我真像是他的弟弟。不過他的大眼睛比我的有神。他又不戴眼鏡,看上去我可比他書生氣多了。要不是內人在,不知多少名媛要把自己的妹妹許嫁給他的這個弟弟呢---真是讓我臭美了一陣。

第二個星期,立馬跑到香港人開的租片屋,借了他導的那些有名的片子,惡補對他的無知,意圖彌補我的孤陋寡聞。那時我可沒看過他的任何一部電影,不過倒是知道他的名字----有時他和李翰祥大導演在世界日報的文藝副刊發表一些北京的故事和電影的即景。我是每每必讀的。何況他寫的北京故事,可不是王朔一類痞子味的,那是沒有汙染過的正統的雅士式的京片子故事,讓人對京城的文化和往事更多了份敬意。

1963年他與李翰祥合導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而被人注意。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而成名。接著執導的《大醉俠》(1964)一炮走紅。在台灣拍的《龍門客棧》更是紅極一時,創港台國語片紀錄。他花三年時間拍的《俠女》,七五年獲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七八年英國《國際電影指南》選他為國際五大導演之一,是繼日本黑澤明之後第二位獲此榮譽的亞洲人。

他是四九年離開大陸到香港的。究其原因,他在散文《他鄉與故鄉》中是這樣寫的:“也是在‘舊社會’,有這麽個說法:世界上有兩個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隻要你在這兩地方住上幾年,就不想搬了。說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這兩個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體會,時間長了,你就愛上她了。越陷越深,終於老死斯土。這種說法是對‘外地人’而言,像我這種在北京土生土長的人,並沒有這種感覺,而且很厭倦那種死氣沉沉的環境,時時想衝出去。”

他說自己從小愛讀書、畫畫、寫文章,隻是兩手清風。到香港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印刷廠的校對。校對的第一本書是沒味的電話簿,第二本是更倒黴的沒有標點符號的佛經。他還當過新聞辦的打雜,廣告公司的畫手,電影公司的布景師,舞台上跑龍套的,一步步熬成了導演。真是天降大任於他,必先勵其誌苦其筋骨。

他說我比他幸運,未來定會有個好結果。算他言中。等他回台灣拍《華工血淚》,我的苦日子就來了,那真叫華工的血淚,一落就是三載,後來才漸漸翻身,也算苦我筋骨勵我遠誌。

他常說,要把他鄉當故鄉。那不僅瀟灑,而且富有哲理。每每我想放棄的時候,他都說,既來之則安之,“孬種男人才窩家的”,那不僅讓我一笑,更讓我從心裏佩服。可不是,好男兒是誌在四方的。

據說胡導去世時兩袖清風,膝下無後。出殯時我正在加國奮戰,托老房東帶去了一本有關我的書,以念他的教誨。

-------------------------------------
胡先生小傳:
出生日期: 1931年4月29日

出生地點: 北京
畢業院校: 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卒日地點: 1997年1月14日 台北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美術師。祖籍河北永年, 生於北京。

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華影業公司廣告師、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美國廣播公司製片人、編劇。

1958年進邵氏公司當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

1963年與李翰祥合導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後自編自導武俠片。

19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成名。此後執導了《大醉俠》1964、《龍門客棧》Dragon Inn 1967、《俠女》A Touch of Zen 1972等新派武俠片,在港台和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1972年執導的《俠女》在情節與傳奇中加上了特務式的追打暗訪增加了懸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劇武打,帶有濃厚舞蹈格式,他還試圖在中國的“禪道”中揉進“劍道”表達自己發揮的“禪學”思想。被外國影評人稱為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是一部揉和動作、懸念與文藝氣質的電影。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綜合技術獎。1978年他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

1965年因《大地兒女 》獲第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1967年《龍門客棧》獲第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1979年執導《山中傳奇》Legend of the Mountain,獲第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美術設計獎。1983年因《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獲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服務設計獎。80年代作品風格多樣,有現代喜劇片《終身大事》The Juveni zer 1981、古裝曆史片《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 1983等。1983年執導的《大輪回 》The Wheel of Life獲意大利科幻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

1990 年執導《笑傲江湖》Swordsman(徐克監製)被選送第三屆香港電影博覽會展映。同年,被台灣《世界電影雜誌》評為十大華語片之一及該年度台灣十大賣座片之一,還送往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展映。1992年執導《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 Skin,送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龍門客棧》被選入金馬獎30周年精選名片回顧。

作為國際知名導演他曾出任過希臘、馬尼拉、台灣金馬獎等電影節的評委。他的電影美學在《俠女》一片中形成,因而被譽為港台電影史上最早的聞名世界的電影巨匠。
  
胡金銓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萬花迎春 (1964)
2.燕子盜 (1961)
3.紅樓夢 (1961)
4.一樹桃花千朵紅 (1960)
5.擦鞋童 (1959)
6.全家福 (1958)
7.小情人 (1958)
8.蓬萊春暖 (1957)
9.黃花閨女 (1957)
10.金鳳 (1956)
 
胡金銓 作為導演,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  畫皮之陰陽法王 (1993)
2.  陰陽法王 (1992)
3.  大輪回 (1983)  (與李行、白景瑞聯合執導)
4.  天下第一 (1983)
5.  山中傳奇 (1979)
6.  空山靈雨 (1979)
7.  迎春閣之風波 (1973)
8.  俠女 (1971)
9.  龍門客棧 (1967)
10.  大醉俠 (1966)
11.  玉堂春 (1964)
12.  大地兒女 (1964)
 
參與“製作”過程的電影 共(9)部
1.畫皮之陰陽法王 (1993)
2.陰陽法王 (1992)
3.天下第一 (1983)
4.空山靈雨 (1979)
5.迎春閣之風波 (1973)
6.龍門客棧 (1967)
7.大醉俠 (1966)
8.玉堂春 (1964)
9.大地兒女 (196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秋聲跨海 回複 悄悄話 楊子大哥果然見過世麵!
閑著不能白閑著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這一篇,韻味十足,過口留香的。。。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何況他寫的北京故事,可不是王朔一類痞子味的,那是沒有汙染過
的正統的雅士式的京片子故事,讓人對京城的文化和往事更多的是一
份敬意。”

沒有古狗到您提到的《他鄉與故鄉》,怎麽才能看到呢? 謝了。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是他,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