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山村學堂幾兒女 (感動你我 2)
(2007-01-04 18:02:15)
下一個
-------以家為校,以校為家的鄉村女教師“鄉村女教師”,這裏講的不是蘇?哪遣康纈埃??侵醒胩ǜ卸?泄?諛坷鏌桓穌媸檔娜宋铩M跎?ⅲ?桓霾蟹先耍?諤?猩膠炱燁?蝦崴?蛐都灼捍迦謂?2年的鄉村女教師。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是因為有了愛,王升英才感動了中原,感動了中國,感動了孩子,感動了你我。
源於愛,山鄉教學
1956年,王升英出生在卸甲坪的西平自然村。幼時患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終生殘疾。生性好強的她偏偏喜歡讀書。60年代初的林縣,那是中國有名的窮地方。當時,同村的許多孩子家貧而上不起學。為了上學,王升英哭著鬧著求父母。父母見此情景,下了決心:咬牙也要供孩子上學。他們省吃儉用,從牙縫裏擠錢。母親給人家紡棉花常常深夜不眠,父親冒著危險到山上采石。體味著父母的艱辛,眼見著兒時的夥伴上不起學,王升英深深體會到山裏孩子上學是多麽不易!她暗暗立下誌向,刻苦學習,長大後當一名教師,讓村裏的孩子都能上學,都上得起學!王升英勤奮刻苦,終於讀完了高中,1974年,18歲的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民辦小學教師,工資五元人民幣。
卸甲坪村有4個自然村,村與村之間不是大河相隔,就是隔山相望。王升英教學的第一站是東平自然村。從家到學校,中間有洹河水相隔,平常需要走半個鍾頭的路程。因為腿腳不便,她摔跤是常有的事。每到雨季,山陡路滑,河水暴漲,架在河上的木橋常常被洪水淹沒衝斷,即便是身體健壯的青年人,從這兒過河也是戰戰兢兢的。剛當教師的那幾年,王升英往返學校隻好從河壩上蹚著沒膝深的河水過河,隨時都有摔倒的可能,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河水衝走。那時候,鄉親們一次次攙扶,學生們一次次接送,堅定了她當好老師的信心。
在王升英的筆記本上,有這麽一句話:“學春蠶吐盡銀絲織春景,做人梯獻出碧血育人才。”1978年6月,陰雨連綿不斷,破舊的校舍已經不能經風擋雨。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王升英隻好讓學生回到家裏。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她每天拖著殘疾的腿,冒雨踏著泥濘的山路,挨家挨戶到每個學生家裏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在那20多天,不管雨多大風多急,她每天堅持跑遍4個自然村,自己不知摔倒過多少次,但她沒有落下一個孩子。多少家長感動得說不出話,拉著她的手直掉眼淚。
源於愛,苦了親人
王升英一心撲在孩子的教育上,為了山裏的孩子忙忙碌碌,卻苦了自己身邊的親人。1980年,王升英的父親因病住院,她在家中是長女,應該去醫院照顧父親。可是,她一走,學校的幾十個學生就得停課,她懷著愧疚的心理讓年幼的妹妹去醫院照顧父親。王升英隻在星期天抽時間去醫院探望父親。父親離開人世時,王升英還在給孩子們上課,聞訊後哭道:“女兒不孝,沒能在您床前盡孝!”
多少個夜晚,王升英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裏,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因為沒人照顧,害怕地依偎在牆角,又饑又渴喊著媽媽的時候,她常愧疚地落淚。天冷了,鄰居家的孩子一個個穿上了棉襖棉褲,而王升英卻忙得顧不上給一雙兒女縫棉衣,兩個孩子凍得直哆嗦,還是好心的鄰居幫她做了針線活。
十多年後,王升英的女兒考上了大學。女兒在外地給媽媽寫的第一封信是這樣的“那時候,媽媽你每天都忙到很晚,我和弟弟幾乎都要天天餓著肚子等你。冬天,你忙著給學生做棉簾,我們的棉衣你卻顧不上。又饑又餓的時候,我們認為你不是一個好媽媽。每當聽人家的孩子唱‘世上隻有媽媽好’時,我們就哭……現在,我終於理解了,知道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源於愛,無私奉獻
80年代,改革的浪潮再一次喚醒紅旗渠的兒女。"十萬大軍出太行”,林縣的建築大軍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就連北京那個鴨蛋歌劇院也是林州人蓋的。王升英的丈夫在東北攬下了一個建築工程,興衝衝地跑回家要升英一起去東北。“我監工程你作帳,掙錢多還不累,比在家教書強一百倍。”但學生拴住了王升英的心。為了孩子,王升英自己沒走,而且說服了丈夫放棄了東北的工程,當起了學校的義務勤雜工:學校門窗壞了他修,屋頂漏了他補。她的丈夫還用自己的錢買來32塊水泥板做了孩子們的課桌。
1993年,夏季的一場暴雨衝垮了破爛不堪的學校。看著麵前的一片廢墟,王升英和孩子們都哭了。當時村裏還困難建不起學校,可孩子們的學習不能耽誤啊!王升英帶著孩子們轉到村裏一個倉庫裏上課。這個倉庫緊挨著一個羊圈,氣味難聞。沒多久,王升英在一個學生的頭上發現了一種寄生在羊身上的蟲子,學生頭皮發炎。給這位學生看好病後,王升英便帶領學生到野外四處上課,河溝裏、半山腰、槐樹下、老屋旁……能待的地方都待過了。
夏天日曬,秋天風吹。眼看秋去冬來,還要在外麵流動上課,王升英心急如火。思來想去,和丈夫決定,把50多個孩子領到自己家裏上課。這個隻有一個老師的複式班學校就這樣在卸甲坪誕生了。
家裏條件也不是很好,擁擠不堪,長期下去既影響孩子們健康,又影響孩子們學習。怎麽辦呢?蓋房子!王升英和丈夫商量。從哪兒弄錢呢?王升英當時的月工資是40元錢,丈夫王河生因患闌尾炎做手術,還借了人家2000多塊。一咬牙,夫妻二人把家裏的糧食賣掉,又到親戚朋友家東拚西湊,房子終於動工。
為了省錢,一下課,王升英就和丈夫一起下河挖沙、抬石子、搬磚和泥,兩人雙手雙腳都磨出了血泡。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曆經千辛萬苦,房子終於建成。從此,孩子們有了寬敞明亮的“課堂”。這個家庭學校一直保持了10年,---10年啊!
作為一名山區民辦教師,王升英的工資少得可憐,從5元、10元、30元、40元到70元。這樣的收入別說貼補家用,就連維持生計都艱難。心靈手巧的王升英會縫紉,完全有能力開個裁縫店掙錢養活全家。家人和親戚曾多次相勸,但王升英絲毫沒有動心。她說:“看著這些孩子連學也上不成,我不忍心!”
她為了蓋校舍負債累累,一貧如洗卻無怨無悔,10年間她從未收過學生一分錢,就連學生家長為感謝她送來的禮物都婉言謝絕。為了還借款,她節衣縮食,吃糠咽菜。即使如此,她還經常用微薄的收入和節省下來的錢資助困難的學生。同事因病住院,她義務代課八個月而分文不取。為了讓殘疾孩子李增華上學,她拖著殘疾的病腿和她的丈夫每天背他上下樓,一背就是6年。如今,她家裏仍然欠著1.2萬元的外債。
直到2004政府撥款建起了新學校,學生的條件好多了;政府現在給她的工資是每月1200元,她的家庭狀況才有所改善。
源於愛,小山村走出了大學生
卸甲坪村地處山區,偏僻閉塞,就是這樣艱苦的條件,王升英堅持不懈,32年如一日。山裏孩子們,就是從這個山村家庭學校走出了幾名大學生。這些孩子都發奮讀書,在大學裏也表現優異。
如今,村民們的日子好多了。但在偏僻閉塞的山村想看更多的書太難了。王升英很早就想辦個山村圖書館,開拓孩子們的視野,豐富村民們的生活。2006年9月,北京的一位侯女士看了感動中國節目中王升英的事跡,倍受感動,打電話給王升英,說自己是搞實業的,願意出資購買一部分圖書送給山村圖書館。王升英感動得哭了。
源於愛,感動中國
當中央台的節目邀請她到北京做客,主持人問她,你這是第一次來北京吧,你想到哪轉轉,她說,我想去看升國旗,這是孩子們托我的願望。
主持人問她,你這次到北京來,應該逛逛首都買點什麽,她說,我想給孩子們每個人買個書包。中央台被感動了,決定由節目給每個孩子送一個書包。
(後來胡總書記被感動了,過問河南省,這個全國有名的大富縣,100多萬人口,人均收入可比沿海,那校舍、學生、老師的各方麵到底落實得如何。好在這些問題都在2004年得到解決。否則,又不知哪個的烏紗帽不保----這可是真實的後話)。
(根據中央台《感動中國》節目整理,200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