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證如山:基督教的“聖經”自相矛盾舉例(二)
(2006-07-28 12:40:44)
下一個
| | 鐵證如山:基督教的“聖經”自相矛盾舉例(二)
前幾天看到“貪玩”老兄轉貼的“聖經的自相矛盾(ZT):嗬嗬,神啟示出的77個矛盾”,
很受鼓舞。大致看了一下,這77個矛盾中,我相信有些矛盾基們是可以通過種種辦法繞過去的。
但是,有些矛盾卻可以算得上是“鐵證如山”,是基們無可抵賴的。
我們先複習一下:按照基們的信仰,“聖經”是“全知全能”的“神”啟示下寫成的,
怎麽可能有錯呢?我們引用基們的“海外校園”上關於“聖經無誤”論述:
-----------------------------------
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上帝是不能說謊言的(以賽亞書55:10-11;約翰
福音17:17;提多書1:2;希伯來書4:12),所以聖經是完全真實的,不會有
錯誤。上帝的話語被形容為“真實的道理”(哥林多後書6:7;歌羅西書1:5;
提摩太後書2:15;雅各書1:18)。聖經無誤並不單單是關於聖經的理論;也
是聖經教訓本身的一部分。
-----------------------------------
因此,如果我們證明了基們的“聖經”自相矛盾的話,我們也就證明了基教信仰的虛妄。
在這77個矛盾中,我想先從下麵這個開始:
-----------
38.耶穌詛咒了一棵無花果樹,這棵樹立刻枯幹了嗎?
是的,門徒看到樹立刻枯幹了(馬太福音21:19)
沒有,第二天才看到...(馬可福音11:20)
-----------
關於這個矛盾,我不知道基們會怎麽狡辯。請大家對比:
---------------------------------
馬太福音
21:18 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
21:19 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麽,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幹了。
21:20 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無花果樹怎麽立刻枯幹了呢?
21:21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也必成就。
21:22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麽,隻要信,就必得著。
馬可福音
11:12 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
11:13 遠遠地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裏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麽。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麽,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
11:14 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
11:15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裏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11:16 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裏經過。
11:17 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11:18 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11:19 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
11:20 早晨,他們從那裏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幹了。
11:21 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幹了。
11:22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
11:23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隻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
11:24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麽,隻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
其實仔細讀馬太福音21章和馬可福音11章,我們發現這兩章矛盾的地方還不止是無花果樹
枯幹的時間,幾個關鍵事件的順序完全不一樣!我們來看,這兩章都記載了幾件事:
a:耶穌指使門徒騙驢子來給他騎。
b:耶穌餓了,遠遠地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去樹上找果子吃。
c:找不到果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耶穌詛咒這顆無花果樹。
d:門徒發現無花果樹枯幹。
e:耶穌吹牛: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也必成就。
f:耶穌去“神殿”裏麵擾亂公共次序:趕出殿裏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按照“馬太福音21章”,這幾件事的順序是這樣的:a --> f --> b --> c --> d --> e
而按照“馬可福音11章”,這幾件事的順序完全不一樣:a --> b --> c --> f --> d --> e
鐵證如山!基們的“聖經”自相矛盾又一例。
何謂主題順序?我們以《史記》為例(以下是粗略的說法),這部史書不是按人物或事件所處的年代先後來安排全書結構的,而是把曆代帝王的生平一起編入《本紀》部分,排在其後的《世家》則是以諸侯為對象,再往後的《列傳》寫的則是大夫這一等級的人——所以,你不能單憑相關曆史人物在該書中的“出場”次序,來判斷他們所處年代的先後。如果你把《史記》從頭向尾的閱讀,你會先在《本紀》部分看到秦始皇的記載,後在《世家》部分看到孔子的生平,這不表示秦始皇生活在孔子之前的時代,事實恰好相反;另外,韓信在書中的位置更加靠後(他屬於《列傳》部分),但他與《本紀》中的漢高祖是同時代的人;老子和韓非子在書中非常“靠近”(他們被合寫入同一篇傳記中),但時代卻相隔甚遠......
這樣,我們可以大體了解“按主題順序”的寫作方式,它在編排一定數量的史料時,不是以時間先後為標準,而是先根據別的特征來進行分類,把它們分別納入各自的集合中,再把這些集合按照某種標準進行排序——在這種寫作框架中的“順序”顯然就不是時間順序了。
如果創世記第1章的記載也是以主題為序的,那就意味著:作者並沒有想告訴我們各種事物在曆史上出現的先後次序以及具體時間,他的本意隻是要傳達這一信息——這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當然也都被他所掌管。也就是說,這段六日創世的描述等價於“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詩篇第146篇),我們不能期望從中得到額外的信息,因為那並不是作者的意圖。上述兩處經文所描述的是同樣的內容,隻不過用了不同的方式——創1使用了一種更加富有層次感和節奏感的描繪形式,顯得恢弘華麗。為了產生這種效果,作者把“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作了分類,把每一類分別納入相應的“日子”中,再按照某種標準對這些“日子”(其實主要是針對每個日子的內容)進行排序並編號。
我們要注意那個時代近東地區通行的寫作方式。今天,各種作品的文體和性質有明確的區分,我們很容易分辨詩歌與記敘文,也知道哪些是煽情的政治檄文、哪些是貌似冷靜的調查報告/學術作品。然而在創世記成書的那個時代,一部文字作品往往要同時承載今天所有這些體裁作品的功能——要記載某些重要的事件,還要借此闡明應有的政治秩序、相關的權利與職責,總之,要具有教化和政治宣傳的功能;另外,還要達到某種文學上的要求,這不是附庸風雅,相反,是因為民眾很少甚至從不接觸文字,因此,這種“具備倫理功能的史學作品”就必須被設計成一種琅琅上口、易於傳誦的形式。正如一位解經家所說:
“(作者並不是要教導他的原始聽眾有關創造工作的順序),在開頭的記載,他為了創造一個更詩體的結構,抑製了一些按年代順序排列的細節,使得這個記載變得容易記憶,攜帶和傳送,同時,也更容易教導。這發揮了一個教學的功能。教學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實踐。畢竟,希伯來人就總的來說,必須記得所有的事情──他們沒有舊約小冊可以參考。”
以上已經說明,由於今天我們在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上與那時的人已經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對某段經文的第一印象未必是可靠的。相關的曆史背景知識對於理解某些經文的原意是很有必要的,至少當一個人通讀了整個舊約,對於那個時代特有的表達習慣有一定的了解後,再看創世記第一章時,可能就與第一次看時(那時沒有任何背景知識)有完全不同的印象。打個比方,時代周刊的封麵畫了一頭驢子和一隻大象,幼兒園的孩子可能以為這是有關動物的話題,但對政治稍有興趣的人就知道這表示民主、共和兩黨。再比如,中國人解釋彌爾頓的《失樂園》時,很容易認為撒但是影射議會,而上帝是以查理一世為原型的。他們不能想象的是,彌爾頓會把追求絕對權力的查理一世當作是像撒但一樣反叛上帝的人,這也說明文化背景知識的必要性。
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請看創世記11章的家譜:亞法撒活到三十五歲,生了沙拉。
請問,你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認為沙拉是亞法撒的兒子還是孫子?
如果你還未聽說過與族譜壓縮有關的知識,也沒有人給你講“兒子”、“父親”或“生(became the father of )”這些說法在希伯來語中的多重含意,也沒有翻到路加福音的族譜去對照(“沙拉是該南的兒子;該南是亞法撒的兒子”),也沒有仔細查馬太福音那“14代、14代、14代”的家譜是否有意省略掉了幾代,甚至也沒有注意“亞伯拉罕的兒子,大衛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家譜”這種非同尋常的說法
... ...
那麽你毫無疑問會得到錯誤的結論,單有中譯本或英譯本是不夠的。
當然,舊約的許多書卷之間有相當大的時間跨度,但基本的社會形態和文化特征還是一致的。比如記錄一場戰爭,今天的人重視的是時間、地點以及詳細的經過,總之在作品中會含有大量細節。然而古人的相關的文獻或碑文卻並不體現對技術細節的重視,對他們來說,記載曆史的首要目的不是供後人進行學術考究,而是用於歌功頌德,為統治者進行宣傳,以便對人民和鄰邦起到鼓動或威懾的作用。鋪陳、重複和詠歎充斥了整個記載,這在今天的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應意識到:寫作目的完全不同,自然寫作方式也會有很大差異。
例如,考古學家在埃及底比斯城(Thebes)的卡那克(Karnak)神廟中找到了一塊高達7英尺半的黑色花崗石碑,為梅連塔法老登基第五年(約1231BC)所立。石碑上端左右對稱地刻畫了梅連塔法老及他兩旁的守護神。在石碑上用象形文字、詩歌文體,並以極其誇張的語氣描述他在迦南地的戰績。在碑文的第27行這樣寫著:“我擊敗了亞實其倫(Ashkelon),擒獲了基色(Gezer),將亞能城(Yanoam)毀得無影無蹤,以色列國被消滅,其後代不再生存。"
如果我們看創世記中,挪亞一家和各種動物進方舟避難的描述,它與上述碑文在格式上有某種驚人的類似:鋪陳、重複和對仗,當然,如前麵我們分析創世記第1章的六日結構時所指出的,先將描述對象進行分類是必要的準備工作。
挪亞就同他的妻和兒子、兒婦,都進入方舟,躲避洪水。
潔淨的畜類和不潔淨的畜類,飛鳥並地上一切的昆蟲,都是一對一對的,有公有母,到挪亞那裏進入方舟,正如 神所吩咐挪亞的。
... ...
正當那日,挪亞和他三個兒子閃、含、雅弗,並挪亞的妻子和三個兒婦,都進入方舟。
他們和百獸,各從其類;一切牲畜,各從其類;爬在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一切禽鳥,各從其類;都進入方舟
凡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都一對一對地到挪亞那裏,進入方舟。凡有血肉進入方舟的,都是有公有母,正如 神所吩咐挪亞的。
這種結構特征很明顯吧?單純的敘事散文是不會這樣高度格式化的。
摩西寫作創世記時,刻意仿效當時的以色列人可以理解的、古代近東通行的寫作方式來傳達神的真理。
以色列周圍的文明古國寫作太古史最主要目的是:以太古世界作為支持當前的宗教與社會製度的證據。這些文獻的作者通常是祭司,他們指出當前的一切生活方式都是眾神祗早已安排妥當,世界原本應該有的模式。有些時候,他們特別注重一些宗教上的事務,比如神殿、祭司和禮儀。那一位神偏好那一所神殿?那些祭司家族應當服事?另一些時候,他們關心更大的社會結構,象政治權力和法律,誰該被立為王?為何某些人生而為奴?簡單的說,異邦文明的太古傳統不隻是用來教導過去的曆史,而是要藉著眾神明在起初預定的事來支持當前宗教和社會秩序的合法性。
史書和史實對當時的民族或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遠遠超出學術研究或求知欲這些範疇——它決定了整個社會秩序的合法性,也決定了人們采取何種全方位的生活方式。比如,乾隆是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這個問題,無論答案是什麽,我們今天的生活都不會因此受到什麽影響,但是,但是,以色列人是否應該遵守摩西律法,卻直接取決於他們是否真是被上帝領出了埃及,正如摩西十誡的序言所說“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在這裏,神人之約借用了當時宗主國與附屬國之間的“盟約”的特有形式:戰勝者以宗主國的姿態,主動地以宣告的形式,頒布給它的附屬國;在約文中會強調宗主國對其附屬國所施行過的恩惠,並以此基礎要求其附屬國的忠誠與順服。
照樣,對於當時整個的以色列族來講,他們在摩西的領導下,與法老和眾多民族為敵,又要麵對嚴酷的環境......他們真的有美好的前景嗎?這取決於,打發摩西來領導他們的那一位,他是否真的是萬有的創造者,真的擁有至高的權能,能夠使整個大自然聽他的命令,一切大國或是強悍的民族都無法阻止他的行動。創世記第1章的目的,是闡明並反複宣告:耶和華上帝正是這樣的一位。
故此,創世的記載是為了體現上帝的造物主身分,他對萬物的主權,以及人對他的服從義務。這部作品的任務是“政治宣傳”,它宣告的信息是:一切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無論是光、空氣、大地、天體,無不是上帝所造(盡管這些事物在當時的文化中甚至被視為神祗)。人類本身被造也是為了服從他、榮耀他(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這具體表現為服從摩西的帶領,向應許之地進軍)。創世記第1章的敘述結構和字句的選擇都是著眼於這一任務。正如我們以上所看到的,這種性質的作品注重渲染、鋪陳和形象化的描述,以便統治者的豐功偉績栩栩如生的呈現出來,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當時的聽眾而言,這篇描述上帝創世行動的作品在體裁上正是他們所熟悉的那種,隻是主人公不再是那些熱衷於修造宮殿和樹立記念碑的暴君,而是整個宇宙的建造者和統治者,也是以色列全體族人的拯救者和引領者。
以上,我們已經對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和寫作目的等因素進行了必要的分析,指出作者的首要目的不是滿足聽眾對技術細節的好奇心,而是宣告上帝是造物主的這一事實。“日子”的運用是為了產生文學上的效果,對聽眾產生震撼(正如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講所能做到的)。整個創世紀1章的敘述與以下這類有關創世之工的描述是等效的,
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你,惟獨你,是耶和華!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天軍也都敬拜你。
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鋪張諸天,我一招呼便都立住。
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
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他立高天,我在那裏;他在淵麵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屬耶和華你的 神。
你們要對他們如此說:不是那創造天地的神,必從地上從天下被除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