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經濟

老海,又名海豚。有首詩說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秦時明月漢時關,欲把西湖比西子,網絡也能看春晚。
正文

大話經濟(二)比較優勢的形成(上)

(2006-01-30 15:39:46) 下一個
大話經濟(二)比較優勢的形成(上) 作者:老海 有個網絡笑話,講的就是比較優勢。倆小孩碰見一老虎,其中一個撒腿就跑,另一個說你跑什麽,跑得過老虎嗎,等死得了。正跑的那小孩說,我跑過你就行了。當今的國際間的分工合作,就是國家間經濟的比較優勢的結果。 李嘉圖是最早把比較優勢引進經濟學概念裏麵來的,但限於生產領域。比較成本的概念比上麵的小孩跑步複雜一點。舉個例子。世界上隻有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會生產麵包和餃子。中國人生產一個麵包的時間,相當於他們生產十個餃子的時間;美國人生產一個麵包的時間相當於他們生產五個餃子的時間。那麽,這個世界最合理的生產分配方案是由中國人生產餃子,美國人生產麵包。然後相互交換產品。如果現在我進一步說,中國人生產生產一個麵包的時間裏,美國人能生產三個麵包。這樣,推算一下,美國人生產一個餃子的時間裏,中國人隻能生產2/3個餃子。你覺得最合理的生產分配方案是什麽呢?不是美國人把麵包餃子都生產算了。美國人要是這麽傻的話,中國人肯定也自己生產餃子麵包,並致力迅速提高生產技術,而且不會再有中美交換。美國人生產的麵包餃子就隻能眼看著爛掉了。實際上,基本上還是中國人主要生產餃子,美國人主要生產麵包。然後相互交換。比較成本就是了國際間交換的原因。 但是國際交換的存在對於處在比較劣勢的國家有巨大威脅。還以中國和美國的假想例子來說明。本來中國人做餃子,美國人做麵包,通過交換實現價值,並通過交換達到產品價格的平衡,中國美國一樣富有。美國思維活躍,開始技術革新,生產麵包的效率突飛猛進,隻用原來的一半時間就生產出中美兩國人民所需要的全部麵包。剩下的一半時間,美國人可以騰出來做餃子,而且由於技術進步,其餃子的絕對生產效率跟中國人一樣高了(現在中國人做十個餃子的時間,美國人也能做十個餃子)。那麽美國人是不是幹脆把省下的一半時間做餃子,讓中國人閑著得了?美國人不這樣做,因為這會有兩個效果,第一,中國人不幹活就變得越來越窮,誰還買得起美國人的產品?第二,中國人已看自己沒活幹了,就會停止交換,轉而餃子麵包都生產,並且不斷升級技術趕上美國人,美國的優勢很快就沒了。總之,這種做法不可持續。 美國人實際上采取的是另外一種做法。他把中國人叫來美國,看他們新的麵包生產線,並且告訴中國人,技術可以用來做餃子,達到跟中國人同樣的餃子生產率。中國人一看大驚。美國人這時就要求中國人把餃子降價,不然他們就自建餃子生產線,以後不買中國餃子了。中國人無奈,餃子隻好半價了。出口的美元收入減少,買不起原來那麽多的美國麵包了(原來能賣美國人做的一半餃子,現在隻能賣1/4了)。後來中國人經過調整,每天多工做點時間,少吃一點餃子,這樣餃子就能多出口一點,換多點美元,從而美多點麵包(多於1/4,但還是少於一半)。 美國人這時候呢?因為不用原來那麽多人民幣就能換比原來還多的餃子,美國人就開始提高福利,多休假。國際經濟就從新找到平衡,中國人工作時間延長了,吃的麵包餃子總量卻減少了,美國人工作時間縮短了,吃的麵包餃子總量卻增加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