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90)
2006 (66)
2008 (72)
2009 (108)
2011 (74)
2016 (9)
2019 (1)
(修改稿)
神童布蘭登的自殺
第一次聽說神童布蘭登是幾年前在一次電視采訪節目上,他父母陪著他。他雖然說話老成,但基本上和任何
10歲左右的男孩沒什麽兩樣。布蘭登
(Brandenn Bremmer)是個少年神童, 18個月開始讀書認字,3歲學鋼琴並讀完一年級,10歲從高中畢業進入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就讀。兩星期前,年僅14 歲的布蘭登在自己的家中舉槍自殺,一直到他自殺那天他似乎都很快樂,也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布蘭登毫無預兆地飲彈身亡,震驚了他的父母和他周圍的人,他的母親或許永遠不會知道是什麽使得她的天才兒子把子彈射入自己頭顱。布蘭登的肝髒捐獻給了一個
22個月的兒童,腎髒給了另外兩個人,他的心則捐給了一個11歲的男孩。對布蘭登自殺的動機有不少猜測,有心理學家認為他的智力屬成人,但心理仍是孩子。心智在兩個不同的世界棲息,十分辛苦並無法平衡,這種不平衡是導致他自殺的主要原因。在大學他很難和其它同學打成一片,大學生活中占很大成分的約會、
PARTY,都和他不相關,他應該是很孤獨的。小孩應該和他/她年齡或心智相近的群體在一起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熱衷讓兒子跳級,她兒子很聰明,已經連跳了兩級。我每次看到他戴著一付大眼鏡瘦瘦小小地混雜在高頭大馬金發白臉的小洋鬼子裏,總有種憐愛之感。我問這位女友為什麽一定要跳級,她很有理的說“早一點上大學呀”,我接著問“那早上大學又有什麽好處”,她說“那可以早一點工作呀”,我說那然後呢,早掙兩年的錢有那麽重要嗎?她說她從沒認真想過,隻覺得早上學早畢業好。
我一直覺得小孩其它方麵的發展也很重要,比如他和周圍朋友相處溝通的能力,照顧自己的能力,適應環境的本領和自信心的培養等。嚴酷的社會在等待著他們,隻會考試、成績好是遠遠不夠的。
我家的小鬼子我是盡量讓他晚上學,因為怕他萬一到高中個子長的晚,會影響女孩子約會他。他比同齡小孩稍大一點,能力還是會強一些,對培養他自信心挺有好處。他能有成就出人頭地最好,但我隻希望他幸福快樂就行。
神童的代價很大
我以前一直認為興辦少年班弊多而利少,但布蘭登自殺事件卻或多或少改變了我的看法。這些“神童”實際上是心智發育特殊的孩子,把他們從通常的群體中抽出來放在一起,對他們的心理發育是有好處的。這雖然不是辦少年班的初衷,但或許歪打正著地起到了這個效果
神童這件事在我看來未必是件好事,神童們雖然年少時智力超前,但到
25-30歲時大多象<<傷仲永>>裏一樣“泯然眾人矣”, 但代價很大,比如許多心理發育階段都被跳躍過去,他們的童年總是不如一般兒童來得正常,其結果常是高IQ,低EQ。在真刀真槍你死我活的世界裏很難生存。科大幾個當年最有名的神童現在的狀況正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科大少年班的起因
<<中國科大少年班>>是最早也是至今唯一一直堅持下來的。少年班的主意始於1974年李政道教授在與周總理的一次談話時曾向周恩來總理建議:“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藝、 體育那樣從小培養。”得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讚同。
李政道教授後
1978年3月,科大結合推薦和考試的形式,招收了第一期少年班的學生。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寧鉑和謝彥波等。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們在科大一直是受著特殊待遇的,從教課的老師到生活上的料理,一直是被培養在溫室中。。。
寧鉑考研和出家的故事
寧鉑約是早期少年班名聲最響的幾人之一,他的故事在80年代被宣傳的家喻戶曉:會寫古詩詞,懂醫理能把脈,圍棋盤上逼輸副總理方毅,13歲進了科大。。。。可能是因為成名太早不堪重壓,可能是因為成人後發現自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寧鉑在重要關頭一直臨陣脫逃。他曾經幾次路過考研的門而不入
, 也曾想過出國, 報考了三次托福,最後也臨考脫逃。原因是害怕,他心理上無法承受失敗。有一次考研時他的指導老師左勸右勸他報名,結果到考試的前一天他又變了卦,這位老師氣急敗壞地追到他宿舍,兩人站在在樓梯上一上一下僵持不下。寧鉑威脅說,如果老師再逼他,他就要逃跑。老師隻好作罷。寧鉑的逃跑出家也是有曆史的。寧鉑出名後收到許多姑娘的求婚信,和他家鄉的一位煤礦工人的女兒通信最多,最後似乎是娶了這位姑娘。近幾年寧鉑醉心佛學,曾跑到五台山
(?)出家當和尚,最後被老師領導同學勸了回來。就在最近他再次逃跑出家,拋妻離子至今還沒回來。。。。似乎他對生活的對策一直是逃避。
謝彥波幾乎和普林斯頓導師安德森同歸於盡的故事
謝彥波十一歲時滾著鐵環走進科大校門,是年齡最小的學生。他提前一年大學畢業考入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成了所長周光召的博士研究生,
19歲得了博士也是當時全國最小的博士。他似乎一帆風順直到他從師於安德森在普林斯頓深造。〖謝彥波與普林斯頓導師安德森交惡的故事富有傳奇性,因為我聽過幾種不同的版本,所以和事實可能略有出入〗
普林斯頓的安德森是理論物理界的巨頭,不僅自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也是。應該是李政道特別保薦了謝彥波,因為安德森已經基本閉門不收徒弟了。
我猜安德森收謝彥波一是看著李政道的麵子,二是有點晚年解解悶的味道。
一日,安德森把謝彥波叫進他的辦公室,在黑板上寫了幾行字,說這個想法我的幾個學生都沒作出來,擱了不少年了,你試試吧。
謝彥波看了一會兒,想了想。說:“噢,這是蛋糕一塊。我證給你看”。
安德森心想:“所有人見了我,一般是大氣兒都不敢出,哪有人敢對用這種口氣,這小子有點意思”。
又過了些天,安德森又在黑板上寫了道題讓謝彥波拿去作作,謝一看就說:“這是
BS,不值得一證。。。。”這種情形又發生了幾次,安德森失去了耐性,開始看謝彥波越來越不順眼了。謝彥波起先還沒覺出來,但見安的冷麵孔看時間長了也感覺出幾分不對頭。
謝彥波心裏想,“我才不怕你呢,自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大不了我轉學”。於是說辦就辦起來。
風聲傳到安的耳朵裏。安不禁大怒:“你小子居然想從我這兒轉走,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裏”。
於是放出話來:“我不向如何人推薦謝這個學生”。安是泰鬥,他的話自然一言九鼎。本來有幾個感興趣的學校嚇得也縮回來。
謝彥波聞之大惱:“殺人不過頭點地,你對我不好還不許別人要我,豈不是欺人太甚”。
於是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摸到了安德森的住宅。一種說法是他有心要放火燒房子,另一說法是他敲開了安家,安德森恰好不在家。安夫人開的門,見謝彥波神色不大對頭,一隻手插在鼓鼓囊囊的口袋裏。不禁嚇得魂飛天外,趕緊用話穩住謝,打電話把李政道找了來。李政道聽說後更是嚇得半死,一說是他連哄帶騙把謝哄上飛機,另一說是他設法先把謝轉到另一學校,最後謝還是提前回了科大。
話說回來,少年班裏大部分學生都成長順利,一些也很有成就,我問了不少我認識的少年班朋友,都說如果時光倒流,他們不會選擇提前上大學上少年班的,他們感覺在生活中、成長中所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來於1979年4月訪問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談到這一建議的依據說:“在 國際上,理論物理方麵的人才,一般都在20多歲時出成果,幾乎沒有 例外,因此,我們就希望學理論的學生能在19歲左右大學畢業,開始 做研究工作,再往前推,在15歲進大學,才可能在23、24歲搞出成果。”
深有同感。我非神童,但覺得是“失敗的作品”之一。這可能就是我為什麽在養育下一代是總是太小心翼翼,唯恐重蹈我自己的覆轍。
謝謝您,請向小茶葉和她爺爺問好!
79wolf11 :
恰好我認識的裏麵不成熟的多,但大部分的應該是好的:))
they are such immature. 寧鉑 and 謝彥波 are special cases even in the special
class for the gifted young. Why don't you give us some examples like
Huang(2) Y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