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聰明與讀書

(2007-09-14 10:05:43) 下一個
        都說小時候希望聰明,長大了希望強壯(男女有別),老了希望長壽。我從小就一直都很羨慕腦袋聰明的家夥。到大學三年級為止追女朋友的標準還有一條是可以供她一輩子,但是不能比我笨。直到回來找了一個跟我差不多笨的女朋友才舍棄了這個念頭。隻要是在學校,聰明的腦袋總是放著光的。它吸引了差不多所有能給你自信的武器: 老師的讚許,同學的無奈,漂亮妹妹的眼光。基本上,學校裏這個公式一直被不斷地被證明:  聰明 = 成績好 = 所有。
         聰明是個好東西。以至於學校的人很容易把好東西等同於聰明。如果把聰明定義為智商,我們會發現聰明與成績有很高的相關性,但是沒有必然性。在我得周圍,這種必然性就跟少了。不用說別人,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從小把我帶大的姑姑是個老師,養了4個小孩。我應該是男孩中最笨的,結果就我上了大學。中教高級的姑姑後來的結論是我有讀書的性格,給出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我期末考試結束的當天晚上還能看書寫作業。其實我記得那時小學四年級的一個晚上,沒有電,小人書被哥哥全丟在了閣樓,連平時能當馬騎的大黑豬也睡覺了,所以我隻有看書寫作業了。我承認不聰明是因為我隻要不是象上麵那樣天天學習,就肯定在班上50%之後。不過我從小學的升學考試到進大學都很幸運的沒有拿過班上第二。進了大學,在看著我們宿舍幾個哥們每月一次染白發就更加覺得讀書與聰明的關係不是那麽簡單。這也是我們老大愛討論情商的一個理由。但就讀書而言,聰明與成績的關係已經受到懷疑。如果放在社會上,這種關係就更加輕微了。
         如果讀書與聰明沒有直接關係,那麽與啥有直接關係?踏實!這個答案是我姑姑給我的,從我小學三年級我就被告知這個答案,一直到我進了大學我才理解這個答案,到博士畢業才相信這個答案。踏實就是如果你說你懂了一個問題,那麽你能夠保證你懂了這個問題;也就是你能確認你說的每句話。對於學生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考試。所謂的踏實就是你能夠保證你做過每一道練習題能夠正確,那麽你就不用擔心考試了。我的高考就是我把平時做錯的每一道練習題都抄了下來,並且理解了,甚至背了下來。結果高考的時候我的數理化都有三本厚厚的筆記本,左邊的錯題,右邊是改正。而且改正的部分從假設到結論不少一個字。所以我的數理化包括英語的平均分超過了133(滿分150)。不過這個方法對於語文不管用。到了研究生畢業的時候,要求必須在國際上發表論文。剛開始2年多都在不斷尋找和嚐試一個創新的思路,直熬得心灰意冷,半夜上廁所都是被夢裏的論文叫醒。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幾乎放棄了幾乎所有我認為很聰明的點子,而隻是把我做過的事情認真的寫了下來,然後用了半年的時間確保每句話是正確的,清楚的。於是我24小時內受到了幾個國際雜誌的錄用通知。
        踏實是讀書和做研究的必要條件,但是,如果要取得拔尖的成績沒有一個聰明的腦袋還是有問題。不過有了踏實這個條件可以讓你順利渡過學生生涯,給你一個生活的起點。至於是繼續後麵的路就不是讀書與聰明的關係,而是生活與聰明的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