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62)
2020 (2)
2021 (1)
台灣慈湖
原稱埤尾,因臨百吉隧道出口又稱為洞口,1950年代蔣介石行至百吉隧道口,因座車無法繼續前進,改乘轎子,繞經慈湖,見此地景色近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留下深刻印象,1955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提供慈湖周邊19頃土地,作為興建行館用地,1959年建成‘慈湖行館’,因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將此地改名為慈湖。

前慈湖: 慈湖雕塑紀念公園,設立於1997年,從2000年2月29日園區舉行首座銅像移置典禮迄今,陸續把全台灣的 152 座總統雕像都移到了這裏。
公園又名‘傷痕與再生’,是全世界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之紀念園區

整個園區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還有庭園造景及小橋流水,相當雅致。

雕像除蔣介石的雕像外,還有幾座孫中山和蔣經國的雕像。





1975年‘慈湖行館’改為‘慈湖陵寢’,陵寢依山麵水,坐北朝南,為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湖除了謁靈,還有儀隊的換班儀式。

綠樹掩映中的紅牆紅瓦

陵寢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還有一處防空避難所。遊覽‘後慈湖’就是從陵寢的這個側門裏出來

側院
慈湖步道,坡度和緩,林蔭濃密,彩蝶飛舞,最高處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


前慈湖

湖中的黑天鵝



後慈湖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1962年配合總統府疏散計劃,經蔣介石於後慈湖地區興建防空洞作為戰時指揮所,並興建官舍,做為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及副秘書長等辦公處所,雖然指揮所建成至今都沒有啟用過,但一直為軍事管製區沒有對外開放,因長年不受外界幹擾,保留了完整的原林與自然生態環境。
2007年11月,桃園縣政府規劃整修並對外開放,提供民眾另一個遊憩的後花園。後慈湖的遊覽從百吉隧道口開始

為完好的保存後慈湖的自然生態環境,遊客不能自行進入遊覽,需提前預約並由導遊引領,每天限行遊客數量

長在樹上和植物

後慈湖





以前的3號指揮所現在改成了咖啡館

其它的指揮所現在是展館


指揮所之間的步道


指揮所內部

蔣夫人的畫作,展館還有蔣夫人的衣物展覽,導遊介紹說蔣夫人身材嬌小,隻有153cm

指揮所建在慈湖周圍的半山上,每一所都能看見慈湖




我是去年聖誕節期間去的慈湖,天氣還是很熱,濕氣也非常重,後慈湖遊覽用了2個多小時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