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童年

我覺得我的寶寶是個小神仙,他是我生命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正文

在迷迷茫茫中悟出的

(2006-06-26 17:51:55) 下一個
這些天在迷迷茫茫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當一個人總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他人的需要,很多矛盾就很容易被解決,自己也容易愉快起來。比如和孩子相處。如果能時刻想到他的心理和需求,你可能不會再為孩子永不停止的要求而無所適從,反而能夠平靜地和他講解為什麽很多要求不能滿足。你也可能不會為孩子的無理取鬧而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反而能夠和顏悅色地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的身教。孩子好有靈性,他可以察覺媽媽的一切喜怒哀樂,既使他還在繈褓中。孩子漸漸長大了,他開始思考了,做媽媽的更得懂他的心理和需求。 我父母一次一次地和我談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他們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做姥姥姥爺的,看到小外孫又聰明又活潑,從心裏愛。同時他們也看到孩子身上處處未經雕琢的東西,也從心裏擔心,因為他們太懂得“玉不琢不成器”。對於我做母親的,我一方麵想給寶寶比我小時候所得到的更多自由發展,另一方麵也完全同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所以,當我父母向我強調一個方麵的時候,我很想讓他們高興,不為我們擔心,就忽視了寶寶的心理需求,更忘記了體會他的小腦袋是怎麽思考問題的,於是就把握不了另一個方麵。我曾讓寶寶提醒媽媽,別光顧了讓姥姥姥爺高興而忘了讓他高興。他說這話時,好委屈的樣子。 如何才能讓兩方麵都平衡得很好呢?這大概是我到寶寶長大成人以後才能交出答卷。不過有一點我得提醒自己的是,中式的教育裏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孩子要“孝順”,要絕對服從。我想有意識地排除其糟粕之處,給寶寶一個平等的人格,使他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發脾氣,但是能聽得進道理,也必須尊重他人,可以和爸爸媽媽象朋友一樣談心。我想能聽得進道理才可塑為方圓,能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等寶寶到了十幾歲了還能爸爸媽媽象朋友一樣談心,這是我的理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