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窩頭記 (圖)

(2007-01-11 19:13:59) 下一個
窩頭記

小時候吃過窩頭,但也是當粗糧點綴正餐用的,雖說那時候也還苦,還要憑票憑本買白麵瘦肉和魚,但總歸還是有的買,也苦不著我們這些小毛頭。哥哥那時候已經開始上大學,學校裏可沒什麽吃的,爸媽給的零花錢也有限,國家有些什麽補助,但通常到月中就吃光了,男生總是覺得餓。每周回家,媽媽都會給他蒸窩頭,炸花生米。窩頭兜在毛巾口袋裏,花生米裝一個罐頭瓶,這些就是他下一周的零嘴了。記得哥哥說過,那毛巾兜子就掛在他的床頭,睡覺都能聞見窩頭的香。

長大一點兒後,知道窩頭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從前沒吃食的時候,棒子麵混上野菜做成菜窩頭便能抵一天的餓;而那好吃的自然就是仿膳的栗子麵小窩頭了。其實,不論是菜窩頭還是栗子麵窩頭,我都沒真的吃過,不過是聽書聽段子這麽聽來的。

爾後的很久,似乎都不再說起窩頭了。再遇到窩頭,便是在飯館菜單中的“特色小吃”一欄,跟黃金饅頭,甜鹹火燒、蘿卜絲餅為伍起來。往往吃的差不多的時候,叫一份小窩頭,邊聊天邊拿窩頭占著嘴,權當飯後零食,還算粗糧有益健康。

有次在大港出差,當地同事請我們在“小古林”吃飯,印象最深的便是窩頭夾蝦醬,那恐怕是海鮮飯中最有特色的主食了。夾蝦醬的窩頭有黃的有白的,基本是正常尺寸,不是那種當小吃的迷你窩頭。我喜歡黃的,白色的窩頭總感覺不夠傳統。窩頭下麵的眼兒比較深,便於填蝦醬。蝦醬是炒過的,至於放了什麽料實在記不住了。把填飽蝦醬的窩頭捏癟,咬上一口,蝦醬的鹹鮮和棒子麵的香混在一起,又好吃又有嚼頭兒。

再往後離開家,這些小吃就隻能在夢裏想想。雖說不難,但也沒想過自己動手做一做。直到開始做豆漿,每每豆渣剩下不知如何處理,趕緊狂翻借來的一本寶書--《生活中來》,裏麵有很多的生活小竅門偏方吾的。關於豆渣,有一條簡短介紹:“加入適量玉米麵,製成窩頭”。

趕緊一個電話打回家,問問這窩頭怎麽做,老媽也沒做過混豆渣的,不過棒子麵的她很清楚。給我嘮叨半天,告訴我要加一點點糖,要蒸15到20分鍾,最後還千叮嚀萬囑咐,窩頭下麵要戳眼兒。我差點兒沒暈過去,阿拉是見過窩頭也是吃過窩頭的啊,儂格真把我當鄉下人哩。

買了玉米麵( Corn Flour)回來,又現榨了一次豆漿,留下新鮮的熱豆渣。我用的是九陽的豆漿機,能做一升左右的豆漿,采用“全營養豆漿”模式,這樣的豆渣比較細。差不多1:1的比例對上玉米粉;用開水沏了一點兒幹桂花,水也就小半杯,大約60ml,等水涼一涼連水帶桂花和在麵裏;琢磨還是在加那麽一點點糖吧,又添了一點點糖。和麵,和了老半天也不像個麵團。思想鬥爭一下,要不要加麵粉。最後決定不加,因為那本偏方大全沒說麵粉的事兒。好歹把豆渣和玉米麵弄成個團,放在一邊醒了半小時(其實不用)。試著做了一個小窩頭,還算象樣子,於是一鼓作氣捏了16個出來。

放上蒸鍋是這個樣子的:
放上蒸鍋是這個樣子的:

蒸了20分鍾,聞到香味,雖還不是特淳樸的那種玉米麵的香味,但畢竟是窩頭的意思。拿出來碼盤,就是下麵的樣子,窩頭上的小黑點是桂花。隻剩15個,那個被我品嚐掉了:

自我評價--第一次做還是很成功的。桂花可以多放一些,完全取代糖。


[後續改進]

用適量(我沒有精確劑量,就是隨手擠出那麽一些來)玉米糖漿或者楓糖替代白糖.尤其是玉米糖漿,配合玉米麵,蒸出來的窩頭沒有豆腥味,很濃的玉米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無去來處 回複 悄悄話 三爺,給您老來碗豆漿,就著剛蒸得的窩頭,再切碟子豬頭肉,您看這早餐不寒磣吧 :D
路三歌 回複 悄悄話 還有圖片啊,黃燦燦的,看起來真香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