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死海與聖地之旅:一次貼近聖經的旅程

(2025-11-08 17:34:23) 下一個

清晨,我們在瓦迪倫沙漠吃過早餐後北上,途經約旦海濱城市亞喀巴,隔著紅海海灣就能看到對岸以色列高樓林立的濱海城市埃拉特。

這片海灣湛藍而寧靜,但在聖經敘事中,它曾是以色列民族曆史上最關鍵的十字路口之一。

聖經記載:

“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海就成了幹地,水便分開。”
——《出埃及記》14:21

學者普遍認為,以色列人當年從埃及出走時所經過的“紅海”,更接近於如今的亞喀巴灣及其向北延伸的海水入口區域。站在今天這段海岸線上,望著對岸的埃拉特,很難不去想象當時摩西手持神杖、海水分開的那一刻:同一片海,同一條風,時間卻跨越了三千多年。我們腳下踏著旅行的路徑,而這條路曾承載一個民族的逃亡、信念與重生。

我們參觀了亞喀巴古堡。亞喀巴古堡(Aqaba Fort),又稱 馬穆魯克城堡,最初由十字軍所建,後在14世紀由馬穆魯克王朝重修,並在奧斯曼時期繼續作為邊境要塞使用。它曾守護連接地中海、阿拉伯半島與亞洲內陸的重要商路,是絲綢、香料和朝聖者必經的港口通道。但在今天,城牆靜靜佇立在陽光下,幾乎沒有遊客,給人一種時間停止的寧靜感。站在城堡的城牆上,麵前是紅海與埃拉特海灣、背後是延伸向沙漠的商旅之路,寂靜中能感到三千年來人群往返、帝國更替的回聲。

下午抵達死海,入住萬豪(Marriott)。這裏的萬豪規模之大遠超想象,與我們在 Petra 所住的那家非常小的萬豪形成鮮明對比:這裏是一整個度假村,有多個泳池、兒童水上樂園、遊戲室,還有高爾夫電動車送客往返海灘。酒店為我們升級了行政套房,寬敞舒適,令人非常放鬆。可惜隻訂了一晚,未來若能來住上一周也未嚐不可。

死海是地球海拔最低點,比美國死亡穀還低很多,因此紫外線較弱、含氧量高,被稱為天然“氧吧”。漂浮在海麵上時,不用任何動作即可懸浮。隻是海水鹽度極高,皮膚會有刺痛感,不可久泡。海灘還提供死海黑泥,據說富含礦物元素,塗抹後對皮膚有益。有意思的是,死海的浮力實在太大,我試著蛙泳,腿怎麽也沉不下去,總是被浮力“彈”出水麵。在我們旁邊那一對年輕人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因為不適應這種漂浮感,沒站穩竟在水裏摔了一下,可見在死海裏,“遊泳”反而比“躺著漂”更難。


酒店裏的小貓們

在死海的萬豪酒店,我們還遇到了一件特別有趣、非常溫暖的事情——酒店的工作人員養了十幾隻貓,就像是這裏的“常駐住客”。這些小貓非常乖巧,也完全不怕人。早上我們在露台餐廳吃早餐的時候,陽光剛剛照到桌麵,一兩隻小貓會輕盈地跳到椅子上,甚至探頭到桌邊,好奇地看著你盤子裏的食物。它們靜靜坐在那裏,眼睛明亮又柔軟,像是旅途中無聲的小夥伴。

在那樣開闊的死海岸邊,湛藍的天、安靜的水、清晨的微風,還有幾隻悠然的小貓在腳邊走來走去,整個人一下子就放鬆了。如果說死海帶來的是身體的輕盈,這些小貓帶來的就是內心的柔軟與微笑。


早餐後,我們離開死海,前往幾處極具曆史與信仰意義的地點。

第一站是耶穌受洗地——約旦河受洗遺址(Bethany Beyond the Jordan)。這裏被廣泛認為是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的確切地點,是基督教五大聖地之一。如今約旦和以色列分別在河兩岸建立受洗區,河麵非常狹窄,僅五米左右,人們可以在各自岸邊受洗、取聖水。
聖經記載: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馬太福音》3:16

令人感慨的是,這片區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因邊境衝突與軍事對峙,被劃為軍事管製區,曾布滿地雷,普通人無法進入。而我們腳下的這條狹窄水域的對岸,就是眾所周知的約旦河西岸(West Bank),曆史上屬於巴勒斯坦,現由以色列控製,是至今仍高度敏感的地區。

然而,出人意料也最令人動容的是:
這裏不僅被基督教和天主教視為聖地,穆斯林同樣將其尊為聖地。
因為在伊斯蘭的信仰中,耶穌被視為重要而被尊崇的先知,擁有極高地位,隻是其身份解釋與基督教不同。因此,不同信仰的人會在同一條河邊祈禱、靜默、沉思。

在這片曾經曆衝突與分裂的土地上,
三種宗教的人卻因一個人的溫柔、謙卑與愛而有了交匯與共同的敬意。

感謝上帝。在這裏,人們不是討論分歧,而是在靜水中想起和平。


第二站:尼波山(Mount Nebo)

根據《聖經·申命記》記載,摩西在此眺望應許之地迦南,但他自己不得跨入。

聖經記載:

“耶和華指給他看……所有的迦南……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我使你眼看見了,你卻不能進去。’”
——《申命記》34:1-4

站在山頂,遙遠的迦南地盡收眼底。迦南地即是聖經申命記記載中上帝當年應許給以色列人的土地,也是今天還富有爭議,飽經戰亂的約旦河西邊這一大片地區。我們此刻能深刻體會摩西走到旅程終點,看見了卻不能踏入那種完成使命後的靜默與安息,也不由為今天這片土地上的戰亂而歎息。

尼波山不是雄壯的地方,而是安靜、寬闊、帶著神的應許。

第三站:馬達巴(Madaba)與馬賽克地圖

馬達巴是一座以古老馬賽克藝術聞名的城市,其中聖喬治教堂地麵保存著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聖地地圖,被視為連接信仰、曆史與考古的珍貴坐標。正是這幅地圖為現代考古學確定耶穌受洗地點提供關鍵依據,使得前往 Bethany 的朝聖路線重新恢複。

我們在這裏還經曆了一段小插曲——因為旅途中牙冠突然脫落,我竟在這座寧靜的小城裏找到了一位醫術非常精湛又耐心的牙醫,他為我緊急做了臨時牙冠,讓我們得以順利繼續接下來的土耳其行程,也在旅途中感受到了一份意外的溫暖與幫助。

參觀結束,我們前往安曼機場,順利搭乘晚間航班千萬我們旅途的下一站伊斯坦布爾。回首整個旅程,從沙漠的荒涼、死海的神奇,到尼波山的遙望與受洗地的聖潔,都帶著一種 時間與信仰層層疊疊的回響,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