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埃及之盧克索兩天三晚|王者之穀與熾熱陽光下的文明

(2025-11-08 15:35:21) 下一個

第一天|西岸的亡靈之地

清晨的景色讓人驚歎——透過酒店的窗戶我們看到尼羅河麵上漂浮著無數熱氣球,淡金色的陽光灑在河麵上,與遠處尼羅河西岸埋葬著無數古埃及國王和王後的群山輝映,美得像一幅會動的畫。我們在酒店享用了豐盛的早餐,用餐環境無可挑剔——坐在泳池旁就能看到尼羅河,晨霧、氣球、帆影交織,已經是一天最美的開始。

九點鍾,司機準時到酒店來接我們。今天的行程主要集中在尼羅河西岸,也就是古埃及人認為的“亡靈之地”。穿過尼羅河橋後,車子行駛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著名的帝王穀(Valley of the Kings)。途中導遊上車為我們講解:這片被群山環繞的山穀,是新王國時期法老們的安息之地,目前已發現的墓穴超過六十座。山穀間隨處可見各國考古團隊的營地,許多墓室仍在發掘之中。

導遊告訴我們,這個時期的法老不再建金字塔,而是選擇在隱蔽的山穀中鑿洞安葬。他笑著說:“他們學聰明了——金字塔隻會吸引盜墓賊。” 現在看到的帝王穀,表麵看隻是荒涼的石山,但地下卻是一個龐大的“迷宮王國”。在遊客中心,我們看到了一個立體模型,密密麻麻的墓道縱橫交錯,令人震撼。

我們買的門票可以參觀三個墓穴。走進墓道,兩側壁畫色彩依舊鮮豔,細節精致,講述著太陽神拉夜間穿越冥界十二個時辰的故事——那就是著名的《亡靈書》(Book of the Dead)壁畫。與早期金字塔內部狹窄陰暗的墓道相比,這裏的墓室更寬闊,色彩保存得也更完整。站在壁畫前,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對死後世界的敬畏與想象。

離開帝王穀後,我們參觀了孟農巨像(Colossi of Memnon)。那是兩尊高達18米的石像,守護著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靈廟遺址。雖然曆經三千多年風沙侵蝕,隻剩殘軀,但那種雄渾的氣勢仍讓人震撼。

接著,我們來到了“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神廟(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導遊笑稱她是“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唯一真正掌權的女性法老,她以聰慧和勇氣統治了近二十年,並派出遠征船隊前往索馬裏一帶進行貿易。她的葬祭廟依山而建,共三層,氣勢恢宏。雖然如今許多雕像與壁畫已經破壞,但遠遠望去仍然像嵌入懸崖的宮殿。廟前原有來自索馬裏的香料樹,如今僅剩一株樹根仍在原地。

中午時分,導遊帶我們去參觀了一個阿拉巴斯特(alabaster)手工藝村。阿拉巴斯特是一種半透明的石材,可以透光——當地人常把它做成燈罩或裝飾品。當工匠把蠟燭放進石杯裏時,柔和的光線透出石紋,非常漂亮。他們現場演示了打磨工藝,手工雕刻的聲音在石屑中回蕩。雖然工藝令人敬佩,但價格頗高,加上略顯商業化,我們最終隻是看看,沒有購買。
下午的陽光太毒,幾乎把人曬化。回到酒店後,我們決定休息放鬆。傍晚在附近找到一家中餐館,味道意外地地道。晚飯後嚐試去ATM取現金,結果接連五六家都取不出來——埃及的ATM真的讓人抓狂。好在第六家終於成功,否則真要陷入“現金危機”。在此提醒後來者:一定要在埃及多帶現金,美元也可以通用。

這一天雖然炎熱又疲憊,但看到帝王穀那一條條穿越時空的墓道,想到三千多年前那些王者的靈魂安息於此,依然讓人感到敬畏與震撼。

第二天|東岸的神廟之光

今天是我們在盧克索的第二整天。昨天帶我們遊覽的包車公司主動提出願意免費提供一天的車子陪我們遊玩東岸。早上在酒店吃完豐盛的自助早餐後,司機已經在門口等候。

第一站是宏偉的卡納克神廟(Karnak Temple)。這是埃及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神廟群,曆經三十多位法老擴建,整個神廟占地超過兩平方公裏,最著名的是中央的大列柱廳(Hypostyle Hall)——134根高達20米的巨型石柱如森林般矗立,每一根柱身都刻滿了象形文字與浮雕,陽光從頂部灑下,金色光影在石柱間流動,令人屏息。
我們雖然原本打算自由參觀,但門口有一位導遊拿出手機給我們播放同胞們對他的讚美,我們當即決定雇傭他。從他那裏我們了解到,古代尼羅河的水曾經流到神廟前方,供奉祭品的神船可以直接通過水路抵達神廟。如今水道早已幹涸,隻剩下神廟東側的聖湖(Sacred Lake)依然保留著,它與尼羅河的地下水相通,象征著生命與重生。祭司們在儀式前必須在此淨身,以示純潔。

在神廟中,我們還看到阿蒙神、法老以及眾多祭司的雕像和浮雕。導遊解釋說,每位法老都希望在前人的遺跡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示永恒的功績。於是卡納克成了“千年工程”,一代代國王都在這裏留下了痕跡。

離開卡納克神廟後,我們在尼羅河邊的一家餐廳吃午飯,主菜是塔基鍋Tagen烤魚,外酥內嫩,還配了幾道開胃小菜和熱湯,味道很讚。

下午前往盧克索神廟(Luxor Temple)。它位於市中心,規模比卡納克小,但保存更完整。兩座神廟之間原本有一條長約2.7公裏的獅身人麵大道(Avenue of Sphinxes)相連,如今部分已經修複。每年古埃及時期的奧佩特節(Opet Festival)期間,祭司會抬著阿蒙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的神船,從卡納克神廟出發,沿著這條大道遊行至盧克索神廟,象征太陽的重生與國王神權的再確認。

導遊告訴我們,這個節日一年舉行一次,持續約11天,是古代底比斯最盛大的慶典之一。如今雖然儀式早已不再,但大道兩側的雕像仍仿佛在守望著古老的榮耀。

盧克索神廟的入口曾經有兩座巨大的Obelisk,如今其中一座已被運往巴黎——那就是如今立於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的那根方尖碑。神廟內的壁畫記錄了奧佩特節的遊行場景,色彩依舊鮮豔。想到幾千年前的市民也曾在同樣的陽光下等待神像經過,不禁讓人心生時空交錯的感動。

傍晚我們回到酒店附近,在一家英國餐館吃了晚餐——,酒店的裝修和音樂都很有英倫情調,烤鴨也意外地好吃。晚風從尼羅河吹來,燈光下的眾王之山若隱若現。明天我們將離開盧克索,飛往開羅轉機,再前往約旦安曼。短短八天,埃及的陽光、石柱與笑容,已深深印在心裏。未來是否還能再來,不得而知,但這片古老的土地,定會在記憶中長久閃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