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約旦之行:世界七大奇跡之佩特拉古城和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四十年

(2025-11-08 15:41:38) 下一個

「於是以色列人拔營前行,從何珥山往紅海的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
——《民數記》21:4

佩特拉是約旦最知名的古城,也是七大世界奇跡之一。我們駕車抵達後先入住Marriott酒店。這裏群山環繞,酒店就在一個山上。開車上山的路十分陡峭驚險。

吃過晚餐後,便出發去Petra by Night。從酒店開車過去大約七分鍾,現場可以直接買票,票量充足。買好票後,我們步行進入古城,大概需要走兩公裏左右的路。活動一般晚上8點開始入場,9點正式開始。

一開始,我們沿著昏暗的峽穀小道緩緩前行。夜色中,路兩旁點著一盞盞燭燈,映照在岩壁上,營造出一種神秘又寧靜的氛圍。走著走著,遠處山穀的輪廓若隱若現,那些奇特的岩石在燈光下像是一幅巨大的畫卷,仿佛置身夢境一般。

再往前走,道路愈發狹窄,兩側的石壁高聳入雲。就在穿過最後那段峽穀的時候,眼前突然豁然開朗——那座巍然屹立在岩壁上的宏偉建築 “寶庫殿(The Treasury)” 在燭光的映照下緩緩浮現,場麵極為震撼。

到了晚上9點,演出正式開始。悠揚的音樂配合燈光投影在寶庫殿的岩壁上講述著佩特拉的曆史與傳說。整個表演並不長,但光影與音樂的交織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這座古城獨特的神秘與莊嚴。


第二天,我們清晨啟程,選擇不同於大眾的路線,先前往高處的修道院(Monastery)再從那兒一路下山返回至訪客中心。我們從遊客中心搭乘免費的中巴車,然後花了 40 約旦第納爾(兩人) 租了兩頭驢子上山、下山。那兩頭驢子成了我們旅途的“向導”,穩穩地沿著陡峭的山道前行。一路上,峽穀回蕩著風聲與驢蹄聲,驚險又充滿原始的生命氣息。尤其是下山的時候,驢子常常貼著懸崖邊走,腳下是萬丈深穀。那一刻,真有種隨時要從驢背上滑落的錯覺。每當驢子靠得太近,我們都忍不住屏息,但它們卻一步也不差——或許隻是“看上去驚險”,其實早已平安無事。那種信任動物、放手交托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起《聖經》中耶穌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的場景——平凡而謙卑。

登上修道院對麵山頂,陽光灑在那座巨大的立麵上。整座建築完全從紅褐色的岩壁中雕鑿而出,線條柔和,比例精妙,氣勢宏偉。

這時候,租驢子的導遊卻提出要收我們80元,原來說好的價格是40元。不過一路上他們確實讓我們平安到達、一路有驚無險,為了表示感謝,最後我們還是給了他們40元的小費,兩個人一共80元。

從修道院下山的路上,我們走入佩特拉古城的中心地帶。這裏的景象令人驚歎——拜占庭時期的教堂 仍依稀可見古老的馬賽克圖案;雄偉的 羅馬劇院 直接開鑿在岩壁之中,層層石階向上延伸;而劇院上方的岩壁上,還能看到一座座“鑿山為室”的墓穴與居所。

佩特拉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座被雕出來的城市。
不是用石塊壘起,而是從整片山體中“掘”出來的。所有的廟宇、陵墓、廳堂,全都由紅岩一體雕刻而成。那種工藝與毅力,令人肅然起敬——時間在此刻似乎凝固,人類與自然仿佛合力完成了一場宏偉的創作。

佩特拉所在之地,古時被稱為以東地(Edom),是以掃的後裔居住之處。有趣的是,以掃是以色列人祖先雅各(Jacob)的哥哥,所以以東人和以色列人原本是兄弟民族。但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曾淪為苦力幾百年的埃及地時請求以東王讓他們經過,卻遭拒絕——

「我們懇求你容我們從你的地經過……但以東王說:‘你不可從我這經過,免得我帶刀出去攻擊你。’於是以色列人轉去離開他。」
——《民數記》20:17–21

因此,以色列人被迫繞道,從何珥山往紅海而行。那條艱險的古路,極可能就是今日佩特拉一帶的山嶺延伸,而摩西的兄弟亞倫墓地今天就在佩特拉對麵的山頂。

當我們走在這些岩石小徑之上,俯瞰遠處的峽穀與古道,恍惚間仿佛能看見昔日曠野中的隊伍,背負信心與饑渴,在烈日下艱難前行。

當我在修道院前駐足,心中浮現出那句經文——
“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民數記 21:4)

今日的我們,不過數小時已氣喘如牛;而當年以色列人卻在曠野中跋涉四十年。他們所走的,不僅是地理的道路,更是信心的旅程。

當夕陽的金光染紅了整個峽穀,佩特拉的岩壁仿佛燃燒起來——那或許正象征著聖經中的記載神以火柱引導祂子民前行的光。曆史的足跡或許已遠,但信仰的呼聲依舊在風中回蕩 :“要記念你是怎樣從埃及地出來的。”(申命記 8:2)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