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聽《今夜沒有你》

(2025-10-31 16:39:25) 下一個

我聽《今夜沒有你》

 

記不清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什麼時候,但是給我印象深的是在北京上大學的冬天,北京的冬天比我老家冷很多。我們南方人容易低估北方的冷,倔強地堅持南方的衣著,其實,我在老家時,冬天的衣著已經厚到無以復加,上身,棉毛衫、三件毛衣(其中一件很厚)、棉襖,下身,棉毛褲、毛褲(很厚)、棉褲,到了北京,唯一的變化是將棉襖換成了軍大衣。北京的室內很舒服,有暖氣,可是室外就相當冷了,通常大家都不敢出門,尤其到了晚上,實在要出去,都是一路小跑,或者騎著自行車狂奔,辦完事,儘快回到房間。我在大學還比較鬱悶,從高中的「從從容容、遊刃有餘」變成「忐忐忑忑、狼狽不堪」,表麵上學得很刻苦,實際上手忙腳亂地應付著作業和考試。每個星期六的晚上,是我最惶恐又無聊的時間,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學校裏到處都是舞廳,到處都有談戀愛的,但是,我毫無興趣,我還從未和女同學說過話,不要說說話,和她們比較近地麵對麵待一會,讓別人那麼近地看自己,就覺得不自在,甚至,我那時照鏡子都不自在,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臉上、身上的各種缺點,自己看都不舒服。不去舞廳,就隻能在校園裡蹓躂,可是實在太冷,而且,平時上課,早走過很多遍了。去圖書館自習,也學不下去,畢竟人不是機器,總有該休息的時候。去找同學聊天,可是,宿舍裡的同學很多都不在,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聊天。很多時候,正在無聊中,聽著窗外的寒風,從隔壁宿舍傳來了歌聲,

 

 

 

A:

夜色已深 大地一片沉寂

我的人兒呀 你在哪裡

寒風中 偶然使我想起你

你的影子又浮現我心底

 

B:

想要和你相偎依

可是身邊沒有你

在我心中想念的永遠隻有一個你

在這寒風的夜裡

你可還記得我

寒風告訴我如今你在哪裡

 

C:

陣陣小雨 仿佛你的淚滴

我的人兒呀 為何哭泣

寒風中 回憶我倆的過去

你的言語深印我腦海裏

 

D:

想要和你相偎依

可是身邊沒有你

在我心中想念的永遠隻有一個你

在這寒風的夜裡

你可還記得我

寒風告訴我如今你在哪裡

 

E:

夜色已深 大地一片沉寂

我的人兒呀 你在哪裡

寒風中 偶然使我想起你

你的影子又浮現我心底

 

F:

想要和你相偎依

可是身邊沒有你

在我心中想念的永遠隻有一個你

在這寒風的夜裡

你可還記得我

寒風告訴我如今你在哪裡

 

G:

想要和你相偎依

可是身邊沒有你

在我心中想念的永遠隻有一個你

在這寒風的夜裡

你可還記得我

寒風告訴我如今你在哪裡

 

歌者是吳滌清,那還是我聽歌的啟蒙階段,隻關心歌本身,最多了解一下歌者,至於作曲、作詞是誰,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重要性。以後,我才慢慢知道,對一首好歌而言,作曲第一重要,作詞第二重要,歌者和編曲、伴奏是其他重要因素。這首歌把我的一些潛意識慢慢喚醒,也許是我的「愛的啟蒙」。歌的第一段就很打動我,它描述的意境和此時此刻的外麵世界,抒發的感情與此時此刻的我的內心世界,多麼吻合。「外麵夜色沉寂,寒風驟起,我的內心浮現出人的身影。」那時的我,雖然從未和女生有過交往,但是,早就開始注意到一路同學上來的女生的美麗,初中、高中、大學,隻是無意識地放在心中,她們在我心中慢慢沉澱、鐫刻、昇華。

 

先看看歌詞的文本結構,一共7段,

 

A B C D E F G

 

不過,A=E,B=D=F=G,所以,實際上隻有 3 段文字A、B、C,文本結構如下,

 

(A B) (C B)( A B)  B

 

旋律A=C,所以,隻有 2 段旋律A、B,旋律結構如下,

 

((A B)( A B))((A B)B)

 

其中A為主歌,出現了3次,B為副歌,出現4次。而且它們總是交替進行,隻是最後副歌多出現一次,是非常典型的流行歌曲旋律結構。這種「主-副」交替的結構,在文本上也有意義,通常主歌敘事,副歌抒情,主歌文本內容可以替換,而副歌則一直重複,加深抒情的韻味。

 

如上所述,不同的文本隻有3段,下麵具體分析一下3段文字的唱法,以及它們之間如何交相輝映。

 

前奏 —— 神奇的是,這段旋律很像後來的中國大陸歌曲《走進新時代》的這一段「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不排除後麵歌曲借鑑的可能。

 

A1:夜色已深 大地一片沉寂 —— 帶著一點點顫音開頭,吐字很清晰,不是播音員似的字正腔圓,有個人的鮮明特色。

 

A2:我的人兒呀 你在哪裡 —— 這一段的最精彩處,「呀」尤其打動人,顫音變成一點點哭音,從心底裡發出的呼喚,思念好深,找得好苦。「人兒」是北京話,我老家沒有兒化音,很符合當時所處的地方。

 

A3:寒風中 偶然使我想起你 —— 延續了第一句的特色,顫音有所加重,尤其在「中」字,略微有點沙啞,表達情緒的低沉和傷感。「偶然」這個詞很重要,表明不經意間、發自肺腑,也說明剛剛開始,思念的初級階段,未到沉溺其中、難以自拔的地步。第一次提到「寒風」,這是營造整首歌背景的最重要關鍵詞之一,另一個是「夜色」。

 

A4:你的影子又浮現我心底 —— 顫音還在,聲調變高,尤其在「影子、浮現、心底」這3個詞上。以略微飆高音的形式結束,展現歌者不僅低音出色,高音也亮麗。

 

C1:陣陣小雨 仿佛你的淚滴 —— 旋律和A1相同,但是表達悲傷的詞語從暗處走向明處,外部環境從「夜色沉寂」變成「陣陣小雨」,更加悲傷的意境,然後直接點名「淚滴」。這裡也透著歌者的自信,自信思念的對方也在思念自己,將無意義的單相思變成愛情的雙向奔赴。

 

C2:我的人兒呀 為何哭泣 —— 再一次北京兒化音,很親切,很動情,呼應A2,上一句的呼喚是歌者對「你」,而這裡,實際上是「你」對歌者,延續上麵的表達,雙向思念才是真正的、美好的愛情。

 

C3:寒風中 回憶我倆的過去 —— 第四次提到「寒風」,與A3呼應,「寒風」意義重大,「寒風」催生歌者的回憶,也催生歌者將「回憶」、「想起」、「記得」等等樸素之情一點一點累積成思念,進化成愛。

 

C4:你的言語深印我腦海裏 —— 與A4呼應,從A4是「影子浮現」,進展到「言語深印」。從「影子」到「言語」,表示從無意識的模糊圖像,進展到有意識的情書密語。從「浮現」到「深印」,表示感情的積累和深化過程,非一日之功,長期水滴石穿而至。

 

B1:想要和你相偎依 —— 速度突然加快,依然保持高音,顫音減弱,表達感情更直接,整首歌的又一精彩處。尤其「偎依」,呼應前麵的「寒風」,有了寒風,就有了很冷,就希望「相偎依」而得溫暖。另一層,因為思念,希望「相偎依」而得安慰。

 

B2:可是身邊沒有你 —— 聲音放低,類似A4的結尾,帶著顫音的長音,表達一種深深的失落。

 

B3:在我心中想念的 永遠隻有一個你 —— 聲音由低轉高,再一次在「你」上施以高音、顫音、長音,與B2句的「你」形成呼應,也與A2中的「人兒呀」一道,形成整首歌的「呼喊感」,在寒風中呼喊的感覺。

 

B4:在這寒風的夜裡 —— 相對平緩,再次提到「寒風」和「夜」這兩個關鍵詞,且兩詞同時出現,意境合二為一,增加了歌曲的悲愴和傷感。

 

B5:你可還記得我 —— 更加放緩,聲音變得純淨,特別是「你」和「我」,表達一種單純、真摯的感情,又大量使用顫音,吐字在波浪中進行。這句似問非問也很傳神,歌者心中的那種不確定,某種程度的不自信微妙表達出來。與整首歌的意境符合,畢竟自己還隻是「偶然」想起的階段,並沒有和對方明確表達過,更沒有雙向交流過,因此對方的想法如何,心裡沒有底。而且時過境遷,也不知道,這些年過去,對方有沒有什麼變化。

 

B6:寒風告訴我如今你在哪裡 —— 聲音繼續走低,思念越來越深,唯有寒風作答,孤獨越來越深。第三次提到「寒風」。

 

歌者演唱最大的敗筆是大量使用顫音,幾乎從頭「顫」到尾,導致聲音不通透、不連貫,抒情不直接、不夠真誠。不過,我找遍YouTube,幾乎全是吳滌清的演唱,不明白這麼好的一首歌,為什麼翻唱的人這麼少,難道大家覺得這首歌不夠好?抑或覺得吳滌清已經臻於化境?好不容易找到陳彼得的一個不太正式的版本。陳彼得是這首歌的創作人和首唱,收在他1981年發行的專輯《也是情歌》。可是,陳彼得的嗓子實在不是專業級別。如果說羅大佑是非常優秀的創作人,但不是很好的歌唱者,那麼陳彼得唱歌比羅大佑還糟糕,隻能聽聽大致感覺。順便提一下,陳彼得還有兩首非常好的歌,《遲到》和《一條路》。

 

但是,大學時候的我,剛開始接觸流行歌曲,欣賞能力有限,那時我沒有太注意到顫音。我那時普通話不好,剛到北京聽到的都是北方普通話,極其圓熟順滑,吳滌清的聲音則是明顯的南方人普通話,聽著反爾親切。他能高能敵,演唱自如自然,最大的優點,吐詞非常清晰,我毫不費力地聽清楚其中的每個字、每個詞,捕捉到其中的含義,甚至意外之意,完美地契合了北京冬天夜晚的那個孤獨迷茫的我的心境,從最初的眾多的模糊影子,慢慢收攏、定格到一個,再一點點萌發、模糊、清晰,然後浮現、凸顯、鑄就,最後立體、多彩、靈動,走了出來,成為我在寒冷孤寂、艱苦迷茫的大學生涯中自我療效的精神慰籍,成為一盞自我幻想的照亮前程、相伴前行的希望之燈。彷彿如一首歌中所唱,「再大的風雨,我們都見過。再苦的逆境,我們同熬過。」

 

下麵分析一下小句旋律,一共有7句,主歌有4句,副歌有3句,

 

主歌A

a:夜色已深 大地一片沉寂 (陣陣小雨 仿佛你的淚滴)

b:我的人兒呀 你在哪裡 (我的人兒呀 為何哭泣)

c:寒風中 偶然使我想起你 (寒風中 回憶我倆的過去)

d:你的影子又浮現我心底  (你的言語深印我腦海裏)

 

副歌B

e:想要和你相偎依 (在這寒風的夜裡)

f:可是身邊沒有你 (你可還記得我)

g:在我心中想念的永遠隻有一個你 (寒風告訴我如今你在哪裡)

 

各個小句旋律出現次數如下,

 

a:3

b:3

c:3

d:3

e:8

f:8

g:8

 

可見副歌的總旋律數 24,占全曲36句旋律的三分之二,顯然e、f、g也是全曲最動聽、最感人的部分。再看看詞語的出現情況,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寒風、夜、你、我的人兒、想起/想念、回憶/記得、心底/腦海、偎依」。一首歌的選詞比造句重要,詞語給聽者最直接的衝擊,句子的意思是在回味中慢慢感受的,而且,句中如果有一個詞沒有聽清楚,聽者往往停止對句子意義的解讀。我自己這方麵的感受很明顯,很多歌,聽了幾十上百遍,聽了十多二十年,仍然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但是記住了最關鍵的幾個詞。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就夠了,最關鍵的幾個詞傳達了一首歌的大部分意思。因為,句子的含義由詞和詞之間的搭配構成,其中大部分意思是詞本身,小部分意思來自詞的搭配,或者說句子的結構。全部詞的意思又主要來自幾個關鍵詞。因此,哪怕沒有聽清楚所有詞,哪怕沒有聽清楚句子,隻要聽清楚了幾個關鍵詞,這首歌的主體含義就獲得了。所以,歌詞文本在幾個關鍵詞上重複很有意義,簡單、直接、高效地構建起歌者和聽者之間的溝通橋樑。而且,對有些聽者而言,僅僅獲得關鍵詞,對其他詞和句子不清楚,反爾給他們帶來朦朧的詩意,給他們自我想像的巨大空間,給他們自我代入的巨大方便,反爾加大了歌曲的衝擊麵和感染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