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選出了近幾十年最為鷹派的首相,高市早苗。高市相當於日本的特朗普,競選口號就是讓日本列島再次富強。然後她的外交理念,也跟美國雷同。一是反移民,要捍衛日本的本土文化,不被外來移民所稀釋。二是捍衛經濟主權,要跟美國一樣,以國家安全為由,審查在日本的中資企業。
以上兩條是高市競選期間主要的外交綱領,最終在全球化的右翼浪潮中,成功勝出。其實早在福島排水風波期間,我就發出過預警,東大這麽個鬧法,又是輿論抗議,又是越洋騷擾電話,遲早要逼出一個日本特朗普,結果真的一語成讖。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右翼浪潮意味著什麽,做個最通俗的解釋,國際社會右翼聯盟一旦形成,推到極致,就是冷戰。屆時,全球左右陣營對立,貿易聯係切斷,人文交流停止,不相往來各自安生。
當然,這是最糟糕的,衝突不斷升級下才會出現的情況,概率並不算高。但是有大概率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比如形成一種自由陣營和非自由陣營的次冷戰對峙。雙方在意識形態上水火不容,但在經濟上有限交流。具體不贅述,畢竟還要考慮到中國外交的靈活性。
比如右翼化浪潮達到高峰期,中國可能也突然加入到右翼陣線。上世紀的鄧時代,就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右翼化時期。所以,這個是很難預測的,你也很難去定義它,不是說右翼浪潮就一定對中國不利,左翼浪潮就肯定利好中國。
第二個重磅事件,是彭博社等大媒體抖出來的,說是中美貿易談判的時候,中方拋出了一個讓對手“無法拒絕”的提議。即用10000億美元的投資,換取特朗普取消關稅和貿易相關的限製。
這個消息大概率是可靠的,因為信息來源於參加貿易會談的美方代表。但具體細節和雙方的態度沒有流出更多,也不排除是中方的一種談判策略,意在打亂特朗普團隊的節奏,同時拖延談判時間。
從目前來看,雙方除了tiktok之外,並沒有顯著的談判進展。但是,特朗普感興趣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他要的是不讓你賺美元,而不是讓你賺了美元再去美國投資,這樣不就等於讓你贏了兩次?而且,“萬國關稅”是一堵圍牆,如果在中國開一道口子,那麽所有的國家都會選擇推翻。
另外,還有一個重磅消息,也能證明中美貿易談判並沒有出現所謂轉機。此前特朗普曾表示要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征收天價停靠費,然後當時沒立即執行,給了一個180天的緩衝期。現在這個緩衝期即將結束。從下周開始,中國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就要被收取每淨噸50美元的停靠費。非中國所有但為中國製造的船隻,則收取18美元每淨噸。
這是什麽概念呢,做個對比,日本船隻的停靠費隻需要6美分每淨噸。假設同樣一艘5萬噸的船隻,日本的停靠費用隻需300美元,而中國則要90萬美元。成本差異顯著,對中國的造船業和商品越洋造成巨大的打擊。而且,這個收費標準還是逐年遞增的。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出,特朗普撤回對華貿易限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此外,特朗普的貿易保護綱領還是一套組合拳,之前的“萬國關稅”隻是打底,後麵他依然可以根據具體的商品類目,實施額外的製裁。比如上個月就對櫥櫃和家具等商品加征了關稅,中企又是重災區。
那麽,美國市場到底有多重要?最近其實有個挺應景的事件,就是伊朗宣布給貨幣“減肥”,一次性抹去裏亞爾四個零。也就是說,伊朗在這一輪通脹中,貨幣的購買力已經稀釋了10000倍。百萬富翁全部被幹掉,1000000的存款相當於變成100塊,千萬富翁也隻剩千元的購買力。
這就惡性通脹的可怕之處,背後的邏輯也並不複雜。可以說像伊朗這樣的落後國家,如果想通過幾十年的時間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道路,那麽唯一的捷徑就是抓住全球化的左翼浪潮。
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理論上是等於這個國家國民的經濟水平,但是全球化的經濟合作可以繞開國民,落後國家直接對接發達國家的市場和技術,快速地積累財富。
所以,奧巴馬解除伊朗製裁的那幾年,伊朗的經濟幾乎年均兩位數地爆發式增長。但是恢複製裁之後,也就是斷絕經濟往來,硬脫鉤之後,伊朗的通脹水平就爆表了。裏亞爾一瀉千裏,隻能靠石油偷偷出口換點美元,吊著一條命。
倒不是說伊朗無法維持貨幣穩健,而是伊朗沒有經濟增長點。國內95%的人口一貧如洗,拿什麽去消費?經濟增長停滯,但是哈梅內伊的整套行政班子,龐大的公務員體係還要養,怎麽辦呢?那就隻能印錢,印得越多,貨幣就貶值地越快,就等於稀釋全民財富,來維係哈氏政府的運轉。
所以,惡性通脹肯定是蓄意大於必然的。俄羅斯也差不多這個情況,石油賣得好,貨幣穩定一些。打個丈,吃一身製裁,貨幣就燒起來了。
中國現在就是靠每年幾千億的美元順差維持著貨幣的穩定,然後其中最大的順差來源國就是美國。這兩年外匯賺得少,就通縮了。如果持續這個趨勢,流動性就會慢慢接近枯竭,所有企業都扛不住。但是一旦打開央行的水龍頭,就是惡性通脹。所以才得去談判,不然誰請得動那幫人?要是談成了,可以延續目前的這種穩定性,談不成則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穩定一詞也是很微妙的,通常占據階級優越性的人才會熱衷穩定。窮人熱愛穩定,滿腦子大局觀的,理論上比較罕見。所以,正常來說,對待中美貿易談判的前景,各個階層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談崩,中國硬氣一回,不想看老美臉色,那麽接下來必須著手於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比如在分配方麵向底層十億窮人傾斜,來激活內需市場。如果談攏了,砸它10000億投資換取美國市場,那麽窮人還得穩定地窮上一段時間。又或者,即便談崩了,也有可能力保窮人繼續穩定下去,那就是考驗大家的想象力了。
總之,無非就這三種情況,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立場,像關注球賽一樣看待中美關係走向。注意,要根據階級立場,不要根據良知,因為良知是最大的變量,會影響結果。
最後再說一個小事,私人經曆。
十一期間出遊某地,在酒店早餐時刻,遇到了一群疑似退休老幹部。為什麽是疑似呢,因為這群人喜歡高談闊論,而且完全不屑掩飾自己的觀點。然後其中一人嘴裏突然崩出了“要素”二字,當時我就想,這個至少是《新聞聯播》三十年的老粉。另外呢,還有一個女同誌提到,她在上山下鄉期間,她老爹被下放了。
所以據此推測,這群人至少是高幹之後,多半也世襲了爵位。然後高談闊論的重點,自然是美國,說老美薅世界的羊毛,現在中國不聽它的話了,美國就通脹了等雲雲,反正就是很主流的中式認知。我因為聽到“要素”兩字,回頭看了一眼,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的見識對這個年輕人很有啟發,說得愈加起勁。
其實我那會是比較反胃的,我隻覺得可悲,老美全球化左翼浪潮的紅利,差不多都被這群人吃淨了,結果自己國內製造業空心化,又債台高築,外頭還落得一身臭名,被罵薅世界羊毛。相比這股蠢勁,右翼浪潮確實要讓人感覺舒適地多。
當然,右翼浪潮能否衝擊那群白眼狼,應該也比較難說。因為代價轉移是這邊的拿手好戲,幾乎所有的壓力,最終都會轉移至底層。直到底層生不起養不起的時候,才有可能緩慢波及到上層建築。但是對於那些退休金拿W的人來說,影響確實有限,餘生都可以處於吃盡紅利卻嘲諷別人邪惡的愜意之中。
他們的這種嘲諷,本質上也是為自己的無恥開脫。不管他們是否真的相信美國薅世界的羊毛,他們自己都必須捍衛一個底層邏輯,就是這世界的本質是弱肉強食的。如此,他們才能心安理得地看著年輕人朝不保夕地奔波,而自己無所事事一輩子卻依然養尊處優地過下去。
薅羊毛的人必須締造一個薅羊毛的世界觀,才能讓薅羊毛合理化。就像吸血鬼一樣,它咬傷一個人不僅僅隻為那一口血,更為了讓那個人成為自己的同類,如此,吸血鬼的世界才會穩固。而一旦人們相信這世界是建立在知識之上,那麽真理的陽光,會讓所有的吸血鬼都無處遁形。
所以,右翼的浪潮來得更猛烈一些吧!這世界洗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