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7 高血壓的清源治本

(2025-10-03 11:45:40) 下一個

307                 高血壓的清源治本

 

一、身體為什麽要提高血壓?

高血壓是“症”不是“病”,隻是一種動脈血管壓力持續升高的“症狀”。產生高血壓的原因有:遺傳因素、精神及環境因素、年齡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因素、藥物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非常複雜。以“疾病因素”例:“腎性高血壓”是腎髒實質性病變和腎動脈病變引起的。此時,腎髒血流不暢,供血不足,出現缺氧、缺養現象。生命指揮中心獲悉這個信息後,中樞神經係統的“自動調控機製”便采用“提高血壓”的方法,試圖強行補足對腎髒的供血,以挽救這個重要器官。采用提高血壓的方法來補足供血,是身體的自動調控機製費了很大力氣和周折,調動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心血管係統……采取一係列措施,協同作戰,辛辛苦苦調控的果!

我們的身體具有非凡的智慧,各器官組織及其係統,既獨立存在,又相互配合,實現生理功能自動調控的動態平衡,使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運轉和延續。在生命活動正常運轉過程中,某些生理指標出現異常,不能簡單地為“不正常”,“生了病”。其實質是,身體為生命活動正常運行,智慧、自主、自動調控所致。例如,“提高血壓”,就是身體對某個部分、某髒器進行支援和挽救,為其提供充足的氧氣和充分的養料,而采取的一種自救措施!

因此,當血壓升高時,首先要問

“為什麽血壓會升高?”

“是身體的哪個部分出現了問題?”……

搞清楚血壓升高原因,再采取降低血壓的合理措施。而不是一出現高血壓指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吃降壓藥強行把高指標壓下去!

身體辛辛苦苦把血壓調高自救,盲目(許多時候是醫生開的處方箋)服用藥物把血壓降下去,是與身體對著幹!對著幹,是要消耗能量、精力和付出代價的,長此以往,不會有好果子吃,不是一種理性行為。——人,不是為“某項指標正常”而活著;人,需要生理運行正常的健康活著!

 

二、終身服藥的窘境】

既然調高血壓是身體采取的自救措施,那麽,是不是可以允許高血壓狀況長期存在,不采取降低血壓的措施呢?——不可以!高血壓長期存在,雖然某個髒器、組織供血正常了,但對身體的危害極大。

高血壓常常並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和高脂血症;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心髒結構和功能的劣變,如左心室肥厚,心肌功能減退,最終釀成心力衰竭高血壓引發腎衰竭,不可逆轉,導致終身透析或換腎;高血壓導致眼底出血,使雙目失明;高血壓引發腦中風心梗,致殘、致死率極高……因此,生命活動,健康生活,不允許高血壓狀況長期存在,一旦發生,要盡快將血壓降至符合正常生理指標。

當今,許多醫院采用服藥把血壓降下去的措施。隻要出現高血壓症狀,醫生就叫你服藥降壓,並且叮囑你長期服藥、終身服藥……一定要把血壓強行控製在低於規定指標(140/90mmHg)以下。——這其實是治標!

醫生這樣診治,大部分患者也樂於服從。人們服藥後沾沾自喜,奔走相告:“我的血壓指標正常了!”——絕大多數老百姓誤認為:血壓“指標正常”,就等於沒有病,就等於身體健康!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逆天理,違人倫的窘境:每天兢兢業業,按時服藥,為“血壓指標正常”而活著;一旦停止服藥,血壓指標就應聲升高。人們誤認為,長期服藥降壓,對身體利大於弊,至於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大多數時候都被忽略了。

 

    三、不服藥,降低血壓的自然療法】

如果服用降壓藥弊大於利,就沒人服用了。大量的人群毫無抵製情緒地服用降壓藥,肯定有它的好處:

長期服用降壓藥,有效控製血壓達到目標水平(139/89mmHg)範圍之內,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腎病的發生及進展,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但是,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降壓藥在控製血壓的同時,會產生一些對我們身體不利的副作用。例如,某種降壓藥,可導致血鉀降低、尿酸升高;某種降壓藥,可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腫;某種降壓藥,引起頭痛、水腫、麵色潮紅等……長期服用,還存在一些誘發其它疾病的風險。

許多患者被“降壓藥說明書”列出的不良反應條目嚇壞了,膽戰心驚,坐臥不寧,而不敢藥,有患者甚至因此耽誤了病情。

那麽,有沒有“在不吃任何降壓藥的前提下,有效控製血壓達到(139/89mmHg)範圍之內”的健身方法呢?

有!下麵就向您推薦“敷+脈動”“按摩+脈動”,在不吃降壓藥的前提下,激發“與生俱來的自愈力”,降低高血壓的自然療法。

在介紹自然療法之前,首先聲明:

請閣下改變一些原來的不良生活習慣,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按時睡覺(每晚22時上床,最遲不超過23時),睡好睡足,不熬夜,戒煙少酒,不胡吃海喝,不亂吃藥(亂吃致重病實例:早兩年,我的朋友耄耋老翁劉先生為降血壓按網上偏方,每天吃十多顆“醋泡花生米”,降壓果然有效。十多天後深夜大吐血,送醫急救,診斷為醋酸破壞胃粘膜,導致胃穿孔。雖撿回一命,卻傷了元氣),適當運動,減輕精神壓力……

如果說“這樣,不自由,做不到!”繼續玩電子遊戲通宵,打牌過深夜;嘟嘟囔囔“不抽煙喝酒,人生沒樂趣”;甚至堅持多個性伴侶……對於這樣玩世不恭的“大爺”,那麽,下麵的文章請不要看了,那是寫給能夠嚴格自律、能夠自己管好自己的朋友們讀的。

 

四、降低血壓的自然療法】

我向您推薦敷+脈動”“按摩+脈動”,是一種無醫免藥的純自然療法。“溫敷”和“按摩”,不用解釋;為第一次接觸到“脈動”這一詞匯的朋友解釋如下:

“脈動”的全稱是“感覺深層脈動”。這是一種新發現的、能夠“去痛、祛病、健身”的方法。其原理是:調動主觀意識的潛能,感覺(標靶)肌體一跳一跳時,新鮮血液就會加速、增量流經這個靶點(痛點、病灶或穴位);新鮮血液帶來充足的氧氣、豐富的營養素和旺盛的免疫力,於是,疼痛和疾病就在無聲無息中消逝得無影無蹤(詳見《301 脈動療法概述》)!

 

1、降壓一號:百會穴】

通過多年觀察,引導許多患者長期實踐,我發現,促進血壓降低的天字第一號穴位是百會。其“敷+脈動”的操作步驟是:

夜晚就寢後,擺正習慣、舒適的仰臥姿態,心靜如水,閉目養神。將一個灌裝了55℃左右溫水的熱水袋(蓋緊時10%的空間),用毛巾包好,緊貼於頭頂,再用毛巾支撐,覆蓋並保溫。溫熱傳導至頭皮時,感覺百會穴(頭頂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點)脈動,並喃喃數數,一直不停地數下去,幾十、幾百、幾千跳(跳,脈動計量單位,一跳,脈搏跳動一次)……直至入睡,並酣然睡熟。

每天早、晚一個回合,午睡時亦可做(飯後須過一小時)。睡著了不要叫醒,待其自然醒來,便會感覺遍體輕,精神愉悅!此時測量血壓,指標必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華醫學認為:“百會”乃諸陽之首,是五髒六腑、三陽百脈之總匯,實為中樞神經的核心,被譽為生命運行的“司令部”、人體的“小太陽”。“敷+脈動”,使這部分腦組織得到新鮮血液的滋潤,將發揮其與生俱來的五種主要作用:提昇陽氣、降低血壓、催眠和促進深度睡眠、醒腦健腦、祛除疾病!由於持之以恒地脈動百會,“深度睡眠”越來越好,血壓日趨正常,整體健康狀態將大大提升!

敷+脈動”百會穴,降壓速度快,療效鞏固,不易“返生”。

完全無脈動感者,可學練“人為製造脈動感”,還可試用敷+意念集中”。當意念“高度集中”時,可能產生良好的降壓效果(但不作保證)。

 

2、降壓號:橋弓穴

我們脖子正前方氣管的兩側,左、右各有一條大筋(學名“胸鎖乳突肌”)。當腦袋向右扭轉時,左側的大筋就會凸出而堅硬;反方向亦然,左右對稱。從胸部主動脈弓分支出來,左、右兩條小指般粗的頸動脈,依傍著大筋向上延伸,通向顱內,擔負著給大腦輸送約80%新鮮血液的重任。在這條頸動脈中部分叉處,有一個不起眼的重要結構“頸動脈竇”。良性刺激(按摩、溫敷+脈動)頸動脈竇,可迅速降低血壓。中醫所指的“橋弓穴”,與人體解剖學的“頸動脈竇”重疊(如圖),是同一套結構的兩種稱呼。

伸開右掌,稍稍並齊“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順著左側的大筋,用四個指肚由上至下,從“翳風穴”(耳垂後下緣的凹陷),經“橋弓穴”至“缺盆穴”(鎖骨上窩中央),按摩三穴位的連線36次;然後四個指頭趁熱摁住,意念集中在橋弓穴,脈動300跳(一個回合);反方向亦然。左、右兩側輪流做,每天早、晚各做三個回合。時間充裕、精力充沛者可多做。脈動多做早受益,多做快受益,多多益善。

   3

“按摩+脈動”橋弓穴,可使心率減緩,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持之以恒“按摩+脈動”,不但可“在不吃藥的前提下”降低血壓,還有恢複血管彈性、促進血管軟化的良好療效。——請注意:低血壓患者不宜。

 

3、降壓號:風府穴

“風府穴”在後腦勺正中發際往上一橫指,正對著顱內的“基底動脈”。“基底動脈”由兩條進入顱內的“椎動脈”匯合而成,是另一路向顱內供血的重要通道(供血量約為20%)。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按摩風府穴36次,然後趁熱按住,脈動三個300跳。

 

“按摩+脈動”風府穴,與“按摩+脈動”橋弓穴的效應相同,可使血壓下降,心率減緩,血管軟化。——請注意:低血壓患者不宜。

 

4、降壓號:高血壓點

“高血壓點”(如圖)在大腳趾正麵橫紋正中,大腳趾彎曲後凸起的最高處。仰臥,用左腳的腳後跟輕輕按摩(縱向推移)右腳的“高血壓點”36次,然後摁住,脈動300跳,為一個回合;左右對稱,反之亦然。每天早、晚輪流各做三個回合。

脈動高血壓點,可溶融並運走沉積在此處的尿酸鹽結晶和其它雜質,疏通血管,降低血壓。如果疼痛厲害無法按摩,可以改用溫敷。

                       

中、老年人的血液裏雜質和尿酸增多,血液漸漸變得粘稠;大腳趾“地勢最低”,尿酸鹽結晶容易在此處沉降,堆積,堵塞血管,導致這裏的肌體缺氧缺養,於是,產生疼痛。疼痛是肌體的呼救信號,肔(tā)們拚命呼救,形成針刺、火燒般的“痛風”!

生命的自動調控機製獲悉此處血管堵塞了,卻束手無策。因為患者血液中的尿酸鹽含量已趨飽和,無法自然溶融此處的尿酸鹽;不但不能溶融,尿酸鹽還在繼續結晶,繼續堆積……肔們無法疏通血管,於是,就命令心髒加大泵血的力度,試圖用提高血壓的辦法,強行衝過去……於是,此人就出現了“高血壓”症狀!

脈動產生的新鮮血液衝擊波,可溶融並運走此處沉積的尿酸鹽結晶。再加上患者遵醫囑,采取拒食高嘌呤食物等一係列降低血液中尿酸鹽含量的措施,最終,大腳趾的血管疏通了,血壓就降了下來。

大部分高血壓最初產生的原因,基本都是體內某處血管發生堵塞,生命調節機製采取自救措施的結果!因此要弄清楚血壓突然升高的原因,再采取一係列合理措施,把血壓降下來。

 

5、降壓號:湧泉穴

湧泉穴,乃百陰之匯,位於足心,是人體最低的穴位之一。高血壓的症狀是陽氣亢奮,血往上湧,患者經常頭暈腦脹。“按摩+脈動”湧泉穴,引血下行,抑製了血液往上湧動的衝擊力,於是,血壓就降低了。

“按摩+脈動”湧泉穴,在引血下行的同時,也引火歸源:引導燥熱、虛火往下運行,使人寧神靜氣,煩躁的心情得以安撫,有助於降低血壓。

按摩湧泉穴須彎腰弓背,十分費勁麻煩,老人肢體僵硬,不宜。筆者在單人實木床“腳那頭”的床擋板上,擰兩個“蘑菇頭木螺釘”(蘑菇頭不小於1厘米;伸出部分約2.5厘米,兩釘相距約40厘米)。仰臥後兩足心的湧泉穴,剛好可以抵在蘑菇頭上,然後兩處同時做“按摩+脈動”。

實踐證明,“按摩+脈動”湧泉穴,對降低血壓非常有效!

筆者在《304 深度睡眠》一文中公開了“滋陰臥深睡法”,指導患者做一個脈動雙湧泉穴的簡易輔具。這個簡易輔具,可用來脈動雙湧泉穴降血壓。

認真“按摩+脈動”上述五個穴位,一般約需兩個小時,但足以在不服用降壓藥的前提下把高血壓降下去,不必再三心二意,這山望見那山高了。人各不同,有人從網上看到:按摩角孫穴、大敦穴、太衝穴、曲池穴、風池穴、耳背溝……都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如果根據他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踐和喜愛選擇了某個降壓穴位,經過脈動試驗降壓有效,也可以添加進來。

如果因某種疾病血壓升高,例如腎性高血壓,除上述穴位外,還須“溫敷+脈動”雙腎,終止腎衰竭進程,保持剩餘腎功能。

會有人產生畏難情緒,每天早、晚,共計耗費約4小時,占一天時間的六分之一?到底“劃得來”還是“劃不來”?平時,網絡上流傳一些“彈彈手指”、“動動腳趾”、“吃點什麽”,就能輕而易舉地“治愈XX疾病”的假消息,偽養生,人們卻津津樂道,奉為圭臬,樂此不疲。遇上本文這樣真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好方法,反而失去判斷力,遲疑不決。請相信,采用自然療法把血壓降下去,許多相關疾病都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是你走向健康長壽邁開的第一步!——口口聲聲健康第一,考驗你的時刻到了!

 

結尾的話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搗鼓搗鼓幾個穴位,不用服藥,就可以把高血壓難題攻克,達到終生保有正常血壓指標,身體健康的目的?

是的!不錯!這就是中華醫學的巨大魅力,巨大威力!

千百年來,崇尚自然療法的中醫老祖宗們,就是通過這些外治法的初級手段(按摩、拿捏、拍打、溫敷)、中級手段(刮痧、拔罐)和高級手段(針刺、艾灸)等,降低血壓,治療疾病的。其實質是:調理失衡的陰陽,調動人體內在的積極性,激發自愈力,不戰而屈人之兵!——無醫免藥,疾病自消!

脈動,是中醫最新療法,最新的高級療愈手段。

多年服藥降壓,已然成習慣的朋友,是否可以學練“按摩+脈動”自然療法,丟掉降壓藥呢?——當然可以!但須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不能驟停。其步驟是:先練脈動降壓法7—10天,然後服藥減半,再練脈動降壓法7—10天。在此期間,嚴格體察身體的反應,是否有頭暈等不適症狀;並記錄每天測量的血壓數據,對比是否有所進步?如果有進步,情況良好,可停藥練脈動降壓功,直至血壓指標完全正常。血壓正常後,每天“按摩、溫敷+脈動” 時間可酌量減少。

高血壓是百病之源,學練好“按摩+脈動”、“溫敷+脈動”自然療法,可在不服用藥物的前提下降低血壓,避免了藥物的副作用,會自動消失許多相關疾病,維護了身體健康!請相信,以上並非虛妄之詞,是經過多年實踐證明行之有效方法的總結。即使是心存疑慮,不太相信此法的朋友,對於這種“一不跑路,二不花錢,三不看醫生,四不打針吃藥,五沒有任何副作用”的自然療法,為什麽不勇敢地一試呢?試驗成功,解決大問題啊!——隻要你具有良好的脈動感,百分之百包你一試就靈!

最後“釋題”:“清源”即正本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徹底解決問題;服用降壓藥是“治標”,采用自然療法是“治本”!何去何從?君自擇之。

 

2021-3-31  於 加拿大   2024-11-17 修改  2025-9-30 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沒有關係,否則,無法解釋——高血壓極常見,冠狀動脈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也極常見,但是,唯獨肝動脈粥樣硬化聞所未聞。
高血壓(非繼發性)的真正的根源——人體細胞的代謝功能出現障礙,也就是細胞產生能量的能力下降。其機製包括線粒體損害,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症,氧化應激等等。
當心肌細胞產生能量的能力下降時,為了保證人體重要器官的供血(如心腦腎),交感神經係統就作出反應,外周血管收縮以使血壓上升,來滿足最要器官的血供。這種情形,在胰島素抵抗者中最明顯,稱“代謝綜合征”。
簡而言之,血壓升高如同膽固醇升高一樣,它是人體自愈力的表現與結果。降壓藥卻是在壓製人體的自愈力。老年人,如75-84歲,收縮壓低於130者比血壓較高者(不超過180)死亡風險高66%。因之,盡管美國人降壓藥越吃越多,血壓標準值也越來越低,但數據觸目驚心——從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心力衰竭(占所有心髒病死亡人數的45%)的死亡人數上升了驚人的30%——由82人/十萬人口,上升至106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