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 絲瓜梗不吃,“絲瓜湯”的梗可以吃一口
絲瓜都吃過哈,“絲瓜湯”的梗你知道麽?如果你不了解這個梗,請先自行搜索哦,我敢和你打賭,不論你是奶奶爺爺輩兒,還是爸爸媽媽級別,亦或毛孩子角色,都會看到自己的一點影子,或者產生一絲共鳴,謔謔,不小心為創梗博主打了一個海外版廣告啊。
各種評論,各種共情,各種蹭熱,原本平凡的絲瓜,今天拿在手裏似乎都在放光了,哈哈。
今兒,我想說的,也是由”絲瓜湯“聯想,因為這個話題展開太龐雜,我姑且淺淺一說,若有共鳴,請多留言,一起回憶探討。
對於中國家庭,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日常互動話術,尤其和教育相關,不同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烙印。
比如60-70後(童年於60-70年代),集體主義時代,相對物質比較匱乏,主打”服從和奉獻“,所以,”要聽話“就是流行的話術,聽黨話,聽老師話,聽父母話,似乎無需過多的個人獨立思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是流行的教育語錄,又紅又專是目標,這個年代”絲瓜湯“可是稀缺品,本來就不夠,愛吃不吃;一般三個娃以上,家裏家外忙不停的父母,也沒閑心閑功夫和你多掰扯。
80後(童年於80-90年代初):改革初期,全麵恢複高考,鐵飯碗開始被打破,個人奮鬥主義抬頭,“知識改變命運”成為家庭教育的共識,“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語錄,即使沒文化的父母也能朗朗上口,“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是教育目標,這個年代的“絲瓜湯”已經是家常品了,吃也好不吃也罷,沒文化的父母也說不出太多的道道,但在“隻生一個好”的大背景下,就你一個娃,已經開始學會“都是為了你好的”話術。
90後(童年於90-00年代初):經濟騰飛時代,競爭和壓力下,應試教育的強度達到高潮,各種教培機構全麵開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類似語錄滿大街都是,電視家家有,廣告滿天飛,“你怎麽還不去寫作業?” “你怎麽還在看電視?成為了日常互動的高頻詞,焦慮的父母開始被裹挾進入教育共建的洪流,“考試多少分,第幾名?“陡然成為家庭晴雨表。這個時代的”絲瓜湯“,開始強買強賣了,網絡時代還未達到頂峰,父母多少也有點文化了,他們會說”多吃點,有營養“,”身體好,才能學習好“,“絲瓜湯”話題已經開始外延。
00及10後:網絡時代,西方的快樂教育理念和現有的應試教育激烈碰撞。物質極為豐富,家庭結構多為“4+2+1”,“寶貝你真棒”的鼓勵式教育掛在嘴邊,可真正進入體製教育,就會被卷入“隻要你好好學習,別的什麽都不用管”的全方位保姆狀態。“少看會手機”,“別打遊戲了”成了家庭對話的日常用語,毛孩子一會兒被6個大人寵溺得無邊,一會兒又被家庭飯桌會議搞得心塞。這個時候的“絲瓜湯”,延伸出的內容變得相當豐富,父母都是文化人,說起來那是一套套的,小視頻誰不天天刷啊,什麽“絲瓜”的寒熱了,可以降“肝火”了,那武裝的有理有據,讓你百口莫辯。
總之,末了我想表達,“絲瓜湯”的微觀內涵變化,它折射了家庭教育理念隨著宏觀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變化中,雖然有矛盾或錯位,但溫情的底色永遠不變,“為你好”的發心是真的。親子關係即便不是完美的相親相愛,甚至是相愛相殺,當一方離開你或者病了,抑鬱了,你才知道真愛其實很簡單,凡複雜化條件化都偏離了真愛。以下觀點和大家共享:
做為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基於兩個基本點。第一是自律,教會他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別人的感受考慮;第二是寬恕,能夠心存善良,溫暖的內心中,將培育出健康樂觀積極的心態,從而促使意識形成的思維,也遵循正確健康的標準。如此教育出來的孩子,一生幸福,並且具備抵禦磨難的承受力。
做為孩子:也不要拒絕老人對你的愛,他們給予你的付出,是他們索取愛的回報的一種方式,給予自己所愛之人幸福,是賜予愛的人最大的回饋。這樣,父母就有了,被孩子依賴,被孩子需要的“價值體驗”。尤其是老年人,這一點心靈上的“價值體驗”,對於人格人性的情感體驗,極其重要!因為被兒女需要,父母就會永遠年輕。
小記今日收獲,即使一點點不一樣都是新鮮的滿足:1、今天一看訪問量破萬了,萬萬想不到,感謝並祝福每一位有緣人;2、繼續關注這個博客,帖文真的讓我耳目一新且顛覆認知,是真的被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