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女孩眼中的文革 (中國1966)

(2025-08-02 20:48:05) 下一個

                                                                    文化大革命的前奏

        這是1966年的春天,小學三年級的我們正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專心聽老師講課。老師手拿著粉筆,在黑板上一邊寫著,一邊講解課程。突然,教室門上方的擴音器發出“ 喂喂”的聲音。有人在上課時間試了一下擴音器。所有同學的注意力都被擴音器吸引了。這時,擴音器傳來校長的聲音,“全體師生注意了,接下來我們要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重要新聞。” 教室裏有些騷動,老師的臉上也略顯驚呀。自從上學以來,我們還是第一次被要求收聽新聞,而且是上課時間。老師停下了講課,放下粉筆,並要求我們靜下來。

         過了一會,擴音器傳來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 “全國人民注意了,下麵播放重要新聞……” 播音員聲音鏗鏘有力。我覺得奇怪了,“全國人民注意了”, 是全國人民要同時收聽同一個新聞嗎?

       

        老師站在窗前,她背對著窗戶,雙手放在身後依靠著窗台,仰著頭注視著門上方的擴音器,專心的聽著新聞。她叫鄒平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教語文和數學,她是我們學校最年輕,最漂亮的老師。她梳著倆條長辮子,穿著漂亮的天藍色的絨線衣和深藍色的毛料裙子。

         當老師專心聽新聞的時候,有些同學在傳遞小紙條寫一些滑稽的話,互相竊竊私語,咯咯地笑。我看著我的同學們玩,但我不能加入他們,因為我是三好學生,要做同學的榜樣。我認真專心的聽新聞,努力理解究竟發生了什麽?雖然我不太明白新聞講的是什麽意思,但我知道這次新聞的重要性。否則不會全國人民在同一時間收聽新聞。

         新聞播放結束之後,擴音器又傳來了校長的聲音,“各班老師和同學注意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每個班級都要結合新聞進行座談討論,每個同學都要踴躍發言。”

        校長的話結束之後,鄒平老師走到講台前說,“大家首先準備新聞的聽後感,寫好之後我們再討論發言。” 聽了老師的話,同學都拿著鉛筆,開始思考怎麽寫聽後感。

         教室的門敞開著。因為我在我們班上是個矮個子,所以我總是坐在第一排。從坐位上,我可以看到教室外的走廊,一些老師聚集在走廊,我們老師鄒平離開教室也加入其中。老師們竊竊私語,顯得非常神秘。

        教室裏,每個同學都拿著鉛筆,都不知道如何著手。看到老師不在教室,很多同學就離開自己的坐位,去看其他同學怎麽寫的。宋林是我們班的班長,他看到大家都不知道怎麽寫,就很自信的說,“這不是很簡單嗎?因為新聞裏提到一個 ‘三家村’ ** 的村莊,還提到反黨集團攻擊毛主席。所以,連起來就是 ‘三家村’ **農民和反黨集團鬥爭。三家村的農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經宋林這麽一講,同學們都恍然大悟,於是就跟著他的思路,開始寫聽後感。我也是。

        過了一會兒,老師回到教室,“準備好了嗎?哪位同學願意第一個發言?” 老師問到。

        同學宋林很自信的舉起手,他站起來,大聲的讀他寫的聽後感。他說, “ 聽了這個新聞讓我深受感動。 ‘三家村’的農民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他們勇敢的與那些反黨,反革命的壞人做鬥爭。我們要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向三家村農民學習……”。

        宋林還沒有說完,老師立刻打斷他,拍了一下他的肩,並讓他坐下。雖然老師什麽也沒有說,但是同學們也都明白他說的不對。

        我回過頭看到,宋林臉變得通紅。他以第一個發言人而自豪,沒想到卻被老師打斷了。他困惑的望著老師,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低下頭,不停的擦著額頭,好像在流汗。

        接著,老師走到我的書桌前。我用手掩住了我的筆記本,低著頭,不敢看老師,因為我寫的聽後感與宋林的基本相同。然而,老師似乎沒有注意,我故意用手掩住筆記本的舉動。她拿起我的筆記本看了看,但是沒說什麽,就放下了。接著,她繼續檢查了其他幾名同學的筆記本。然後,她不讓我們繼續發言了。我猜想其他同學寫的聽後感與宋林的差不多。老師走到講台前說,“大家回家繼續收聽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將會反複播放。等你們聽明白了,再寫聽後感,明天我們繼續討論。”

        我認為宋林說的沒有錯啊。 ‘三家村’ 就是一個村子,村子裏的大部分人肯定是農民。那麽反革命團夥從何而來呢?我感到困惑,但又不敢問老師,我準備等回家問問我媽就會明白。

       放學後,我和鄰居的小夥伴們一起在外麵玩,完全忘記了我們應該繼續收聽新聞。

     

        晚飯後,鄰居勞叔來我家。撈叔和我爸是多年的好友,他們共同愛好是養熱帶魚。勞叔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他時常帶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新聞大事。“今天,全國人民同時收聽新聞。你明白新聞的重點了嗎?” 他的表情非常嚴肅認真。我明白他說的新聞和我在學校裏聽的一樣。

        我爸和勞叔談論著今天的新聞廣播。通過他們的談話,我終於明白了今天新聞的內容。原來 “三家村 ” 是鄧拓、吳晗、廖沫沙三人合用的筆名。他們以《三家村劄記》等為題寫了一係列文章。在這些文章中,通過村民和知識分子對話的形式,攻擊毛主席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他們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份子。

        “又一次政治運動即將開始,它會比之前的每一次政治運動更大。”勞叔叔很神秘的樣子說。

        “真的嗎?” 我爸和我媽相互看了一眼。我感覺我媽和我爸在聽了勞叔叔的話之後有些緊張和擔憂。(直到兩年之後的1968年,我才明白他們為什麽那麽的緊張和擔憂。)

         我將勞叔的話和今天學校走廊裏老師們的竊竊私語聯係起來。哇!看來真的會有什麽大事情發生!

       

        我打開日記本,記述著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1966年5月8日。我喜歡記日記,自從我識字開始,我就記日記,有不會的字就用漢語拚音代替。我保留著一本本的日記本,雖然並不是每天都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需要記述,但是我仍然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我的日記很簡單,我的故事發在我們鄰裏之間,我的學校。

**  1961年9月 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刊物《前線》雜誌為“豐富刊物內容”、“活躍氣氛”、“提高質量”,開辟了一個專欄《三家村劄記》。簡稱“三家村”該專欄邀請北京市委副書記鄧拓、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廖沫沙三人合寫。他們約定,文章以一千字左右為限,每期刊登一篇,三人輪流寫稿。

        1966年5月在江青策動下,“三家村劄記”遭到批判,該專欄被定性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他們三人被認定為是“反黨集團”。對“三家村”的批判成為文化大革命的直接突破口。最終導致了北京市委的崩潰。鄧拓、吳晗也在不斷升級的批判與迫害中含恨而死。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音 回複 悄悄話 你好,非常高興收到你的留言,我們應該是同齡人吧。有同樣的文化背景才會有感而發。這是我寫的書 《黑與紅的童年》中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我會陸續貼在此處。《黑與紅的童年》已經在 Amazon 上出版發行。遺憾的是 中文版是電子書,英文版有紙板的。
下麵是鏈接,https://a.co/d/dxo8l1z
還有 在YouTube :https://youtu.be/bSaXu9E4XHg?si=43QuT0c8gLDzwzG3

謝謝!
加拿大姥姥 回複 悄悄話 小音,你好,我讀了你的文章,你的名字找到了,你是2006年就上了文學城,前輩!我讀你文章,特別親切。可是我把那一年那一天的事記得可沒有你清楚,讚歎!照片上的小女孩兒是你嗎?又漂亮又可愛,又堅持寫日記,文章又寫得好,你可真棒!我記住你了,向你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