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農奴’。電影背景為解放前的西藏,藏族人民在奴隸主的剝削壓迫下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裏麵的主人公受奴隸主摧殘失語。影片結尾共產黨解放西藏,這位失語的農奴終於開口,他用激動顫抖的聲音說出了五個字 ‘毛主席萬歲’。影片的其它細節我早已經遺忘,唯有農奴滄桑的臉和最後這五個字至今記憶尤新。
還記得有位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瑪,她演唱的一首 ‘翻身農奴把歌唱’ 為幾代中國人所熟悉,‘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
電視普及後‘春節聯歡晚會’走進中國人家庭。這場年度文藝大餐必有一個民族歌舞‘大聯唱’,演員們身穿民族服裝輪流短暫登場,載歌載舞歌唱黨,歌唱民族大團結,其中必有藏族人。
每逢有政治活動,廣播電視裏都要播報國家領導人名單。八十年代有兩位藏人名字頻繁出現,班禪 ‘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和‘阿沛·阿旺晉美’,名字雖繞口,聽多了也耳熟能詳。
九十年代我來到美國,當時流亡在海外的西藏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國際舞台頗為活躍,他每到訪一個國家,中國政府抗議之聲接踵而至。
除此之外我對西藏幾乎一無所知,也從未關注過。在內地生活那些年我從未見過藏族人。畢竟西藏遠在西部邊陲,與中國大多數區域鮮少有交集。
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西部旅遊盛行,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風光,‘藏佛教’一詞也隨之浮現。出於對宗教的興趣,我閱讀過達賴喇嘛的幾本書,內容均是從佛教角度看世界,無關政治(其中一本 ‘Art of Happiness’)。2024年我去了喜馬拉雅山脈南部的不丹王國,不丹佛教文化寧靜平和,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藏佛教是不丹佛教的源頭,大本營在西藏,於是有了我今年的西藏之旅。
12天西藏旅行路線 (4/1/2025 – 4/12/2025 ):以拉薩為中心,東至林芝,北至納木錯,西南至日喀則和珠峰大本營。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高原西藏部分平均海拔4000多米, 絕大多數人居地區在3500 – 5200米之間。林芝區域海拔最低3000米,首都拉薩3600米,珠峰大本營5200米。
比較其它高海拔地區,中國內地西藏近鄰雲南和青海兩省,喜馬拉雅山南部的不丹和尼泊爾兩國,大部分居住區均在2500米以下,秘魯馬丘比丘古城遺址2430米。
在青藏高原以外,除非你登上高山頂峰,否則無法體驗海拔3000米以上生態環境。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之名當之無愧。
左:青藏高原地貌圖 –- 深棕色為青藏高原的西藏部分,淺棕色為青海區域,海拔由南至北遞減。右:喜馬拉雅山脈將西藏與南部國家尼泊爾,不丹和印度隔離;西藏東南部與緬甸接壤。
西藏雖處內陸,卻猶如孤島。南部喜馬拉雅山脈橫亙於西藏與南麓國家之間,東北部與內地海拔的落差如高高的院牆,將西藏與近鄰隔離。
以血緣和文化傳承視角,封閉的地理環境是一種得天獨厚。西藏曆史上較少有外族入侵,藏人血統比較單一純正;與異族文化融合度低,較好地保留了藏文化,藏佛教和藏語。
生活在高原孤島之上也帶給藏人‘高枕無憂’之感。千百年來藏人背靠喜馬拉雅山脈,麵朝青天,朝拜佛祖,安貧樂道。
中國有句俗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高原蘊育了藏人及獨特的藏文化,藏人自古以來就是這片高原的主人。
上:青藏鐵路線上的火車(網絡照片)。赴西藏的火車一路‘爬坡’,沿途經過最高點為唐古拉山口,海拔高達5200米;下:西寧至拉薩班次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天路格桑花’。
旅遊又稱為‘遊山玩水’,有山有水便是風景,山水遍布於我們的地球。西藏山水的獨特之處唯在於它置於高原之上,高原將山和水托舉到離天最近的地方。高海拔山上常年積雪,西藏的雪域山峰數量最多,有雪域高原之稱。
觀光從駛入西藏的列車上開始。從青海出發時空氣汙染較重,天空霧蒙蒙。進入西藏境內轉為清澈的藍天。據說近些年開發西藏導致一些汙染,但高原遼闊,人口稀疏,西藏在中國仍是首屈一指的低汙染地區。
正如‘青藏高原’這首歌中所唱的 ‘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相連’,在西藏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山’ -- 舉目皆是。
高原的山不是孤立的,而是連綿不斷。高原的山色不是單一的,它隨海拔起伏而變幻莫測。若將其拚圖,將是一巨幅美輪美奐的畫卷。
火車進入西藏沿途風景(一)
火車進入西藏沿途風景(二)
火車進入西藏沿途風景(三)
巴鬆措至拉薩沿途風景(一)
巴鬆措至拉薩沿途風景(二)
林芝風景(一):正值桃花盛開季節
林芝風景(二):由桃花村出發向高處行駛至半山腰,‘魯朗林海’綠色鬆林鬱鬱蔥蔥。
林芝風景(三):繼續上行至最高處到達‘冰雪山峰’,天空烏雲籠罩,距離山下明媚的桃花源僅一小時車程,判若兩個季節。
前往納木錯湖途中景色(一)高海拔遇上寒流天氣,一種蒼涼之美。
前往納木錯湖途中景色(二)陰雨天氣中的朦朧之美
世界上8000米以上十四座高峰中有十個在喜馬拉雅山脈。其中五個在西藏和尼泊爾之間,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此行有幸到珠峰大本營停留。
這裏是珠峰大本營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視角。 當天天氣欠佳,雲霧中的珠峰時隱時現。右下角小圖為晴朗天氣下珠峰壯景。
次日清晨日出前出發,上行一百零八道彎(此處‘一百零八’為準確數字,非形容詞),登上嘉措拉山頂看日出。朝陽下的山,雲,遠方的珠峰盡收眼底。僅此一景,不虛此行。
嘉措拉山口觀景台。右下角為遠處珠峰。
拉薩山景(一)從布達拉宮遠眺,拉薩鑲嵌於山穀中。
拉薩山景(二)晨曦中的拉薩
雪山是水的源頭,雪域高原富有河流,湖泊。西藏河流湖泊純淨清澈,色彩紛呈。
巴鬆措湖(一)清晨的湖麵呈暗藍色。隻有高原的湖才會有如此低垂繚繞的雲層。
巴鬆措湖(二):陽光明媚時的湖麵色彩(無修版真實色彩),如同走入仙境。親臨此景才會真正理解‘西藏是淨化心靈的地方’的真正含義。
羊卓雍措湖,海拔4441米,晴朗天空下翠蘭清澈。
旁多水庫。恰逢陰天,水麵呈翡翠綠色。
納木錯湖:雪山下的冰湖美景。海拔最高的鹽湖(4718米),湖麵常年積冰雪。
- 雪域高原的美,鏡頭畫麵難以還原,語言描述蒼白無力。
- 雪域高原,一首‘無言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