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連載:Claire的日記 (第十七章)全文完

(2025-07-21 07:33:57) 下一個

第十七章:春雨綿綿

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五日

Whole Foods裏遇到Sarah。

我在有機蔬菜區挑芹菜,聽到有人叫我。轉頭看,是鄰居Sarah,推著購物車,車裏坐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

"我的孫子Tommy。"她說,"女兒開會,我帶一天。"

小Tommy看著我,眼睛很大。
"叫grandma Claire。"Sarah對他說。
"Hi grandma Claire。"小家夥說。

心裏軟了一下。原來被叫奶奶是這種感覺。

"好久沒在社區活動上見到你了。"Sarah說。
"最近比較忙。"我說。

看她推車子走遠,小Tommy在車裏揮手。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後院櫻花開了。

粉白色的花瓣,微風一吹就飄。我在廚房窗前看著,李明打來電話。

"Claire,你好嗎?"
"很好。Houston怎麽樣?"
"比想象的好。書店生意不錯,David教我很多經營的事。"
"聽起來你很適應。"

"是的。"他停了停,"Claire,我想告訴你一件事。"
"什麽事?"
"David想讓我成為合夥人。如果答應,就要在這裏長期定居了。"

我手裏的咖啡杯停在半空。

"你怎麽想?"
"我想答應。這裏的生活很適合我,而且我覺得找到了新的方向。"
"那就答應吧。這是個好機會。"

"Claire..."他的聲音有些猶豫,"你不會怪我嗎?"
"李明。"我打斷他,"你不用為我的感受犧牲自己的機會。"

"但是我們..."
"不管你在哪裏,我們都是朋友。"

電話那頭安靜了很久。

"Claire,你知道嗎?"他最後說,"認識你是我人生最幸運的事。"
"我也是。"

"什麽是成熟的愛?"他問。
"大概就是..."我想了想,"各自安好。"

掛了電話,我繼續看櫻花。風吹過,花瓣飄落幾片。

二零二三年四月三日

和Maggie喝咖啡。

她變了,不再急於評判別人。也許是年齡的關係。

"Claire,你看起來很平靜。是那種真正的平靜。"
"也許是因為學會了接受。"我說。
"接受什麽?"
"接受生活的複雜性。人生沒有完美的答案。"

"你指李明的事?"
"不隻是他。是所有的事。婚姻、感情、選擇、後果。"

Maggie點點頭。"我們這個年紀都在學這一課。"

"年輕時總想要明確的答案,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現在明白,大部分時候生活都是灰色的。"

"你怎麽想?這幾年的經曆。"
"每一段經曆都讓我更了解自己。"
"包括和Tim的那段?"

"包括。如果沒有那段經曆,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還有那樣的一麵。"
"什麽樣的一麵?"
"激情的一麵,衝動的一麵,可以不顧一切的一麵。"我說,"這些都是真實的我。"

Maggie沉思了一會兒。"你知道嗎,Claire?我很羨慕你的勇氣。"

"勇氣?"

"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敢於麵對複雜的情感,敢於承擔選擇的後果。"她說,"我這輩子都太謹慎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是的。但是看著你的經曆,我覺得人生應該更勇敢一些。"

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勇敢。也許吧。

二零二三年四月十八日

收到李明從Houston寄來的包裹。

一本書,《德州春天》,還有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家中文書店,招牌寫著"德州書香"。店麵不大,但很溫馨。

書的扉頁寫著:"To Claire,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what love really means. Always yours, Ming."

翻了翻,是關於德州風土人情的散文集。文字很美,寫德州的藍天、白雲、廣闊的草原。

看著這些文字,仿佛能想象李明在那裏的生活。每天早上去書店,整理書籍,接待客人,晚上回到住處,看書、寫信、想念遠方的朋友。

這樣的生活很簡單,很充實,很適合他。

給他發短信:"收到書了,很美。祝你在德州一切都好。"
他很快回複:"謝謝。希望有機會你能來德州看看。"

"也許吧。有機會的話。"我回複。
不是因為不想見他。

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陳同突然問我一個問題。

晚飯後,我們坐在客廳看電視。他突然關掉電視,轉向我。

"Claire,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你覺得我們的婚姻怎麽樣?"

這個問題讓我有些意外。陳同很少主動談論我們的關係。

"你為什麽突然這樣問?"
"因為我覺得你變了。變得更...怎麽說呢,更有活力了。"
"有活力?"
"是的。以前你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現在看起來更輕鬆了。"

"也許是因為我終於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什麽事情?"
"關於生活,關於選擇,關於接受。想太多沒用。"

"怎麽說?"
"複雜的是我們總想要得到一切,簡單的是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多。一個溫暖的家,一個理解的伴侶,一些值得珍惜的回憶。"

陳同點點頭。"我們的婚姻也是這樣。"

"是的。不完美,但真實。"
"那就夠了。挺好的。"

這句話讓我心裏一暖。

二零二三年五月一日

勞動節,社區春季聚會。

我和陳同一起去了。草坪上擺著很多桌子,大家帶著各自的拿手菜。有BBQ,有沙拉,有甜點。小孩子們在草地上跑,大人們三三兩兩地聊天。

看到很多熟悉的麵孔。Sarah帶著孫子Tommy,Maggie和她丈夫,還有一些新麵孔。

"Claire!"有人叫我。
是Helen。她穿著淡藍色連衣裙,看起來很精神。
"Helen!你什麽時候回來的?"
"上個月。在中國待了半年,覺得還是這裏更適合我。"

"那邊怎麽樣?"
"很好。見到很多老朋友,也去了一些以前沒去過的地方。但是最後發現,家還是在這裏。"

我們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

"Claire,你最近怎麽樣?聽說李明去了德州?"
"是的。他在那邊開書店,做得很好。"

"你們還有聯係嗎?"
"偶爾。但不多。"
"你想念他嗎?"
"想念。但是是那種淡淡的想念,不痛苦。"

"那就好。這說明你們的感情已經成熟了。"

"成熟?"
"成熟的感情..."她想了想,"大概就是不那麽糾結吧。"
"你說得對。"

"Claire,你知道嗎?我覺得你是我認識的女性中最勇敢的一個。"

"為什麽?"
"因為你敢於麵對自己的內心,敢於承認自己的需要,敢於為了尋找真實的自己而冒險。這種勇敢很少見。"
"但是代價也很大。"
"所有的成長都需要代價。問題是,你覺得值得嗎?"

我看著遠處的草坪,孩子們在陽光下奔跑,大人們在樹蔭下聊天。

"值得。因為我現在了解自己了。"

二零二三年五月十五日

我和陳同的結婚二十八周年紀念日。

去了一家新開的意大利餐廳,環境很溫馨。燭光搖曳,音樂輕柔。

"二十八年。"陳同舉起酒杯,"感謝你這些年的陪伴。"
"我也要謝謝你。謝謝你的包容和理解。"

碰杯的時候,我想起很多往事。還有不能說的秘密。

"Claire,你知道嗎?我覺得我們的婚姻現在比以前更好了。"

"為什麽?"
"因為我們都誠實了。對自己誠實,對彼此誠實。"
"你覺得我們以前不誠實嗎?"
"不是不誠實,而是不夠了解自己。人到中年,才開始真正認識自己。"

這句話讓我很震撼。陳同說得對。我們都在這幾年裏了解自己了。

"那你現在了解自己了嗎?"我問。
"基本上。我知道自己要什麽,不要什麽。知道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次要的。"
"那什麽是最重要的?"
"家。我們的家。"

這個答案讓我心裏一暖。

"我也是。不管經曆什麽,家都是最重要的。"
"是的。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們有一個溫暖的家。"

晚上回到家,我們坐在客廳裏,看結婚時的照片。照片裏的我們那麽年輕。

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整理書房時發現一本舊日記。

是我剛來美國時寫的,記錄了初來乍到的不適應,對未來的不確定,對新生活的期待和恐懼。

翻看那些稚嫩的文字,想起當年的自己。二十九歲,剛結婚,跟著陳同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家。

那時候以為人生就是這樣了。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安穩到老。
沒想到人生會有這麽多變化。

空巢期的迷茫,對激情的渴望,對真實自我的尋找。還有那些不能說的,那些複雜的情感。

如果讓當年的我知道現在的經曆,她會怎麽想?
會震驚嗎?會不敢相信嗎?還是會理解?

我想她會理解的。因為每個女人的心裏都有一個渴望被愛、被理解、被欣賞的自己。隻是大部分時候,這個自己被埋得很深。

我很幸運。在五十多歲的時候,還能重新找到她。

二零二三年六月十日

Linda從中國回來了。

機場見麵,她看起來比半年前更精神。

"中國怎麽樣?"
"很好。但是我發現,我已經無法完全融入那裏的生活了。"
"為什麽?"
"因為我已經變了。三十年的美國生活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甚至價值觀。"

開車回家的路上,她告訴我她的計劃。

"我想在這裏重新開始。找個工作,或者做點什麽。"

"你想做什麽?"
"還沒想好。"
"先適應一下再說。"
"反正有時間。"

"聽起來很有前途。"

"是的。而且我覺得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

"Linda,你知道嗎?我很佩服你的勇氣。"

"什麽勇氣?"
"敢於改變,敢於嚐試,敢於重新開始。六十歲還能這樣,很不容易。"
"年齡隻是數字。重要的是內心的活力。"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李明打來電話,聲音很興奮。

"Claire,我有個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
"我們的書店要開分店了。David覺得生意很好,想擴大規模。"
"那太好了。恭喜你們。"
"分店會開在Austin。David想讓我去管理。"

"Austin?那是個很有活力的城市。"

"是的。而且那裏有很多大學,應該有不少讀者。"

"那你答應了嗎?"
"還在考慮。因為這意味著我要完全留在德州了。"
"那有什麽問題嗎?"
"沒有問題。隻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

這個請求讓我有些意外。我們的關係已經這樣了,他為什麽還要征求我的意見?

"李明,這是你的決定。我不應該影響你的選擇。"
"但是你的意見對我很重要。"
"那我的意見是,做讓你快樂的事情。如果管理分店能讓你快樂,就去做。"
"謝謝你,Claire。你總是這麽支持我。"

"因為我希望你好。不管你在哪裏,我都希望你好。"

二零二三年七月四日

獨立日。

社區裏有盛大的慶祝活動,我和陳同一起參加。白天有遊行,有音樂,有各種攤位。晚上有煙花表演。

站在人群中,看著天空中綻放的煙花,想起這個節日的意義。

獨立。

不隻是國家的獨立,還有個人的獨立。

這幾年來,我也在尋找自己的獨立。不是從婚姻中獨立,而是從那些束縛中獨立。

現在,我覺得自己達到了某種程度的獨立。
我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什麽。知道什麽是重要的。
我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不再害怕別人的議論。

這就是獨立。

煙花在空中綻放,五彩斑斕。很好看。孩子們在草地上跑,大人們在聊天。很平常的一天。

二零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坐在後院的長椅上,看夕陽慢慢西沉。

天空是橙紅色的,雲朵像棉花糖一樣柔軟。這個夏天很美,很平靜。

我想起Tim,想起那個激情四射的夏天。現在想來,那段經曆就像一場絢爛的煙花。美麗而短暫。
我也想起李明,想起我們溫和的相處。那段感情就像春天的細雨。緩慢而滋潤。

兩段不同的感情,兩種不同的美。

現在,我和陳同的關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了解彼此,包容彼此。不再有激情的火花,但有深深的理解。

這樣也很美。

手機響了,是一條短信。
"Claire,Austin的書店開業了。一切都很好。謝謝你。- 明"

看著這條短信,心裏湧起一股暖流。

"恭喜你。願你在新的城市裏一切順利。"我回複。
放下手機,繼續看夕陽。

二零二三年八月十五日

又是一個雨天。

不是春天的細雨,而是夏天的暴雨。我坐在客廳裏,聽著雨點打在窗戶上的聲音。

陳同在書房工作,我在看書。這樣的時光很安靜,很美好。

想起很多人,很多事。想起剛來美國時的不適應,想起初為人母的忙碌,想起空巢期的迷茫。想起那些激情燃燒的日子,想起那些溫柔如水的時光。
想起很多事。有些事現在不想了,該忘的就忘了。

雨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
我走到窗前,看著被雨水洗過的世界。一切都顯得那麽清新。

就像我現在的心情。清澈、寧靜、滿足。

二零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夏天結束了。明天就是九月,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手機響了,是Maggie發來的信息:"明天一起去看電影嗎?"

"好啊。看什麽電影?"
"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電影。據說很勵誌。"

我笑了。中年女性的電影。我們都是中年女性,都在尋找自己的路。

"好的。明天見。"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期待著。

二零二三年九月二日

雨落在窗玻璃上。

我坐在廚房的小桌前,手裏捧著咖啡,看著雨水順著玻璃流下來。

五十七歲了。
春天又來了。院子裏的櫻花開得正好,粉白色的花瓣被雨打得滿地都是。

陳同上班前說:"今天雨大,別出門了。"
我點點頭,端著咖啡看雨。

想起去年九月的生日,李明還在這裏。現在他在Austin,偶爾發來一些風景照片。
我們還保持聯係,但已經很淡了。像兩條平行的河流,各自流向不同的方向。

這兩個月來,我去讀書會,學烘焙,和Maggie聊天,日子過得很安靜。

雨還在下,敲打著屋頂,發出細碎的聲音。

二零二三年九月十日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不是因為有什麽特別的事情發生,而是因為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完全接受了現在的生活。
接受了它的平凡。接受了它的美好。接受了它的不完美。

我不想那麽多了。有什麽就是什麽。陳同在看電視,我在喝茶。挺好。
晚上在日記裏寫道:"五十七歲了,也沒什麽特別的。"
寫完這些話,合上日記本。

外麵開始下雨了。春雨綿綿。
我聽著雨聲,慢慢入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