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連載:Claire的日記 (第九章)

(2025-07-21 07:32:29) 下一個

第九章:隔離時光

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五日

第三天了。

陳同在客廳裏開會,屏幕裏的人在討論項目進度。我在廚房洗碗,碗筷碰撞的聲音很輕。街上沒有人,救護車偶爾經過,鳴笛聲刺耳。

世界停下了。

三天前州長說封鎖,我以為隻是幾天的事。結果一覺醒來,商店關了,學校空了,餐廳貼著"暫停營業"的紙條。

陳同關了視頻,在沙發上坐下。

"至少兩周。"他說。

"兩周..."我放下碗,手上還有泡沫。
"哪都不能去了。"

想起Tim了。德國比這裏嚴重,他怎麽樣?去年那張明信片後,再沒聯係過。但這種時候...
忍不住擔心。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日

第八天。

和陳同24小時在一起,25年來第一次。以前他7點出門,7點回家,周末不是健身房就是公司。我們沒這樣相處過。

開始還能聊天。他說公司的事,我說網上的新聞。現在話越來越少。

他看電視,我做飯。他在書房,我澆花。
像陌生人。

下午給Tim發了消息:"希望你一切安好。"

他很快回:"謝謝。德國嚴重,但在努力。你呢?"

"我們也隔離。"
"保重。"
"你也是。"

簡單幾句話。但這個冰冷的世界裏,還有人記得我。

二零二零年四月五日

清明節。

想起父親說過:"慧慧,人生很短,要珍惜每一天。"
當時以為他說的是健康。現在明白了,是生命的脆弱。

我們總以為明天會來,時間還有很多。突然間,一切停止了。

電視裏播報死亡數字。那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生命,有家庭,有夢想。

想起Tim。想起那個夏天。
如果那時知道會有今天,會不會更珍惜?會不會更勇敢?
人生沒有如果。

我的選擇是回到家庭。現在看來是對的。這個危險的世界裏,我需要的是安全感。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二日

複活節。

沒去教堂,做了彩蛋。想起小傑小時候,我們帶他去公園找彩蛋,他像小鳥一樣到處跑。

昨天視頻,他在波士頓宿舍裏。

"要不要媽媽寄點東西?"
"不用,我成年了。"

是啊,他不再需要我了。失落,但也解脫。
可以關注自己了。

下午整理照片。看到年輕時的自己,皮膚光滑,眼睛明亮。

Tim說過:"你現在也很美。"
也許他對的。美不隻是年輕,還有經曆,故事,深度。五十四歲的我有年輕時沒有的從容。
這也是美。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日

收到Tim的短信。

"看新聞說美國疫情嚴重,希望你和家人平安。德國好轉一些,但要繼續小心。保重。"

複雜的心情。他還是關心我的。
想了很久才回:"謝謝關心。我們都好。你也保重。"
發完覺得輕鬆些。

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束。不是憤怒或怨恨,是淡淡的關懷。
曾經深愛過,現在以朋友身份祝福。夠了。

晚上和陳同看新聞。

"疫情什麽時候結束?"
"不知道。也許很久。"
"你擔心嗎?"
"擔心。但沒用,隻能做好自己的事。"
"什麽事?"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在能控製的事情上盡力,不能控製的放手。
疫情控製不了。但可以控製態度和行為。可以選擇恐懼,也可以選擇平靜。
我選擇平靜。

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

五十天了。

蒸蛋羹,水放多了。
陳同嚐了一口:"挺好,嫩。"
他在安慰我。

陽台上坐著。樓下小女孩騎車,轉圈轉圈,媽媽在旁邊看。

"你小時候會騎車嗎?"陳同端茶出來。
"會,我爸教的。"
"摔過嗎?"
"摔過。"指指右膝蓋,"這裏還有疤。"
他彎腰看。"真有。"
"你呢?"
"八歲才學會,膽小。"

小女孩騎得快了,笑聲像鈴鐺。

我們看著她轉圈。
"這樣挺好。"陳同說。
"什麽?"
"就這樣坐著。"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五日

二十五年了。

早上陳同問:"今天什麽日子?"
愣了一下。"5月15號。"
"還有呢?"
"結婚紀念日。"
"對。"繼續刷牙。

中午他買了花回來。白百合。

"哪來的?"
"藥店旁邊花店。老板娘說百合代表百年好合。"
"你信這個?"
"不信。"把花插進礦泉水瓶,"但今天特殊。"

晚上吃麵條,我放了兩個荷包蛋。

"兩個?"
"紀念日。"
他笑了:"明年放三個?"
"看情況。"

看新聞時他說:"二十五年,過得真快。"
"是啊。"
"像做夢。"
"什麽夢?"
"不知道,反正醒了就在這裏。"


二零二零年六月一日

兒童節。想起小傑。

他22歲了,不過兒童節了。但在我心裏,永遠是那個小男孩。

昨天視頻,他說交了女朋友。

"什麽樣的?"
"聰明,漂亮。你們會喜歡她。"
"什麽時候帶回來?"
"疫情結束後,現在不能旅行。"

看他興奮的樣子,想起自己年輕時戀愛。那時和陳同剛認識,每天期待見麵。一個電話,一封信,都能開心一整天。

年輕人有更多選擇。但初戀的美好應該一樣。

"媽媽,你年輕時什麽樣?"小傑突然問。
"什麽意思?"
"我是說,你有過激情的戀愛嗎?"
意外的問題。
"為什麽這樣問?"
"我覺得你和爸爸很平淡,像朋友。"
"朋友不好嗎?"
"好,但不夠。我希望婚姻有更多激情。"

想起那個夏天,想起Tim。
"激情是美好的,但不是全部。"
"為什麽?"
"激情會消失,其他的會留下。信任,理解,習慣,這些更重要。"
"沒激情的婚姻不無聊嗎?"
"不是無聊,是安全。到了我們年齡,你就明白安全的重要。"
"我不要安全,我要精彩。"
"那你去追求。年輕人應該有夢想。"

掛電話後,想起自己五十四歲時還在追求激情。也許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
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期待束縛自己的選擇。

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五日

州長宣布下周開始解封。

我和陳同看新聞。
"終於結束了。"
"是啊,但我有點不舍。"
"不舍什麽?"
"不舍這種生活,隻有我們兩個的生活。"
"你喜歡?"
"我喜歡我們現在的關係,比以前親密,真實。"
"可以繼續保持。即使解封,我們也可以多在一起。"
"真的?"
"真的。三個月讓我明白什麽最重要。"
"什麽?"
"家庭。我們擁有的是彼此,不是工作或事業。"

想起疫情開始時,我們像陌生人。現在真正成為夫妻了。
"我們重新開始吧。"
"重新開始什麽?"
"重新開始婚姻,像25年前,但帶著現在的智慧。"
"好主意,我們有經驗了。"
"什麽經驗?"
"知道什麽重要,什麽不重要。知道如何相處,如何包容。"
"知道如何愛一個人。"
"是的。"

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

最後一天了。

明天世界重新開放。
站在陽台上看外麵。街道還是那條街道,房子還是那些房子。但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們都不一樣了。

三個多月的隔離,讓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陳同,重新認識我們的婚姻。

想起那個夏天,想起Tim,想起那些心跳的瞬間。那些記憶像另一個世界的事。
不後悔那個夏天。它讓我知道自己還有其他可能,其他選擇。
但更不後悔現在的選擇。
選擇陳同,選擇婚姻,選擇這種平靜而深沉的愛。

"想什麽?"陳同走過來。
"想明天。"
"緊張嗎?"
"不緊張,我們準備好了。"
"準備好什麽?"
"準備好重新開始,作為更好的夫妻。"
"我們真的變好了嗎?"
"我們變真實了,不再隱藏,不再逃避。"
"夠了,真實就是最好的。"

想起Tim的話,他希望我找到真正的快樂。現在想告訴他,我找到了。
不是激情的快樂,是平靜的快樂。不是占有的快樂,是給予的快樂。不是年輕的快樂,是成熟的快樂。
明天世界重新開放。我們的故事才剛開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