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祭

1989年6月4日那個夜晚,和隨後的黎明,從未遠去
正文

習近平與薄熙來:兩個毛派的殊途同歸

(2025-08-17 04:20:29) 下一個

在中共政治舞台上,習近平與薄熙來都是毛派政治邏輯的繼承者。兩人同樣強調政治掛帥、群眾動員與鬥爭思維。不同的是,薄熙來以烈火般的高調試驗提前暴露,最終身陷囹圄;習近平則以溫水煮蛙的隱忍與漸進,騙過了黨內元老,最終集權於一身。兩人的命運雖迥異,但其路徑卻殊途同歸:都推動了毛派政治的回潮。

共同點:毛派基因的烙印

  • 政治高於一切
    薄熙來的“唱紅打黑”運動,將紅歌與毛式宣傳重新搬上舞台,試圖以紅色文化塑造群眾認同。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與紅色教育,同樣將政治正確置於社會生活之上,經濟與民生議題必須服從意識形態。

  • 群眾動員
    重慶時期,薄熙來大力推行“唱讀講傳”活動,萬人廣場合唱紅歌成為政治景觀。習近平則以“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宣傳”為工具,從小學教材到網絡輿論全方位鋪開,打造一場國家層麵的“紅色大合唱”。

  • 鬥爭思維
    薄熙來的“打黑”運動,一方麵確實打擊了黑惡勢力,但也成為清洗政敵、擴張權力的手段。習近平的“反腐”運動規模更大,名義上整頓黨風,實質上清除了幾乎所有潛在挑戰者。二者邏輯如出一轍:通過“鬥爭”來重塑政治秩序。

不同點:權術與節奏的差異

  • 薄熙來:烈火式冒進
    薄熙來在重慶掀起大規模政治實驗,迅速積累聲望。群眾運動的高調姿態,使其幾乎成為“毛澤東式領袖”的複刻版。他過早觸動了黨內格局,引發元老院恐懼。王立軍事件爆發後,薄熙來失去庇護,被迅速拋棄,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 習近平:溫水式隱忍
    相比之下,習近平在地方任職時格外低調。在福建、浙江,他強調發展經濟、謹言慎行;在上海短暫任期內,更表現得“老實本分”。這種“安全牌”讓他在權力交接中脫穎而出。上台後,他才逐步強化輿論管控,收緊社會空間,建立起個人獨裁。與薄熙來的急進不同,習近平的策略是逐步收網,直到對手無處可逃。

案例對比:重慶模式與新時代宣傳

  • 重慶唱紅 vs. 全國紅色教育
    薄熙來讓市民每天在廣場唱紅歌,重塑“紅色重慶”。習近平則推動“黨史進教材、紅歌進課堂”,並在互聯網大規模清理“曆史虛無主義”,把紅色宣傳擴展到全國。

  • 打黑清洗 vs. 反腐運動
    薄熙來“打黑”打掉了一批重慶地方權貴,但也為自己結下政治仇敵。習近平的反腐更為徹底,從周永康到孫政才,幾乎所有能構成製衡的政治人物都被整肅。

  • 煽動民族情緒
    在薄熙來時代,重慶宣傳重點是毛派“紅色文化”;在習近平時代,則升級為國家層麵的民族主義。2022年“蘇州和服事件”中,警察當街嗬斥普通女子“傷害民族感情”,正是這種氛圍下基層執法主動迎合政治宣傳的產物。

殊途同歸:毛派政治的宿命

表麵上,薄熙來與習近平的命運截然不同:前者在聚光燈下轟然倒塌,後者在沉默中登上權力頂峰。然而二者殊途同歸,都是毛派政治在新時代的回潮。

薄熙來過於熾烈,燒傷了自己;習近平則溫水煮蛙,把全社會都拖入毛式政治邏輯的複興之中。前者是試煉,後者是定局。

結語

所謂“狗咬狗”,並非理念分歧,而是權術節奏的差別。薄熙來的失敗與習近平的成功,不過是同一種政治邏輯的不同演繹。最終,這兩條道路都導向一個結論:毛派陰影仍籠罩在中國政治之上,決定了體製的宿命性回潮。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