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真理”到“陣地”:哈佛與大學精神的墮落之路
一、“VERITAS”:一段被遺忘的誓言
在哈佛大學的校徽正中,鐫刻著三個清晰的拉丁字母:
然而今日的哈佛,距離這一理想早已漸行漸遠。
這場墮落,並非始於川普,也非終於極左。它是自由之名的異化,
二、哈佛之變:從學術聖地到政治堡壘
上世紀中葉的哈佛,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之殿堂”。
- 但自20世紀60年代起,伴隨民權運動、反戰浪潮、
身份政治取代了公民倫理;
被壓迫敘事淩駕於事實考證;
“冒犯感”成為審查的標尺;
DEI信仰替代了學術標準。
今日之哈佛,已非一個探索世界如何運作的地方,
三、大學為何淪為陣地?
1. 權力再生產的軸心
哈佛不僅是大學,更是未來權力者的搖籃。民主黨、媒體、矽穀、
2. 政治撥款的約束
科研經費與政策掛鉤,“多元指標”“性別比例”“社會正義取向”
3. 學生消費主義的崛起
在“客戶至上”邏輯下,大學不再挑戰學生思維,
4. 社交媒體的極化放大
社交平台鼓勵立場先行,煽動情緒表達,
四、自由之殿,何以建於恐懼之中?
最令人不安的是,今日的哈佛不僅不再包容保守派聲音,
曾有教授因質疑DEI而被集體抵製;
有學者因反對加沙學生運動被排除講座資格;
更有一萬多名教職中,
這種“一致性”不是共識,而是寒蟬效應;不是認同,
真正的專製,不是你被強迫閉嘴,而是你連開口的勇氣都消失了。
五、DEI:新道德教條,還是現代異教信仰?
DEI本意或許良善,旨在修正結構性不公。然而當它超越製度,
當學術標準讓位於族群標簽,當科研成果不如政治身份重要,
而在這種體製中,反對者不是“觀點不同者”,而是“異端”。
六、結語:大學還能回頭嗎?
哈佛的問題,不隻是一個大學的問題;它是西方文明自我審判、
當大學不再追求真理,而是維護某種意識形態的正確性;當“
如果大學不能正視這一危機,不能重新拾起那三個拉丁字母的精神,
VERITAS,不是標語,是誓言。
Reply Forward Add rea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