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盡頭 Lands End 上
--2025舊金山的小日子係列102
杭州阿立
2025年8月29日
書接上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8/22819.html
榮譽軍團博物館所在的林肯公園(Lincoln Park)緊挨著舊金山海灣,周圍有很多海灘(beach),海景無敵處處看。
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地之盡頭”(Lands End)。
2015年我們來舊金山看小小阿立,去過Lands End。那次還去了小小阿立求婚的地方:金門大橋下的Baker Beach。博文介紹以前寫過了,不再贅述。Baker Beach也不遠。今天榮譽軍團宮逛的時間夠長、夠累,去兩個海灘吃不消,況且我們要及時返程:舊金山灣區的尖峰時刻開始的很早,我們回去正好是通勤方向(Commute),一路烏龜爬。
“地之盡頭”(Lands End)離榮譽軍團宮隻有一英裏多,一踩油門,Lands End到了。
People of the Coast:
看圖說話,地之盡頭原本是米國土著人的居住地。後來被歐洲來的《五月花號》白人統治者。。。你懂的?
下麵的海灘是Sutro Baths(蘇特羅浴場)所在:
國家公園管理局(NPS)如此介紹Sutro Baths:
“阿道夫·蘇特羅(Adolph Sutro)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他設計了蘇特羅高地(Sutro Heights),後來又設計了第二座懸崖屋(Cliff House)。1894年,他開發了令人驚歎的蘇特羅浴場(Sutro Baths)。蘇特羅對自然曆史和海洋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在懸崖屋北麵的岩石間建造了一個海水泳池水族館(ocean pool aquarium)。之後,蘇特羅又擴建了他的海濱建築群,建造了一座占地三英畝的大型公共浴室,其工程和藝術細節都令人印象深刻。”
“蘇特羅對浴場的夢想是為成千上萬的舊金山居民提供一個健康、休閑且價格低廉的遊泳場所。一座經典的希臘式大門通往一個巨大的玻璃圍牆,裏麵有七個不同溫度的遊泳池。遊泳池裏有滑梯、空中飛人、跳板和高台跳水。漲潮時,太平洋的強大力量可以在一小時內注滿所有遊泳池所需的170萬加侖水。浴場可同時容納1萬人,並提供2萬套泳衣和4萬條毛巾出租。”
“盡管浴場魅力四射、令人興奮,但它並未取得商業上的長期成功。阿道夫·蘇特羅於1898年去世。。。由於大蕭條、公共交通的減少以及新的公共衛生法規的出台,浴場逐漸失去了人氣。為了讓浴場盈利,業主們將浴場改建成溜冰場,但蘇特羅浴場再也沒有恢複人氣,滑冰收入也不足以維護這座龐大的建築。1964年,計劃用高層公寓取代浴場的開發商買下了這塊地,並開始拆除這座曾經宏偉的建築。1966年,一場大火燒毀了浴場的殘骸;市政府最終放棄了建造高層公寓的計劃。懸崖屋北邊的混凝土廢墟是宏偉的蘇特羅浴場的遺跡,自1973年以來一直是金門國家遊樂區的一部分。”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
往下到海灘一路下山,嚴重陡坡。
小小阿立嫂事先提醒:“Nice views, you can walk down to what’s called the sutro baths but probably difficult for mom. Can just stay on the paved path(風景很美,你可以走到蘇特羅浴場(遺址),但對媽媽來說可能有點難,可以留守在上麵)。”
阿立嫂以前下去過,這次就在上麵,正好休息休息。
舊金山市的氣溫本就比灣區其它地方低很多,海灣風又習慣性的大。雖然是8月盛夏(8月5日),短袖馬球衫(Polo shirt)未必抵擋得住。下去前先穿上薄外套。
出發:
前麵小半段下山之路有台階: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雖然前麵小半段有台階,腿肚子還是有點酸酸的。停下來喘口氣。
半山腰自拍:
往下兵分兩路,都無台階:
時間有限,我當然去sutro baths(遺址):
這條土路更陡峭,泥路表麵有些浮沙、摩擦力時覺不夠。真要小心翼翼,一不留神摔一跤可不是玩的。
走幾步,停一停,再拍張照:
蘇特羅浴場遺址到了:
到此一遊:
蘇特羅浴場遺址右麵有2個岩洞:
靠海的岩洞有圍欄擋住,不能進。
這個洞不能進,黑衣砂鍋(帥哥)爬圍欄下去了:
這個岩洞可以進入:
進洞前在洞口先拍海景:
岩洞裏的泥沙軟軟的,深一腳淺一腳:
岩洞另一頭出口圍欄封鎖:
隻好回頭路:
岩洞口拍海景:
往回走,到蘇特羅浴場遺址再留個真相:
回去要上山了: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真如此嗎?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下集《地之盡頭 Lands End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