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阿立

阿立,杭州人,理工男,浙江大學工學學士、碩士,美國肯塔基大學博士。 近幾年在海外中文網寫些回憶、隨筆、遊記和詩詞曲,筆名杭州阿立。
個人資料
正文

亞洲藝術博物館6 道與佛 此消彼長與合流

(2025-07-15 04:24:43) 下一個

亞洲藝術博物館6 道與佛 此消彼長與合流

--2025舊金山的小日子係列62

杭州阿立

2025年7月15日

書接上集《亞洲藝術博物館5 福祿壽喜 宋元明清佛像》: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7/9817.html

上集結尾簡單提到了唐朝的宗教信仰和統治者的好惡。這集的內容牽涉到中國的三教:儒釋道(儒教,佛教和道教)。

儒教起源於堯舜禹的五教。周公姬旦開啟,春秋時孔丘(孔子)成為完整的體係(大致)。早年‘周孔’並稱,‘周孔之道’直到唐代。後世逐漸公認孔子為儒教‘教主’、‘聖人’,儒教因而也被稱為‘孔教’、‘聖教’。

這些都是題外話。博物館這個展區的主題和館藏文物牽涉的主要是道教(仙)與佛教(佛)之曆史淵源。

道教和中國流行的信仰

如圖所示,中國有三大宗教:儒教,佛教和道教。三者之間互有交集,逾2000年。它們定義、指導和影響了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各種社會,文化和禮儀活動。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信仰,主要盛行於漢族。相對而言,佛教和儒教對不同民族的吸引和影響更為廣泛。

貫穿中國曆史,從無單獨一個宗教體係主宰中國。總體而言,人們根據各自的利益考量以務實的態度選擇信仰。

還有很多民間信仰,它們不屬於某一具體宗教,流行於傳統社會千百年。

介紹文字下方有兩張舉例照片:左麵是道教神祇鬥母(Doumu,亦即西王母)的瓷像(約1700-1800年)。鬥母的塑像演化自印度佛教的摩訶菩薩(bodhisattva Marci);右麵是搖錢樹(money tree),樹頂部是道教的西王母。

阿立注:道教的鬥母有很多說法,比如:鬥母元君,鬥姥元君,太一元君,道母或天母、西天母(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繼續看展覽。

群仙慶壽圖掛幛 清末(1850-1900):

如圖所示,這幅掛幛是晚清、清末年間的。掛幛描繪道教群仙各顯神通過海赴會。群仙齊集,呈現的是長壽(longevity),和諧(harmony),祿(prosperity)等多個吉祥裝飾/符號/意象(蓮花、仙桃、雙龍,等)。

法界人中像(唐):

帝國中期的米勒佛信仰(Belief in Maitreya During Mid-Imperial China):

公元600年間佛教的強勢得力於一個統治者:武則天(武曌 625-705)。她是中國曆史上唯一女性稱帝並且建立自己的皇朝(周朝 公元690年)。

武則天在大雲經(Great Cloud Sutra)中找到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文,支持她的合法統治地位:經文預言彌勒佛,亦即未來佛(Maitreya,buddha of the future)將以女神和世界君主降臨。

武下令建造了大量的彌勒佛像。她宣稱自己是彌勒佛(未來神)的化身,在全國各地修建大雲廟。之前的彌勒佛像都是菩薩(bodhisattva),而武則天下令建造的彌勒佛像是佛陀(buddhas),宣稱未來佛(buddha Maitreya)以則天女皇降臨世間。

阿立注:彌勒菩薩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也被稱為未來佛,是釋迦牟尼佛的繼承者。佛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亦即如來佛祖。佛教認為釋迦牟尼是世間最尊貴者,弟子與信徒常以世尊稱呼釋迦牟尼。

佛頭 唐(700):

交腳米勒菩薩 北魏(650) 釋迦牟尼坐像 唐(650-800):

交腳米勒菩薩-釋迦牟尼坐像 文字介紹:

如圖所示,牆上的交腳米勒菩薩(seated bodhisattva)是男身,而端坐的釋迦牟尼佛(The Buddha Shakyamuni)是女身。

中國佛教藝術的興起

公元386年,拓跋人占領了中國北方,建立北魏王朝(386-534)。拓跋統治者采取了一係列鞏固政權的辦法,包括從印度引入並推動佛教。他們相信作為外來統治者,應該培植外來宗教,而不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

這些遊牧統治家族安排與重要的漢人、貴族聯姻。成了統治者妻子/母親的漢族女人,可以更有效、有力的在中國發展佛教信仰。介紹舉了一個馮女士(Lady Feng)的例子,作為幼年皇帝的母親,對佛教的推廣,皇族的語言和穿著(漢族化)等做了很大貢獻。還改變了之後建造的佛像身材:由原來的豐滿肥大演化成漢族的苗條(附有兩張對比圖)。

-----

阿立注:按度娘,博物館的介紹應該是指馮太後(442-490年10月17日),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政治家、改革家。馮氏出身北燕王室長樂馮氏。北燕滅亡後,沒入北魏掖庭,充為奴婢。太安元年(455年),被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受冊封為皇後。 獻文帝拓跋弘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後。當時鮮卑貴族乙渾專權,誅殺朝臣。馮氏密定大策,誅除乙渾,開始臨朝聽政。隨後下令各郡設太學,置博士、助教,根據各郡大小,招收學生。皇興元年(467年),皇子拓跋宏出生,馮氏還政於獻文帝。後與獻文帝的矛盾日漸激化,至承明元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拓跋宏即位,馮氏被尊為太皇太後,再度臨朝聽政。自太和元年(477年)起,開始改革吏治,頒行俸祿製度,推行三長製,發布均田令,推行租調製,以鞏固統治,增加國家收入。 在與南齊交戰多次失利後,與之和好,使得邊疆無事。 但馮氏多疑好殺 ,寵佞佛教,廣修佛寺、石窟,耗費巨萬億錢財蓄養男寵、獨裁專製使天子屍位的行為,也招致史家非議。 太和十四年(490年),馮氏在平城病逝,享年四十九歲,諡號文明太皇太後,葬於永固陵,史稱“文成文明皇後”。 馮氏為人聰明果決,猜忌而長於權術,以重管、重罰駕馭群臣為其所用。她兩度臨朝稱製,被認為是北魏太和改製的實際主持者。其支持的改革為孝文帝漢化改革及北魏遷都洛陽以後的繁榮富庶打下基礎。

-----

佛造像碑 西魏(549年):

水月觀音半跏坐像 宋(1100-1200)桐木:

水月觀音半跏坐像 文字介紹:

阿立注:了悟分享的微信視頻《打卡舊金山 亞洲藝術博物館》說這件水月觀音也是博物館的鎮館級別的珍品。

釋迦禪定坐像 後趙(公元338年):

釋迦禪定坐像文字介紹:

如圖所示,這是中國曆史上已知最早的青銅佛像。底座(背部)刻字提到建於388年,比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僅晚了400年。它是公元四世紀幸存於今最大的佛像之一。

博物館的介紹篇幅夠長,還有2幅附圖。可惜照片字體太小,看得我眼花繚亂。問度娘: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最著名的後趙建武四年造(佛鎏金銅像),是我國現存最早明確紀年的立體雕塑佛像。佛作高髻,發紋刻劃精細,額際寬平,下顎部漸收。柳眉杏眼,眼瞼刻劃細挑深長,鼻梁平挺,人中深凹,嘴角微微上翹,含有一絲笑意。神情溫靜,麵貌端莊,儼然漢人形象。著通肩式大衣,圓領,衣褶自兩肩由胸前下垂,呈U形重疊狀,而衣褶線條的高突程度亦較前有明顯減退;衣擺兩端搭過肘部外展,對稱而具飄動感。雙手合前,作禪定印相,五指纖長,刻劃細膩。結跏趺坐於高佛座上,座正麵外緣細刻花紋,中有三個插孔,應為配飾雙獅及寶相花之用。這是一件佛造像由西天傳來,遂被中土接受並開始漢化演進的典型實例。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下集《亞洲藝術博物館7 絲綢之路 唐三彩》: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7/11472.html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