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 諾貝爾獎點評3: 化學獎

(2025-10-08 04:48:11) 下一個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三位“結構大師”:日本的北川進、英國的羅布森、還有在美國任教的雅吉。他們為化學添了一批新“建築材料”——金屬有機框架(MOF)。一句話,他們不是研究分子,而是在分子裏搞設計。

一、化學家的蓋樓夢

化學家最愛動手。別人算,他們搭——在分子裏打地基、立支架、封頂粉牆,幹得比真建築還認真。

MOF,說白了,就是會“透氣”的分子樓。古人講“虛室生白”,他們講“空室生金”:用金屬當磚角,用碳鏈當梁柱,在納米世界砌出一間間空房。這個“空”,不是打坐的空,而是準備“出租”的空。傳統材料,比如活性炭、沸石,就像鄉下自建房——洞大洞小,全靠緣分。MOF 不一樣,是分子級的“精裝公寓”:規整、漂亮,還能定製。如今化學家能精確控製孔的大小和性格,挑租客、選氣體、定功能,成了納米界的包租公。

據說,一克 MOF 的內部表麵積能鋪滿一個足球場——個頭小,肚量大。要是能賣地,這項目早就上市了。

二、從煉丹到救世

樓蓋好了,總得有人住。MOF 的“租客”從氣體到藥物,應有盡有。它能做“碳捕手”,把二氧化碳關進分子籠;也能做“取水機”,在沙漠空氣裏榨出幾滴水;還能儲氫、催化、淨化空氣。別人蓋樓為賺錢,它蓋樓為救地球——一場化學版的救世計劃。

這也合了諾貝爾的口味:要麽獎工具,要麽獎救人。MOF 兩樣都占——既是分子積木,又是未來希望。化學從煉丹走到救世,隻隔一層玻璃。

三、科學與工程

獎台上平靜,後台卻吵。有人說 MOF 屬於科學,有人說是工程;爭得像業委會搶地盤,一個講原理,一個畫施工圖。其實科學和工程,本是一對老夫妻——一個空想多,一個手腳快。非要分家,隻會少了趣味。最好的創造,往往生在這“跨界婚姻”裏。

四、化學的詩與幾何

三位得主,用金屬和分子,搭起了微觀世界的空中花園。化學的妙處,不在燒瓶裏,而在原子間——那裏,理性生出美感。

MOF 的結構,像極簡主義的畫:幾根線,幾處空,恰到好處。去掉裝飾,留下秩序;去掉喧嘩,留下光。化學家既是匠人,也是藝術家,用分子作筆,把邏輯變成形。

科學走遠了,會遇見藝術;藝術看深了,也會回到科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漢唐 回複 悄悄話 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