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後左蘭·馬姆達尼勝選紐約市長,盡管民調早有預兆,但曆史性一刻轟然到來之際,仍反應滔天、碎片四射。我們鬧中取靜,抽絲剝繭複原真相,全網獨家,內容好玩,不看太虧,記得訂閱分享。【本期題目:吊民伐罪?解放美國?美資歐社?三分一統?跛腳川普?】
核心問題是:什麽人、為什麽贏了紐約?應該怎樣看待這個曆史拐點?2025選舉如何改變美政格局?先來複盤11月4日輸贏。
選舉數據浮出:馬姆達尼得票超半數,贏了大多數族群。細節有待澄清,但結果確定無疑。各方各說各話,很羅生門,也很羅夏墨跡。
歡呼者歡呼:民主黨紐約贏了,民社黨革命贏了,平價宜居政策贏了。憤怒者憤怒:穆斯林贏了,激進極左贏了,社會主義贏了。
先看黨爭,再看意識形態與主義革命。
馬姆達尼是民主黨嗎?是,又不是。他是民社黨人,但所有民社黨參選人和選民都注冊為民主黨,從黨內競爭政權、推動變革。
共和黨人斯立瓦獲票僅7%,基本不存在——紐約2025市長大選,是民主黨內部三方自相殘殺,以民社黨擊敗民主黨落幕。
內鬥始於初選。民主黨籍亞當斯市長尋求連任,但他貪腐醜聞纏身,被迫與川普交易換取刑事免訴。他黨內名聲實在太臭,遂以獨立身份參選。前紐約州長安德魯·庫莫角逐民主黨提名,挑戰本黨市長。庫莫出身紐約政治世家,因被指控性騷擾而辭職。
民社黨小將馬姆達尼趁隙插入,巧用排序投票製ranked choice voting破局,綜合得分第一,獲民主黨提名,前集已詳述,不再贅敘。庫莫第二,繼續獨立參選;亞當斯排三,卻拒絕退選。兩強血拚,各不相讓,暴露紐約民主黨後繼乏人、內鬥相殘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亞當斯參加初選,對第一次實施的排序投票極為反感,聲言若輸,一定是對手作弊,語驚四座。如此話風,川普第一,亞當斯第二。很“紐約”?
直到川普施壓並許以好處,亞當斯才心不甘情不願退選。選前最後兩天,川普公開背書庫莫,說“若紐約淪入共黨之手,將斷絕聯邦資金”。庫莫借川普威脅警醒選民,但一切太晚——共和黨選民轉投有限,亞當斯陣營反投民社泄恨。川普背書,隻能激怒反川選民,庫莫大勢已去。
最後計票,馬姆達尼極微過半,雖僅0.4%,卻超庫莫八個點。聽著挺像2016總統大選,隻是角色和得票不同。這回,民社馬姆達尼衝陣劫營,亞當斯堅拒不退,庫莫回天無力。很左翼?
川普介入的確增加了複雜性。有人譏諷“川普挺誰誰死”,有人嘲罵庫莫與川普沆瀣一氣,更多人稱此為民主黨打敗共和黨的鐵證。還有人懷疑,川普故意挺庫莫、激怒中間選民,製造社會主義占領紐約既成事實,更方便他掄圓攻擊。
馬姆達尼勝選演說,滿篇吊民伐罪,全力炮轟川普,毫無顧忌。是反川勝利無疑,但贏家到底算民社黨還是民主黨?
民主黨領導層長期觀望,直到庫莫勝選無望。州長Hochul背書馬姆達尼並為其站台,但現場民社選民並不買她賬。馬姆達尼也未回報以背書支持她明年競選連任。
紐約籍民主黨眾院領袖傑弗裏斯等到最後才低調背書,差不多與川普背書庫莫同時,但隨後公開嚴重不同意桑德斯所稱“馬姆達尼代表民主黨的未來”。他讚同馬姆達尼的平價宜居提法,對其他方麵仍持保留。
紐約州兩位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始終未表態,包括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除了政策分歧,馬姆達尼關於猶太種族的態度和言論也引發爭議和顧慮。克林頓夫婦、奧巴馬、拜登等元老均未背書。
馬姆達尼勝選紐約市長,創造曆史,也引發爭議。21世紀美國政治,可謂連創曆史:奧巴馬非白,希拉蕊·克林頓非男,川普非政,拜登最年長,川普判罪,川普複辟,川普最老,川普關張最多最久...。這次,馬姆達尼創造了什麽曆史?引發些什麽爭議?
很快,紐約將到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市長、首位穆斯林市長、首位歸化移民市長、首位非洲出生南亞裔市長。馬姆達尼還將是美國首位民社黨市長。看點太多,蘊意滿滿,我們擇要拆看。
最年輕是雙刃劍:從未主政治理,但活力十足。有人說,他的民社民粹是川普嘛噶民粹鏡像。民粹需要超凡能量,一極老、一極少,都超凡。
全美有過穆斯林市長先例,但都是穆斯林聚居的寡民小市,而且都是民主黨而非民社黨。2024大選中,因為加沙,穆斯林票倉反感拜登、哈裏斯,或拒投抵製,或反投川普,都為泄憤,重複民社黨2016。
有趣的是密西根Hamtramck民主黨穆斯林市長Amer Ghalib。他2022年當選,2024背書支持川普。今年獲川普提名出任駐科威特大使,但在參院聽證時完敗。兩黨參議員對其公開反猶震驚,有人翻出他曾盛讚滅國科威特的薩達姆為“烈士”。反猶,民主黨,背書川普,崇拜薩達姆,提名大使......很川普。有人說很穆斯林,引發爭議。
有支持者駁斥川普,說馬姆達尼不是社會主義者,也有的說他是歐版而非蘇版社會主義。有人歡呼社會主義花落美國,也有人對此震驚惱火。讚惱且不論,馬姆達尼到底是不是社會主義者?
他勝選演說,開篇就引用尤金·德布Eugene Debs 1918年的名言:“我看到了人類更美好明天的曙光 I can see the dawn of a better day for humanity”。人類,世界,明天——美國社會主義座右銘,相當於德係普羅主義的“全世界普羅,聯合起來!”
尤金·德布1893年創建美國鐵路工會,1894年領導鐵路大罷工,1901年成為美國社會黨創黨領袖,1905年共同創始世界勞工聯盟,隸屬第二國際。他因為領導罷工和反戰兩度入獄,1900-1920年間五次參選總統,獲票零星,但被世代社會黨人尊為至尊泰鬥。
桑德斯中學時代從其演講中獲得靈感,畢生崇敬。他說“社會主義關乎人類尊嚴,無關威權”,“十億階層根本就不該存在”,必須用征稅消滅十億富豪,阻止寡頭壟斷權力。
馬姆達尼開宗明義致敬師祖,旗幟鮮明。之後,非洲印裔的他,又引用印人前輩尼赫魯:“曆史鮮見一刻,我們從舊世界跨入新世界,終結一個時代,長期壓抑的民族靈魂,終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尼赫魯是聖雄甘地最親密戰友、印度獨立英雄與創國總理、英倫費邊社會主義者。他終身執政,長達近1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最大民主國家、發展中國家翹楚。
馬姆達尼自稱剛剛“推翻一個王朝”,“解放民族靈魂,終結殖民壓迫”,始自紐約實驗室?有人據此指出:馬姆達尼信奉原教旨社會主義,敵視250歲美國的寡頭資本殖民主義統治。看其政策、政綱、政論,2025的紐約碼頭,是又一次十月革命嗎?
競選中,政策營銷重要,內隱理念也重要。馬姆達尼政策響亮,政治理念若隱若現,因此爭議不斷。長話短說,民社黨的確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確公開主張以激進民社民粹對抗川普嘛噶民粹、以民粹激進驅逐民主黨精英漸進派。政治激進見仁見智,但民社激進絕非失控,是精控,全褒義。
姓“社”無疑:歐陸思想,美國勞工。有人區分“蘇社”與“歐社”,也有人建議,把黨名從民社黨改為社民黨,以正名順言、收斂蘇式革命鋒芒。民社三傑都出自紐約港,主義同道,主張同向,唯風格各異。師尊桑德斯與大師姐AOC本地生長,年輕新秀闖將馬姆達尼7歲移民到此。紐約民社激進,紐約川普嘛噶。紐約。
84歲的桑德斯出身波蘭猶太移民下中產,年輕時父母雙亡,大學畢業後在紐約無親無友,因適應不了都市生活而心灰意冷,遂北上佛蒙特鄉下。幾年的邊遠孤獨靈魂之旅,他住在水電煤全無的小木屋,靠打零工為生。
他閉關思索越戰、水門,對美國無道、政治腐敗、資本貪婪日益憤怒,立誌發動人民奪回權力,參與當地草根反體製反現狀抗議。他鍾愛戰前歐陸左翼思潮,窮極一生把道義憤怒轉化為群體行動,被稱為碩果僅存的60年代文化活化石,從抗議主流政治到嬉皮邊緣生活方式,再到參政上位。在消費社會和身份政治的當下,他是孤傲的民社英雄。
1988年,伯靈頓市長任內,他結交蘇聯姊妹城市、新婚蜜月遍遊蘇聯,先鋒前衛,引發遐想與質疑。他長期主張移植歐洲、尤其北歐的高賦稅、高福利、均貧富社會,屬老派曆史唯物主義者和體製內相機改革派。2006年當選參議員後,他借“占領華爾街”運動東風,旗幟鮮明反資本富豪、反兩黨建製。
他2016年參選,問鼎總統大位,對抗新民主黨人,初選惜敗,卻極大刺激了民社主義情懷高能傳播。民社黨選民泄憤反投,使川普險勝,催生川普時代。川普政策放大了貧富落差與階級對立,無異於為民社之火抱薪造勢,孤立、打擊主張“富民經濟”的新民主黨當權派。十年後,屢現被動的新民主黨人終於折戟紐約。聯邦各州,走資派還在走,但被左右夾擊。
AOC(Alexandria Ocasio-Cortez)是民社三傑中一抹亮色。她出身波多黎各拉丁中產,19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她是學霸,中學時贏得國際科技大賽,獲小行星命名大獎——23238 Ocasio-Cortez,波士頓大學經濟-國際關係本科最優畢業生。
2016年,她加入桑德斯競選團隊做義工,走進民社政治。之後,她邊做酒吧餐廳女招待,邊運作政治公關,兩年後挑戰並擊敗民主黨眾院宿佬,28歲就成為史上最年輕聯邦女議員,並迅速成為眾院民主黨內進步派核心。
AOC不反民主黨,也不反美國文化。她善於黨內外結盟,務實合推進步敘事。如果說桑德斯代表老派歐式社民,那麽AOC更偏向當代美國新民社。詞序顛倒,詞義大變。
她極會用新媒體打公關戰,聲名鵲起,政治募資稱冠眾議院,雖未取得成文立法成就,卻成為多項進步主張首席代言人,成為進步號角。“號角政治”由來已久,這話題好玩,後集詳看。
AOC力挺馬姆達尼勝選後,大聲疾呼自由陣營求同存異、聯合反川。她政治早熟,年僅36歲已是服役七年的國會老司機,但政壇故事卻仍是序幕、熱身,被看好參加2028總統大選。
桑德斯老當益壯、胸懷世界,AOC冉冉升起、立足美國,二位都走議會鬥爭路線。馬姆達尼則立誌解放美國、終結內政“政治殖民主義”和“經濟帝國主義”。這個滿身異國情調、雄性荷爾蒙爆棚的嘎小子,出道即巔峰,初屆而立就擊穿天花板、登頂世界首都權極。這份驚人選績,對紐約、民主黨、美國意味著什麽?
馬姆達尼正在在緊鑼密鼓籌建市政班子,準備就職。輿論界快思維評論激情四射,沉默大多數仍驚異莫名。穿越喧囂,放眼聯邦,到底該怎麽看?
首先,無論好說歹說,這是紐約人的自由選擇,理應尊重。詩意競選已過,要做好治理文章仍問題重重。政客許諾,說易行難,都是後話。
11月4日,民社黨拿下紐約,民主黨則橫掃聯邦,拿下弗吉尼亞與新澤西州座、波士頓與底特律等市座,多州立法院、司法要位也紛紛進賬。加州選區重劃公投粗暴碾壓,紐森州長號召藍州們跟上。
票站出口速調清楚顯示: 選民對川普執政強烈不滿,去年大選投川的搖擺票大批逆反。近期民調,拉丁裔、白女、少男三大票倉,都以幾十點幅度競相反叛。按人口比例,等於去年大選選票大幾點翻轉,若當下立馬總統大選,川普能慘輸十幾個點!
美國選舉風險日益清晰: 選民越煩躁,就越浮躁、越喜新厭舊、越半理性非理性反理性。選票神聖,但倘若理據不彰、營銷當家、能做不如敢說成了主旋律,則顛覆翻轉必成常態。托克維爾早就警告過。
平靜接受票選結果的同時,仍需警惕民粹情緒泛濫與投機政客過度營銷。這麽快、這麽大比分全盤翻轉,說明浮躁之深、選投之任意,而非主流喋喋不休的經濟體感決定一切。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彼此有關聯,但並非一對一因果那麽簡單。
川普真金白銀合法贏了大選,贏了煩躁選民,也贏了共和黨。對麵,民主黨裂解暗火爆發,紐約市輸給民社黨。三撥人馬,三種夢想,三極格局初定。與史上三方競選不同,這次是三黨當權。
說“民主黨已死”言過其實,“平價宜居”也非靈丹妙藥。煩躁選民既易被小恩小惠迷惑,也易因意外失望恩斷義絕。貪婪恐懼,秘訣在於平衡。有人說,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失去新聞中立、失身政治湍流的主流媒體。媒體渾噩,選民迷茫,怎麽反思?
剛剛,Politico民調去年大選投民主黨的選民,問:誰是本黨領袖?20%答“不知道”,16%哈裏斯,10%“沒人”,其餘都個位數。民黨老矣,尚能飯否?
選票回答:雖無領袖,依然認家。溫和中左大贏,女州長、女市長大贏,反川普反嘛噶大贏。女性堅韌,中左仍家,抗川為大,基本盤依然穩固,能贏回搖擺票、笑納遊移票。川普聲言作弊,當然是瞎掰——共和黨在其嚴控的紅州紅區同樣慘輸。
群龍無首,卻大贏選戰,功歸川普,也歸因民主黨從來的服務、包容黨魂。有教無類,為所有選民服務,包容所有人、任何人:和衷共濟的溫和共和黨,慌張亂投的中間票,當然還有特洛伊木馬民社黨。
民社黨人走出木馬,2016、2020大選兩度衝陣未果,而今一舉擊敗民主黨雙勁敵,一雪前恥。一如既往的,是反建製、反資本的主旨。馬姆達尼一招一式模仿桑德斯,照抄近半世紀前桑德斯市長競選口號: “本市不賣!”
不賣,不是價格不合適,而是拒絕買賣邏輯。川普隻認買賣,民社厭惡買賣。於是,紐約既非老家,也不是祖國,而是社會改革實驗室。北歐模式可以試,公費益民有先例,無懼富人逃離、就業流失。也有人說,紐約罪孽深重,早該換個活法了。
馬姆達尼就是要讓紐約換個活法:激進改革,激烈反川。兩激亮眼,卻也揪心。通常,改革靠廣結善緣、尋機漸行,當選後降調降溫、和解妥協。馬姆達尼不同,有後生血性,有草根墊底,有本錢對抗。
與孤苦悲憫的桑德斯和都市女生的AOC相比,馬姆達尼身世簡直算奢侈。他通體未經生活毒打,渾身洋溢澎湃激情:紐約,我來了,世界,看我的!
紐約太重要了,一市GDP即躋身全球前十大國,妥妥富可敵邦。如此年輕就執掌這麽大一份家業,後生可畏。以美國之大,讓紐約先“社起來”,或不妨一試。紐約特殊,不正適合激進實驗?
可若拿掉政黨標簽與營銷口號,馬姆達尼的競選主張並不新鮮。紐約曾幾度進步派掌權,屢屢試過進步政策。
1934-1945年羅斯福新政、二戰期間,海量聯邦資金讓進步民粹派民主黨市長拉瓜迪亞大有作為。1966-1973年民權國建,理想主義的共和黨進步派市長林賽力推偉大社會,卻因犯罪屢高企、白人外流、財政虛弱失民心,致使之後整整一代人轉右。
1990-1993年,首位非裔市長丁肯斯遭遇經濟衰退、種族衝突與犯罪頻仍,選民轉向“法治”市長朱利安尼。2014-2021年,進步派市長布拉西奧施行惠民福利,以企業外流、預算吃緊、公信低迷收場。布拉西奧為馬姆達尼站台,其前任布隆伯格背書支持庫莫。
布隆伯格911後就職,在任12年。嘛噶和民社都對他恨之入骨,各嫌他太左、太右,稱他為“精英寡頭”。溫和中間卻稱他為紐約“幾十年來最好的市長”、“現代最後一位高效市長”。他把恐襲後混亂不安的紐約帶回到安全、有序、繁榮和全球競爭力強勁。
他是務實技術官僚,去意識形態化、不搞表演花頭,重數據、效率、財政紀律和長期規劃,推動綠色城市創新改建,市政GDP暴增50%,保持財政盈餘,金融危機時仍維持服務與投資。他不黨,身家百億,拒絕獻金,自掏腰包運行市政,是溫和理性中產價值的成功代表,自然遭羨慕嫉妒恨。
大貴大賤大喜大悲,生死榮枯憂患安樂,都是紐約。從70、80年代瀕臨破產、治安崩壞,到富足太久,貧富對立,容易沉迷於符號政治、號角政治、意識形態清洗,盈餘感陶醉,安全感腐蝕。沒有憂患危機,如同失去免疫的身體。
有趣的是,三極美國,其中兩極從紐約玩起。川普玩品牌威權,民社玩歐陸福利,都靠玩民粹異軍突起。紐約城外,美利堅遼闊,主流仍信溫和務實,對激進極端頂多半信半疑。莫非這三極實為極端紐約對壘中庸美國?
川普二次執政第一年,就遭遇如此大麵積選舉重挫。明年中選,眾院岌岌可危。藍潮來襲,美政格局如何重置?
格局重置看兩頭:川普嘛噶與共和黨同床異夢,還能持續多久?溫和民主黨自由派奉行富民主義,能否與選民再續前緣?民粹主義的新生代民社黨上位,能否避免重蹈激進前輩覆轍?
兩黨雙極,四方三頭,城頭變幻大王旗。右媒《紐約郵報》頭版頭條“紅蘋果”,宣告大蘋果紐約城易幟翻紅。
川普總結敗因:一,他本人不在選票上;二,民主黨拒絕結束關張。一錯,二對。2020他在選票上也大輸。這次民主黨強硬,賭對得逞,奈何?若再輸明年中選,川普大概率遭第三次彈劾,參院共和黨能否再保是大問題。
選舉當夜,嘛噶教頭班農稱“兩黨已死,隻剩嘛噶、民社兩極對拚”。他怒斥民社黨搞新馬主義,要徹查馬姆達尼入境入籍,對其除籍驅逐。班農真慌了,回頭對嘛噶說:若輸2026、2028,咱們都得入獄。他做過一次牢了。恐慌蔓延。
通常,第二任期內若輸中選,總統進入“跛腳期lame duck phase”:對手黨不合作,本黨不買賬,類似議會製下輸了多數信任的“看守總理”。跡象顯示,川普跛腳期提早來臨:
年初,針對川普食言、拒絕公示愛潑斯坦性奴門卷宗,嘛噶內部反對四起。從查理·科克到MT格林,個個不留情麵。年中輸了特別補選,讓眾院強行表決discharge petition夠數。川黨議長約翰遜以拒絕接受勝選議員入位拖延,卻也隻能暫時推遲。從泄露的消息看,案卷共示對川普或是滅頂之災。
MT格林反川大出意外:不僅針對性奴門,對大美法案、奧巴馬醫保等重大議題她也激烈反對。川普力阻她參選參議院。仇恨若加深,會反手補刀嗎?
川普治下第三次政府關張,時日再破紀錄,空港調度缺員、削減航班再現,會影響節季嗎?川普拒絕動用農業部儲備金發放食品補貼,引發司法大戰,激怒溫和共和黨人。他連番拒絕會見民主黨領袖商談解決,民調雪上加霜,多次要求參院共和黨廢除拖阻議事規則,以簡單多數強推預算、終結關張,遭斷然拒絕。代價不菲:先例一開,民主黨奪回多數後,共和黨在參院再難有話權。
強拆白宮東翼,強行攤派建造新王宮用款,首次遭摩根大通拒絕。CEO戴蒙說:這不合適。政商巨頭從來務實妥協,也受夠了。觀民意,順風向,縱有威權魔力,也難回天。
主流媒體照例靠聳動收割流量,無限放大異動。當晚,左媒頭條《埋葬拜登主義》,稱拜登們敗在老想恢複“正常國政”,而選民卻要激進大變。主媒和川普、民社同城同頻,激情汪洋,而城外大片國土回歸溫和中左治理。加州特別公投,以激烈手段反抗川黨重劃選區,卻堅持政策務實平衡、親商護民。
紐森州長說:我創業出身,當然是務實派。他能集結從溫和到激進、包括AOC派在內的各路自由派,終結混亂與極端,恢複正常美利堅嗎?民主黨自由派之路,城外選民已再次選擇中左,2026、2028,會是美國的選擇嗎?請看下集《川普時代4:兩黨糾纏,何為“白左”》。
我是風鳴,評論區見。記得訂閱點讚分享,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