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歐洲,亞洲的股市都表現得如火如荼。很多基金經理,專業投資者也都獲得了很好的回報。在歐洲和亞洲,在經過了幾年低迷期後,基金經理們終於過上了好日子。
在這種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有一家明星基金卻收到了最嚴重的行政處罰。2025年8月,英國的明星基金經理尼爾伍德福德(Neil Woodford)管理Woodford Investment Management,收到英國監管監管(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出發決定,決定對Woodford處以約589萬英鎊的罰款,並對其公司處以約4千萬英鎊的罰款,同時禁止其擔任零售基金或高級管理職務。這是英國曆史上對投資機構最嚴重的處罰之一。
可能有些朋友不了解尼爾伍德福德這個人。他在英國,曾經也是家喻戶曉。他曾被譽為英國的巴菲特。
輝煌的職業生涯
伍德福德的職業生涯開始於景順,並在景順建立了良好聲譽。在1988年至2014年間,他管理的主要基金Invesco Perpetual High Income的年平均回報率為13.24%,遠遠跑贏市場。如果基金成立之初就投資了1000英鎊,那麽到2014年,這筆錢將增長到25349英鎊。在景順任職的25年,他管理的資產規模一度達到330億英鎊。
他在景順時期,是一名地道的價值投資者,避開看起來很貴的公司。這也讓他成功避開了互聯網泡沫和金融危機前的銀行業)。如今,他無疑是仍在英國工作的最著名的基金經理。
這也是為什麽,當他2014年離開景順,創立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Woodford Investment Management(WIM),大量投資者蜂擁而至,一度其旗艦基金WEIF的資產規模超過100億英鎊。
起初,投資者的決定似乎是正確的。在頭兩年,基金的回報率略高於20%,而同類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僅為為9.7%。
但是,投資者的好日子並沒有延續很久。
投資風格的變化
伍德福德在成立自己基金WEIF的開始階段,持有的是高分紅藍籌股。但是,基金成立的頭兩年,英國股市疲軟,他持有的藍籌股,如製藥、公用事業,都表現平平。
伍德福德的早期明星光環也開始減弱。為了維持超額收益,他逐漸將倉位轉向英國中小市值股票,以及生物科技、科技醫療、能源創新等成長主題。這些公司增長敘事鮮明、短期賬麵收益高,也一度支撐了基金的淨值。
他一直自視為逆向投資者,崇尚長期基本麵分析,反對追逐短期市場波動。在這個過程中,他給自己投資風格的轉變找到了重組的理由:英國市場對新興公司、創新型企業估值過低,自己能識別被忽視的長期價值。
因此,伍德福德認為:
投資未上市或小型公司,可以提前鎖定未來增長潛力;
市場暫時的流動性不足,是他獲取流動性溢價的來源;
自己的名聲和資金體量,足以支撐長期持有。
換句話說,他相信自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
但是,這些公司在英國市場的共同特征是:成交量小、估值難、流動性差。
而伍德福德的旗艦基金WEIF是公募基金,投資者可以快速申購和贖回。尤其是,當它的管理規模非常龐大時,就會遇到問題:
一旦集中贖回,流動性差的股票無法迅速變現;
為了應對贖回,隻能賣出流動性更好的貨幣基金及大盤股,這也意味著小盤股、未上市的占比進一步上升。
這形成了一個自我強化的風險循環。
讓我們看看以下時間線,就會知道他的變化:
2015年,非流動性資產(未上市或難以交易資產)比例在10%以內;
2017年,非流動性資產比例約為17% 20%;
2018年底,非流動性資產比例約為20% 25%;
2019年5月,約30%的資產為非流動性資產;
2019年6月暫停交易時,根據監管機構的官方報告,僅8%資產可在7天內變現,這意味著90%資產在短期內無法出售以滿足贖回需求。
這種問題,當然會有監管要求。英國當時的監管機構,的確對公募基金投資非上市公司有比例限製,未上市資產占比不得超過10%。但是伍德福德為規避上限,將部分未上市公司在離岸地設立空殼、形式性掛牌,在賬麵上變為已上市資產。但是這些資產的實際流動性依然極差。
這種做法一度獲監管默許,讓他能繼續擴張非流動性投資。但也埋下了未來監管與信任崩塌的導火索。
當市場好的時候,看起來一切都很美。但是一旦這個循環開始啟動,隻會越來越惡化。
在2017年及以後,伍德福德的部分重倉股,如AstraZeneca、Provident Financial出現重大虧損。
到2018 2019年間,隨著市場信心下降、資金外流加劇,WEIF的資產規模從高峰約100億英鎊降至約36億英鎊。FCA及基金平台開始關注;資金贖回壓力上升。
但是伍德福德背負的輝煌經曆,以及數十年的超額收益讓他形成強烈自信。在業績下滑、媒體質疑後仍堅持:
市場錯了,我沒錯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他山之石觀投資本文的閱讀原文,伍德福德一直到今年8月處罰下來後,依然在為自己的行為開脫罪行。這種過度自信加上投資團隊文化過度集中於個人判斷,導致基金缺乏獨立的風控製衡,從而讓伍德福德投資風格在漂移的路上無法回頭,並且在錯誤發生後,在流動性惡化時,也無法迅速止損或調整。
2019年6月,WEIF被其授權公司Link Fund Solutions暫停交易。原因之一是其流動性嚴重惡化。許多通過零售渠道進入的投資者被鎖定在基金中,無法按時贖回。
最終,2019年10月,基金宣布清盤,伍德福德被解除管理職責,其公司亦進入清算流程。據估計,約30萬投資者被迫無法及時贖回。
從明星經理到失敗典範隻在朝夕
在其事業高峰期,伍德福德曾被媒體譽為英國投資界的巨星。Trustnet的一篇回顧中,他被描述為UK最值得信任的基金經理。他從擁有輝煌的業績,到跌落神壇而無法自拔,僅有短短幾年時間。
這也給投資者帶來一個很有借鑒意義的案例。
明星光環並非風險防火牆
伍德福德曾是英國最受尊敬的基金經理之一。然而,事實證明,過去的輝煌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離開大機構後,伍德福德獨立創業,風險控製、團隊架構、合規體係都不再具備同樣的穩健性。這也說明對投資者而言,基金的投資組合和製度約束非常重要。
流動性與資金結構匹配是基金的生命線
投資低流動性資產是可以的,但是其旗艦基金WEIF本身的最大問題在於開放式基金的結構。投資者每天都能贖回,但基金的底層資產卻難以快速出售,這種錯配帶來的流動性危機在市場動蕩時會迅速演變為危機。這也是我們在金融危機中常見的原因。
贖回自由流動性安全
透明度與溝通的重要性
WEIF基金長期對外披露的持倉信息有限,許多投資者並未意識到基金已轉向投資小型和未上市公司。當危機爆發,投資者才發現資產性質與預期完全不同。而分銷平台在基金風險上升時仍推薦其產品,導致信任進一步受損。
投資風格漂移的警示
WEIF基金起初主打穩健收益型英國股票基金。但後來,越來越偏向高風險、集中度高的小盤與未上市公司。這種風格漂移讓基金逐漸偏離投資者最初認知。很多基金的投資者,經常單純關注一個基金的過往業績,這個案例也生動的反映了,過往業績再好的基金經曆,投資者也應當關注基金經理持續遵守其既定風格的重要性。若基金頻繁更換投資邏輯或偏離最初目標,應提高警覺。
投資不是信仰,更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一種基於事實、流動性和紀律的理性選擇。
甚至,Woodford事件對英國乃至全球基金管理行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監管機構加強了對開放式基金非流動資產持倉比例的監管。平台和顧問被要求提高風險披露透明度。同時,投資者也開始更加理性地看待明星經理與高收益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