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公司(AMZN)過去三個月表現相對疲軟,這是短期波動所致,而非基本麵因素影響。從基本麵來看,公司狀況良好:持續推動創新,鞏固其無可匹敵的商業生態係統。自上次分析以來,其股價未發生顯著變化,意味著當前估值仍具極高吸引力。
亞馬遜第三季度財報前瞻
亞馬遜定於 10 月 30 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華爾街預測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速或接近 12%,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每股收益(EPS)同比增長 9.2%。預期營收增速與前幾個季度基本持平,這表明雲業務與人工智能(AI)的強勁增長勢頭仍在持續。
1.盈利與營收增速匹配度:通常情況下,每股收益增速與營收增速持平或超過營收增速更為理想,因為這是運營杠杆強勁的最直觀指標。不過,第三季度預期淨利潤增速略低於營收增速幾個百分點,這一情況仍屬合理 畢竟亞馬遜向來不將淨利潤置於研發(RD)之上。曆史表明,這種積極的創新策略已讓公司在電子商務和雲服務兩大領域無可爭議地成為行業第一,因此投資者對 每股收益略滯後 的預測並無擔憂。
2.業績驚喜記錄:過去八個季度,亞馬遜每股收益均超出預期,這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對公司下周再創驚喜的信心。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業績驚喜的幅度相當可觀 實際每股收益大多比預測值高出約 20%,屬於大幅超預期。營收方麵,除了 2024 年第二季度的一次小幅不及預期外,其餘季度均實現超預期,其中上一季度實際營收比華爾街預測高出 56 億美元,表現尤為亮眼。
3.分析師預期調整: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調整同樣呈現看漲趨勢。營收預期中,下調次數為 0,上調次數達 38 次,顯然主流分析師對 AI 帶來的增長動力的強勁性與持續性充滿信心。
長期增長動力
跳出數據看本質,亞馬遜有望在更長時間內維持亮眼增長。若將亞馬遜的 AI 潛力比作一棟建築,其通過亞馬遜雲服務(AWS)在雲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地位,就是支撐這棟建築拔地而起的堅實地基。這意味著,當微軟(MSFT)、穀歌(GOOGL/GOOG)等競爭對手仍在為追趕 AWS 的雲業務 澆築地基 時,亞馬遜已準備好 搭建上層建築。
AI 優勢還將形成公司的經濟飛輪效應,具體體現在三方麵:
向現有雲服務客戶交叉銷售 AI 功能;
優化內部流程,提升運營效率;
改善電子商務與數字廣告業務的客戶體驗。
這些潛在改善很可能促使管理層給出更有信心的長期財務展望。例如,有報道稱亞馬遜計劃新一輪公司裁員,原因是內部流程中 AI 應用率提升 此次裁員或影響高達 15% 的人力資源(HR)員工,而 HR 顯然屬於公司後台部門,這進一步印證了內部流程優化的趨勢。
此外,2025 年至今的裁員可能隻是未來更大規模裁員的開端,尤其是針對公司內部輔助性或非核心職能崗位。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專家指出,人工智能自動化可能影響約 40% 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關崗位。若將這一比例套用在亞馬遜 150 萬的龐大員工規模上,意味著未來幾年公司或可削減約 60 萬個崗位 這一數字與近期 亞馬遜機器人大軍快速擴張 的新聞中提及的規模完全一致。
憑借雲業務與 AI 帶來的穩定兩位數營收增長,再加上 AI 與機器人替代人力所帶來的長期數百億美元成本節約潛力,分析師對亞馬遜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
估值與風險
亞馬遜當前估值具備吸引力,核心原因在於其遠期市盈率(forward P/E)的樂觀走勢。未來五年,亞馬遜的遠期市盈率預計將下降近一半,這種大幅的估值收縮始終是看漲信號。考慮到亞馬遜在電子商務和雲業務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2028 財年遠期市盈率低於 20 倍的水平堪稱極度廉價。
再結合 機器人化擴張或長期削減 60 萬個崗位 的新聞來看,這一轉變對市值的影響值得關注。如前所述,亞馬遜目前員工約 150 萬人,僅機器人化這一個驅動因素,就有望為公司帶來可觀的長期上行空間。當然,公司不會在明年一次性削減所有這些崗位,但即便需要 5-7 年時間完成,僅機器人化一項就能帶來 52% 的估值上行,這一前景已極具吸引力。
對投資者而言,任何公司的財報發布都存在風險,因為財報中可能出現關鍵指標不及預期的情況。除了 超預期 或 不及預期 等傳統指標外,公司給出的業績指引也可能未達市場樂觀預期。此外,當前新關稅政策環境下,其對大型零售商利潤率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亞馬遜當前價格與 1 月份持平,這提醒我們:亞馬遜隻適合有耐心的投資者。公司最看重創新,而非短期淨利潤表現,因此 2025 年短期內亞馬遜股價表現落後於 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7)中的其他公司,這一現象並不意外。未來幾個季度,這種趨勢可能持續 因為管理層增加研發支出、開展新並購投資的決策難以預測,而這類額外投資意味著投資者可獲得的自由現金流減少,短期內可能引發投資者擔憂。
結語
若僅機器人化一項就能為亞馬遜當前 2.3 萬億美元的市值再添 1.2 萬億美元,那麽在股價仍處低位時持續買入,無疑是極具說服力的選擇。即便這場機器人化革命需要十年才能完成,這一機會依然寶貴 因為亞馬遜還能通過其他方式從 AI 領域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