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歷史大烏龍——土耳其和火雞為何都叫 turkey?

(2025-10-20 20:33:42) 下一個

哈利大叔英語漫談

 

歷史大烏龍——土耳其和火雞為何都叫 turkey?

 

注意!土耳其改國名了!

土耳其已經通過聯合國正式官宣,他們的國家名不再叫Turkey了,而是改為「Türkiye」,從2022年6月1日生效。

IMG_256

幹嘛要改國名?因爲有太多土耳其人都認為原來的名字損害了國家聲譽。

有損國家聲譽?沒錯,英語中和turkey相關的意思還真的都不怎麼好! 要麽是一個“愚蠢的人”,要麽是一件失敗的事,要麽是一隻被人宰殺送上餐桌、叫做「火雞」的鳥。

IMG_257

那麼,為什麽英文當中,turkey一詞既可以大寫代表國名「土耳其」,又可以小寫表示感恩節的大餐「火雞」?

 

歷史的大烏龍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火雞原產於美洲,不產於土耳其。當歐洲人第一次見到火鷄時,是把火鷄和珍珠鷄給搞混了。

IMG_258

這是珍珠鷄!

珍珠鷄的學名叫guinea fowl,guinea首字母大寫就是西非的幾內亞,fowl表「家禽」,這裡就是雞的意思了。

歷史脈絡是這樣的:珍珠雞首先是從非洲的幾內亞出口到了土耳其,後經土耳其商人販運到歐洲各國,於是歐洲人就以訛傳訛,以為這種雞是土耳其產的,所以稱之為turkeycock,或turkeycoq,簡稱turkey。

IMG_259

再到後來,英國殖民者在北美洲也發現了一種長得很像珍珠雞的肉雞(注意,這就是真正的北美火雞了),他們就錯誤地把這種肉肉的大鳥誤認為是珍珠雞的一種了,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因爲是北美的印第安人首先將它們馴化為家禽,然後西班牙殖民者才把它們帶回歐洲的。

一張含有 鳥類, 戶外, 樹狀, 喙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野生北美火雞 (老哈利攝於大煙山 2025.05)

因為英國人看著這些火鷄很像他們吃的珍珠雞,所以英國人也懶得發明什麼新詞兒了,直接就叫「turkey」了。

所以說,現在北美流行吃的火雞,原產地就是北美,跟土耳其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稱之為turkey完全就是個歷史的誤會。

IMG_260

這才是火鷄!

 

火雞亂象

也別光說了英語了,世界上還有那麽多的語言呢?是的,這確實是語言學裏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火雞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叫法。

之所以這樣,得要怪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了,因爲這位大哥堅持認為自己到達的不是什麽新大陸,而是他夢寐以求的遍地黃金的印度,他遇見的是當然就是印度人了。這也就為什麼到今天美洲原住民還被稱為Indian「印第安人」,和英文中的印度人一模一樣。

而印度人養的雞,自然也就是「印度雞」了。所以在今天的法語、俄語,波蘭語,荷蘭語,芬蘭語,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等歐洲主流語言中,火雞依舊保留著哥倫布對它錯誤的命名——「印度雞」或「加爾各答雞」。

至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人把它稱為「荷蘭雞」(ayam blander)、柬埔寨人稱為「法國雞」(moan barang),那都是來自於對殖民宗主國的印象了。

真是太亂了!火雞在印度又被稱為「秘魯雞」,在中東被稱為「希臘雞」...... 不能再説下去了,火雞兄要衝冠一怒了:你們還有完沒完!

 

火雞之「火」從何而來?

那中國人爲什麽不譯爲土耳其雞,而要稱爲火雞呢?那是因為火雞的下巴上有一塊呈火紅色的軟皮,是不是很像一團燃燒的火焰?

因為這團軟皮又像一條紅色的絲帶,所以在火雞剛傳入中國時,火鷄還曾一度被稱為「吐綬雞」。綬者,絲帶也。

IMG_261

 

土耳其人就是歷史上的突厥人?

另外,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土耳其和我們中國古代的一個西域遊牧民族「突厥」的發音是不是很像?對,這個來自中北亞的單詞,曾經特指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中原帝國的一隻勁敵——突厥人(Turks)。

話說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突厥這個和蒙古人和匈奴人都有著千絲萬縷親緣關係的北方遊牧民族異軍突起,以漠北為中心建立了突厥汗國,稱霸西域,曾一度控製漠北和中亞非常廣大的一片疆域。

突厥人不但多次侵擾中原,更要命的是,突厥人還控製了中歐貿易與交通要道絲綢之路,對隋朝和後來新興的大唐王朝都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IMG_262(突厥汗國一度稱雄西域,絲綢之路危在旦夕)

大唐統一中國後,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命大將李靖率10萬大軍出擊東突厥,並大破突厥軍,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滅亡。又過了30年,唐軍再次出擊,滅了西突厥,並在原先西突厥地界上設立了著名的安西都護府,鎮守一方,從此國盛民安。大唐帝國解除了在西邊最大的威脅。

IMG_263

(解除突厥威脅,設置安西都護府後的盛世大唐版圖)

中亞呆不下去了,突厥人於是就一路向西亞遷徙,這個能征善戰的民族後來成爲阿拉伯帝國抵抗十字軍東征的的得力僱傭軍,並信奉了伊斯蘭教,再後來建立了奧斯曼帝國,並在1453年征服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歷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成就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強大帝國。

再後來,在一戰後興起的一波民族獨立運動中,土耳其開國國父凱末爾締造了土耳其共和國,並將國名定為Turkey。

在英語中,「Turkey」一詞源於中古拉丁語Turchia和Turquia,意為「突厥人(Turks)的土地」。

IMG_264

 

英語中下麵名詞都和土耳其有關:

 Hagia Sophia 索菲亞大教堂 

金碧輝煌,美崙美奐,一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宗教共同尊崇的歷史建築物。

IMG_265


 

Hot Air Balloon Rides in Cappadocia 在卡帕多奇亞乘坐熱氣球 

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選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在該地乘坐熱氣球已經成為土耳其最著名的國家標籤之一。IMG_266

 

Istanbul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堡)

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該國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曾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當時名叫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堡)Constantinople。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統治的核心區域位於今日的土耳其。

 

Ottoman Empire 奧斯曼帝國 

一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Turkish rugs 土耳其地毯  

與波斯地毯齊名的世界兩大地毯之一。


Grand Bazaar 大巴紮

巴紮者,集市也。伊斯坦堡的大巴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紮,有至少58條室內街道和4000多間商鋪,每天吸引的顧客介於25萬到40萬之間。
大巴劄市集

Sultan Ahmed Mosque(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也稱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伊斯蘭建築之一。這座清真寺在1609年開始建造,屬於經典的奧斯曼建築風格,擁有五個主圓頂和六根高聳的宣禮塔,

藍色清真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