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人

創新,是我生命的底色;發明,是我靈魂的詩篇。
正文

光開關矩陣的誕生:從設計到美國專利

(2025-02-19 12:28:11) 下一個

光開關矩陣的誕生:從設計到美國專利

Tu Xiang Zheng (塗向真)  

我的一項用於全光通信的MOEMS光開關矩陣設計獲得美國發明專利,專利名稱:Method for making optical switch array,專利號:6,773,942,授權日期:August 10, 2004。

這項設計的過程是漫長的,艱辛的,充滿挑戰,有時還富有戲劇性。事情的起因,要從我在美國賓大電子工程係當訪問教授談起。我承擔的研究課題涉及到光學測量,不少時間要在暗室中度過。光學實驗室設在賓大Moore大樓的一層,與世界上第一台全數字電子計算機“ENIAC”的展室相對。我進出實驗室都要經過一條L型的通道,實際上,通道已經改裝成博士生候選人的辦公室。到賓大讀博士的學生要試讀一年,準備資格考試,考試合格的學生被正式錄取為博士生,錄取的學生由博導教授另外安排辦公室,未被錄取的學生就要離開賓大,另找出路。

有一次,我在實驗室做測量,把室內燈全關了,正用紅外相機拍攝光波相幹的幹涉條紋。突然,實驗室的門被打開了,射進一道刺眼的亮光。我一瞥,一位學生走進來,連連向我道歉,說他不小心把書架撞倒了,倒在實驗室門上,把門撞開了。

一次生,二次熟,此後這位學生每次見到我都要跟打招呼,還主動和我聊天。他說,他來自南斯拉夫,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來美國學習主要靠他的一位在德國工作的叔叔資助。他叫Smiweiqe,學的是光學工程,對光學實驗感興趣,想要我給一個機會,看我做光學實驗。

我滿足了Smiweiqe的要求,讓他看了我做實驗的全過程,還讓他看我拍的幹涉條紋照片。他看後說,這是一組等厚幹涉條紋,是由兩塊幹淨的鏡片緊緊壓疊,兩鏡片間的空氣層就形成空氣薄膜,用水銀燈或納燈作為光源,就可以觀察到薄膜幹涉現象。如果鏡片表麵不很平,所夾空氣層厚度不均勻,觀察到的將是一些不規則的等厚幹涉條紋,通常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同心環.若用很平的鏡片,則會出現一些平行條紋。他還說,條紋很清晰,很光滑,鏡片一定很光亮。然後,就在實驗台上找鏡片,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就問我,我說那就是,指著一根單模光纖和一塊微機械加工的矽片,他顯得很茫然,睜大眼睛盯著我。我就給Smiweiqe解釋,這不是一塊普通的鏡片,而是矽片內部的一個<111>晶麵,是通過各向異性腐蝕(110)矽片形成的。Smiweiqe點了點頭,似乎有所領悟,其實,他並不完全知道其中的奧妙。

這塊<111>晶麵,高50微米,寬100微米,隻有針尖那麽大。這麽微小的鏡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任何用處的,但用它構建高度密集的微型反射鏡矩陣,並配合直徑8微米的單模光纖矩陣,就成了以光速傳送信息的通信網絡,把整個地球縮小成客廳,會議室,電影院,體育館,賽馬場,人們之間沒有空間距離,相會交流沒有任何阻隔。於是,又有一個發明的夢想在我頭腦中生成,盡管這隻是夢想,與現實還有很大差距,也正是還有差距,才會產生發揮自我的決心,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棄的堅持。

我帶著這個夢想進了新澤西州的Rutges大學,在那裏我讀到一篇論文,是新澤西理工學院的兩位教授發表的,他們做了一麵直立在矽片表麵的(111)晶麵微型反射鏡。新澤西理工學院在紐瓦克,離我所在的Rutges大學的Busch校園很近,我總想找個機會去參觀一下。委托我開光纖傳感器檢漏產品的公司的湯和羌得知我的想法後,專門為我安排了一次學術交流活動。

羌開車送我到新澤西理工學院,經他介紹,與兩位教授見了麵。這兩位教授也研究微光機電係統(MOEMS),主要開發微鏡組件。我也作了自我介紹,著重介紹我研發的光纖傳感器。交流結束後,兩位教授領我們參觀他們的實驗室。他們的實驗室不大,不是做微電子產品的無塵室,隻能做一般的化學實驗。在我的要求下,他們讓我在顯微鏡下觀看了他們製作的(111)晶麵微型反射鏡。

兩位教授的數據進一步證明,各向異性腐蝕矽片產生的(111)晶麵具有原子級的光滑度,反射係數也足夠大,完全可以用作反射鏡,這與我的認知是相同的。但是,要製作成具有開關功能的反射鏡矩陣,對他們說來,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路途還很遙遠,因為他們還沒有考慮反射鏡的移動問題。

我開始光開關矩陣的設計,在我麵前擋道的是如何讓(111)晶麵垂直移動。我想了好多個辦法,都由於工藝流程過於複雜,設備要求過於苛刻,最後一個個被我放棄。我化了大半年的時間,查遍文獻,絞盡腦汁,仍然是無法可想,無計可施,“移動”的問題就像是一座大山,把我的前進之路堵得嚴嚴實實,我痛苦不堪,不得不暫時在夢中不斷探索。

足足有兩年的時間,光開關矩陣就像幽靈,在我腦海中時隱時現,時時刻刻提醒我,不要停留原地,要繼續前進。有時還督促我,鞭策我,要我快馬加鞭,隻爭朝夕,努力攀登科技高峰。

有一次,在我查閱文獻時,看到一篇文章報道:在矽片的多孔矽表層上,可以進行外延生長,形成矽單晶層。這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處尋,得來全不費功夫”,我終於找到夢寐以求的銳利武器,攻克光開關矩陣的難關幾乎不成問題。我對多孔矽研究得比較透,而矽外延生長是初進研究所所做的工作,隻是一直沒有在多孔矽上生長外延層的經驗。

解決了(111)晶麵垂直移動的難題後,光開關矩陣的設計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由於設計方案新穎,技術路線獨特,實施工藝流程成熟,我專利申請順利通過美國專利局的審查,授於發明專利權。

我設計的MOEMS光開關矩陣屬於光路遮擋型,矩陣由N×N的微鏡組成,用來連接N條輸入光纖和N條輸出光纖。微鏡和光纖在同一個平麵上,微鏡有原位和上移兩種位置,相應於開和關兩種狀態。微鏡的上移是在靜電力的作用下產生的。當某一微鏡上移處於開狀態時,由其對應的輸入光纖射出的光束經其反射而進入其對應的輸出光纖,從而實現任意輸入光束耦合為輸出信號。

MOEMS光開關的應用,可以從小型光交叉連接直到大型光交叉連接。在光通信網絡中,光開關矩陣具有光路選擇,多條光纖線路的交叉互連,上下光路及對故障光纖線路進行旁路等重要功能,是光通信網絡中許多設備的關鍵光器件。

MOEMS光開關既有機械式光開關的低插損,低串擾,低偏振敏感性和高消光比的優點,又有波導開關的高開關速度,小體積,易於大規模集成等優點。MOEMS光開關與光信號的格式,波長,協議,調製方式,偏振,傳輸方向等均無關,與未來光網絡發展所要求的透明性和可擴展等趨勢相符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追逐夢想的旅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山人' 的評論 : 謝謝你留言。你是專家,向你學習。
小山人 回複 悄悄話 祝賀!我之前於互聯網初期曾在一家初創公司做過基於MEMS技術的光開關,分2D和3D兩種。3D的可通過電控製來旋轉開關角度進行光的反射傳輸。該技術因當年Nokia豪擲2B收購過一家開發類似技術的小公司而火爆一時。隻是後來遇到有很多技術問題而無法量產並投入實際使用。如今,電設備能達到的數據通訊率早已今非昔比。希望未來基於MEMS和MOEMS的光開關技術能更好地投入到實際應用中。
追逐夢想的旅人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對,矽穀有好幾家研究機構從事過有關研究,正如你所說,還存在不少問題尚需解決,否則難以量產。
追逐夢想的旅人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對,矽穀有好幾家研究機構從事過有關研究,正如你所說,還存在不少問題尚需解決,否則難以量產。
寒芯 回複 悄悄話 最早知道多孔矽是用作鋰電池的正極anode,表麵積大使得電容量大許多,可惜充放電會導致體積變化,還有量產問題,使它還不能應用。不知道多孔矽還有這麽先進的用途,這篇有些難,關於怎麽移動沒讀懂,謝謝您的啟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