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樹記憶裏的校園時光
Tu Xiang Zheng (塗向真)
歲月流轉,時光荏苒,每當柚子樹開花,其芬芳彌漫在空氣中,像流動的水一般,到處發散這股清香時,總會勾起了我對南昌豫章中學禮堂西邊的那十幾顆柚子樹的美好回憶。
柚子,自古以來便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其栽培曆史跨越了三千年的時間。在長江以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帶,柚子得到了最適宜的生長環境,空氣濕潤,氣溫宜人,山地丘陵遍布,成為了柚子生長的理想樂園。
南康甜柚,又稱齋婆柚,是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的特產,擁有著悠久的種植曆史。其果皮橙黃光亮,汁多味甜,果肉脆嫩,略帶蘋果般的清香,風味獨特,是柚子中的珍品,讓人為之傾倒。
南昌豫章中學,誕生於1907年2月,由基督教衛理公會的長孫威廉創辦。經過歲月的打磨,學校成為了一所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名校。校園內的瓊斯樓和長孫堂,作為主建築,見證了學校的發展曆程。而長孫堂旁的花圃和花園,更是給校園增添了一份幽靜和美好,各種花卉和參天大樹點綴其間,鳥語花香,讓人仿佛置身於一片樂土。
1915年,美國退休教師瓊斯女士臨終前立下遺囑,將其遺產捐出興辦教育。長孫威廉聞訊後趕回美國,並從中募得5萬美元。返回中國後,長孫威廉立即著手興建了一棟四層的樓房,並以瓊斯之名命名為瓊斯樓。大樓為磚木結構,共四層。第一層為室內球場(網球、羽毛球、台球),北部是地下室,用作大禮堂、禮拜堂,自習室,兩部兩間是理化實驗室;第二層兩端為教室,中間是校長室和會客室。
1935年,豫章中學卸任校長長孫威廉之家族集資,在豫章中學校校園內,“瓊斯樓”東南山坡上新建一座教堂,於1936年建成,定名為“長孫堂”,該樓為磚木結構,共兩層,作為附近基督徒做禮拜之用。
至此,校內“瓊斯樓”與“長孫堂”南北相對構成學校的主建築;“長孫堂”旁辟為花圃和花園,各種花卉、參天大樹點綴於校園四周和房舍側旁,幽靜異常;各種鳥類棲息林間,跳逐鳴囀,給人以鳥語花香之感。
我進豫章中學是解放以後,學校改了名,學校的管理和教學體製也都改變了,但學校的基礎設施,很多年來依然延續著往昔的風貌。特別是“長孫堂”邊的柚子樹每年依然如期開花結果,柚子的清香依舊彌漫在整個校園,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也為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回憶和懷念。
在南昌豫章中學的校園裏,除了那十幾顆柚子樹,還有許多其他的景致,如足球場上奔跑的學生、教室裏認真聽課的學子、圖書館裏專心閱讀的人群。每一處都沉澱著曆史的痕跡,每一寸土都承載著師生們的情誼。
離開豫章中學已經很多年了,然而,在我的記憶中,校園裏的曆史建築,如瓊斯樓和長孫堂,不僅是教學的場所,更是時間流逝的見證者。它們靜靜地屹立在我的記憶裏,承載著無數師生的求知之誌和求學之情,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的成長和奮鬥。
柚子樹的回憶是永恒的。它如同一座豐碑,矗立在我時光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