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摸索和試錯,我把投資組合梳理為“三大塊”。目標是:既穩健複利,又能靈活捕捉機會,同時用現金和期權做保護與增厚。
第一塊:長持倉(約50–60%)
這是整個資產的壓艙石,無論市場如何波動,這部分必須牢牢守住。
核心配置:指數基金(QQQ, SPMO)+ 少數長期看好的龍頭股。
標的:TSLA, NVDA, AMZN, GOOG, META, CRWD, IBIT, ETHA 等。
策略:隻買不賣(除非極端情況),以時間換空間,讓複利發揮作用。
補充戰術:
- 使用 QQQ + TQQQ 策略,在大跌時買入 TQQQ,目標年化 30%。
- 長期看 AI、雲、網絡安全和加密的成長邏輯。
這部分不追短期波動,隻靠複利翻倍,做長期回報的核心來源。
第二塊:短線波段(約20–30%)
定位是市場情緒套利,不是天天短炒,而是在極端波動或事件驅動下參與。
操作標的:Circle, BMNR, SBET, OKLO, ETHU, TQQQ, HOOD, COIN, TSLL 等。
邏輯:抓市場情緒溢價,賺短期波動的錢。
目標:每月 xxx 收益;若無機會,寧可空倉等待。
靈活性:部分短線票(如 NOW、ARKK)可能成長為長持倉。
這部分的價值不僅在於收益,還能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度,為期權操作提供更好的判斷。
第三塊:現金與期權(約20–30%)
現金是安全墊,也是隨時出擊的火力;期權是增強收益和對衝風險的工具。
現金管理:放在 SGOV 或 T-bill,拿無風險收益,隨時準備抄底。
期權策略:
- 90% 賣 Put / Covered Call → 穩定收保費,相當於賣保險。目標每月 xxx premium,也能順勢低價拿到心儀龍頭股。
- 10% 小倉策略 → 方向性 Put/Call Spread,用來對衝風險或捕捉極端行情。
賣 Put 是我最擅長的操作,尤其是在 TSLA 上成功率高;買單方向期權則保持小倉位,以防止“暴利或歸零”的極端風險。
總體思路
- 長持倉:核心穩住,靠時間複利。
- 短線波段:靈活出擊,賺情緒溢價,但不強求機會。
- 現金與期權:既能穩健增厚,又能在關鍵時刻保護本金。
未來執行時,我會用“月度目標看板”來跟蹤:
- 長持 → 不動倉,季度複盤。
- 短線 → 目標 xxx 收益/月。
- 期權 → 目標 xxx premium/月。
核心目標:資產穩中有進,避免大回撤,持續積累複利。
請教,“在大跌時買入 TQQQ”,跌多少?用哪些指標來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