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七點多鍾,輪船就到達了白帝城所在的奉節碼頭。奉節古稱夔州,是長江三峽瞿塘峽的入口所在,又稱夔門。
在碼頭上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夔門高中和白帝城的白塔。
和進豐都鬼城一樣,進白帝城也要先經過一座今人建造的城門。
然後,經過風雨廊橋,進入白帝城。以前白帝城高高在上,和山一體,是不用走廊橋的。輪船經過時要仰望才能看到白帝城。因為修了三峽大壩,長江水位升高,白帝城變為孤島,所以才修了廊橋。
現在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不論是寺廟也好,風景區也好,都要掛上與時俱進的標語牌。本來所謂的古跡,大部分都已經是假古董了,再加上這些標語,更顯得不倫不類。估計是景點的負責人怕上麵怪罪下來,不得不這樣做。
這座白帝城據說是清代修建的,算是有年頭了。
傳說西漢末年公孫述在此築城,因城中有井冒白氣如白龍,故自號白帝,城也因此得名。公孫述死後,當地人在山上給他修造了白帝廟。“白帝廟”三字,是宋人張珖用漢隸書寫,一直保留至今。杜甫的詩句“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躍馬指的就是公孫勝。 當然白帝城有名不僅是因為公孫勝,更是因為劉備在此托孤。想當年,劉備在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後,從湖北一直逃到白帝城,路上得吃多少苦頭,比曹操的赤壁之戰恐怕還要狼狽。所以,到了白帝城一病不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白帝城還有個別號,“詩城“。許多騷人墨客在此留下詩句。白帝城裏有個詩書展覽館,裏麵有許多關於白帝城的詩詞和名人書法,最有名的當屬李白的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其實,從白帝城到江陵,(今日宜昌一帶), 古時的木船一天之內是到不了的。隻是李白被發配夜郎,走到這裏,突然收到赦免的消息,一時心情大好,李白是個無比浪漫的人,自然心比船快,船未到而心已到。
劉禹錫在這裏當過夔州刺史,這是他那首有名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是杜甫的《登高》
杜甫曾在夔州住過兩年,寫下四百多首詩。最有名的《詠懷古跡五首》便是在這裏寫的。站在三峽入口,默念“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實在是容易觸景生情,感慨係之。當年劉備托孤的永安宮,由於三峽建壩,已經沉入水底,現在白帝城裏的托孤堂,乃是後來所修的。在白帝城西麵北岸,有三國演義裏描述過的魚腹浦和讓陸遜進得去出不來八陣圖,杜甫曾專門為其寫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三峽大壩修建之前,我曾經坐船經過,一堆亂石在岸邊一晃而過,那時的船員盡管不是導遊,卻還能指點給旅客們看。如今八陣圖連同魚腹浦一同沉入江底,年輕一點的船員導遊隻會照本宣科,連同遊客,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了。那八陣圖如今靜靜地躺在水下,真正是“江流石不轉”了。
近代人物裏,陳毅寫三峽的詩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詠三峽 ——四首
少小出三峽,風物晝夜看。總嫌太狹窄,吳楚天地寬。
弱冠去國日,如今四十年。江山仍畫裏,人物已超前。
蜀道真如天,江行萬山間。每到狹窄處,總破—重關。
峨岷高萬丈,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朝東。
尤其是最後一句,江流關不住,眾水盡朝東。很有氣勢。 據說陳毅自嘲,我在元帥裏是個詩人,在詩人麵前我是元帥。有一次見到了郭沫若,便說,郭老,我一直想向您學寫詩,郭沫若回答,元帥在上,老郭不敢談詩。不知陳毅的詩最後有沒有受到郭沫若的修改。
在白帝城的展覽室裏,我還看到了那張我渴望已久,心茲念念的灩澦堆的照片。灩澦堆是瞿塘峽夔門前江中的一座巨大礁石,它兀立於江心,形狀宛若中流砥柱,隨漲水枯水而大小變幻。灩澦堆如小山一般,那時過夔門極不容易。進夔門遇著灩澦堆阻礙,非纖夫力挽,不能拖船過峽;出夔門也是一樁難事,水流湍急,行船必須對準灩澦堆上大書的“朝我來”三字,猛地撞將過去,被水中無數漩渦扯偏,才出得了夔門。船工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灩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觸。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
這首《灩澦歌》,不僅形象地說明了灩澦堆在長江不同水位時的形態,而且成為以前船家在這裏的航行守則。
1958年毛主席乘坐江峽號輪船經過灩澦堆時,毛主席問陪同的有關同誌:“千百年來,灩澦堆阻礙航運安全,何不炸掉它?”之後,灩澦堆在七噸炸藥下灰飛煙滅。
白帝城有名,不僅僅是因為有曆史故事,有眾多文人的詩詞描寫過它。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處在壯麗三峽的第一個峽,瞿塘峽的入口。十元人民幣的背麵,印的就是瞿塘峽。
此照片取自網絡:
站在觀景台上眺望瞿塘峽入口,可以引起無數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也好:江流關不住,眾水盡朝東也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也好;三峽的一切詩句,都源出於此。
參拜過白帝城之後,我們就要朝辭白帝彩雲間了。